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2014-07-10刘茂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主体教材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教授语文课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能力。日常教学中,我总是有意地改变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张通过教师传授实现学生接受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之前,鼓励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预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也是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在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设计出既简单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经过这个阶段之后,才能让学生一步一步在学习中逐渐增强主体地位,更加深入的进入到课文中,进而提出更加合理、更有深度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使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思考、讨论、汲取知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要在课堂上随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求新和创新的能力。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时要注意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学生搭配组合,以便更能让他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知行先生说过“创造源于思考”,因此,在学生预习、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更要鼓励大胆质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对这些观点进行引导、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进行中也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分组讨论之后,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来提问解惑,由教师或学生回答、讨论。这样他们才能有一种能够掌握课堂的感觉,并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当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尊重和快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并欣然接受。

三.要注意的问题

(一)备学生。要想调动起学生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功夫。在新的课堂教学要求下,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复杂、更繁重了。现在的学生思想是复杂的,教师首先要亲近学生,甚至“混进”学生中去,你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要什么、问什么,才能在备课中预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怎样应对。当然,更多的问题教师想不到,也很难预设,这就要求教师不只是一个课本知识丰富的教师,更是一个社会阅历、人格丰富的教师,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本外的功夫要深,这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问题。

(二)备教材。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同时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三)备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的驾驭课堂,而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是课题的主体,那么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能放出去,又能收回来。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平时的在生活学习中逐渐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场面的能力。

刘茂钊,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猜你喜欢

主体教材过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