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阅读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

2014-07-10刘凤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6期
关键词:习惯阅读教学思维

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阅读能力。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一种重要动力。兴趣可以培养,阅读的成功可以强化阅读兴趣,只有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兴趣可能转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一种主动倾向;而有了这种自觉和主动,才可以变苦读为乐读。首先,要求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美文,短诗,成语故事等,利用课前两分钟讲给大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调动他们的胃口,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阅读就会有所收获。

二.创设快乐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具有激励学习动机的功能。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彰显灵性,展现个性。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比单纯的说教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强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训练的同步进行。教师不仅要成为教材的使用者,更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记录,教师定时检查。二是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分层施教。三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结合口语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训练,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四是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答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针对不同文体进行问题的解答。五是拓宽阅读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诸如网络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提倡个性化解读

历朝历代的名篇佳作,都是作者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各自内心世界的表达,或者感情流露,所以这些著名篇章都打下了强烈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情实景。但是,这些经历过时代变迁的名篇佳作,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往往能读出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新感觉、新感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一般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感想。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熟读精思的习惯。经典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结晶。鲁迅的文章睿智、深刻的底蕴,绝不是某个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索。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提高阅读能力,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快乐的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提倡个性化解读,让学生放飞思绪;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多背诵并善于积累,提高他们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刘凤华,教师,现居河北沧州。

猜你喜欢

习惯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