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篮球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4-07-09何东海
何东海
【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生理、个体差异性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从适应体育课程和教学形式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出发,提出一种较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在青少年篮球教学的课堂中能产生最佳效果,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教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渠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实际,既有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又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面对青少年这一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相对敏感阶段的特殊群体来说,在篮球这一传统项目上使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教学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青少年身心状况的特殊性
青少年的年龄阶段一般为6—15岁,时间的跨度较长。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新陈代谢快,兴奋过程占优势,感知觉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不稳定且缺乏持久性。基于以上特点,教师在对该群体实施教学时必须在充分考虑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特殊性原则上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
2 我国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育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青少年体育教学应该达到以下效果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的层次和水平如何,也不论所教授的运动技能是篮球或是其它项目,都应该根据我国的教育大纲为授课的主要纲领,所以在实施教学时以下的几个基本教育理念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1)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理念。(3)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4)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5)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6)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完善学生的人格。
4 在青少年篮球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方式
4.1 引发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青少年这个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年龄段更是需要在一开始便引发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开始篮球技能教学前先给学生介绍篮球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录像和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令学生学会欣赏篮球比赛,初步引发学生的兴趣。
4.2 运用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尝试、自练和互帮互学,在比赛的情景下学习技术,把技术合理的运用于比赛,形成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范型。在运用该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引导”的技巧,也要重视“学”的因素。教师可通过向学生简单提供一个学习的线索然后再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我尝试和摸索,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能让组内成员培养互帮互助和正确评价事物的能力,使体育教学渗透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设置的目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篮球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线,全面的完成篮球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4.3 多采用游戏教学法
在篮球教学中,反复进行某一种基础练习是很容易令人感到枯燥和疲倦的,特别当受教育的群体是活泼好动、对事物的专注时间不能持久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长时间重复相同的联系更容易让他们失去动力。所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游戏把他们刚学到的技术动作加以串联和实际运用可以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且学生也能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在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上,应加入适当的竞技成分,让学生在通过相互合作与帮助的基础上感受竞争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在运用所学技术动作的同时对其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情感意志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4.4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会有其丰富的发散思维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方式。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传授的动作技外,他们在自主练习中常常会自发地做出一些创新动作。这时,只要不是严重影响整个课堂的秩序,教师应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必要时还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并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表现的机会。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个性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4.5 合理使用比赛教学
在篮球教学中素质练习是必需的,但是却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然而如果适当的运用教学比赛就会取得比进行单项素质训练更好的锻炼效果。调查表明,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比赛模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更加调动了学生篮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课后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青少年学生可以在比赛中享受到打篮球的乐趣,也可以在他们无意之中训练了综合的身体素质。因此,比赛教学只能在课程到达某一阶段时才能有的放矢地使用,频繁和过度地使用只会演变成人心涣散的“放羊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吕丽姣.对主体性篮球课教学模式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2]邓泽祥.分层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6.
[3]周士亚.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