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要点解读
2014-07-09张自然
张自然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本刊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博导张占斌教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蔡继明教授,对会议的一些要点进行了解读。
原文:
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专家解读:
张占斌表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总揽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处理好稳定和改革的关系,就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要把握好经济大势。特别是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各种突发问题时,要稳得住,能静下来,保持清醒,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稳不是什么也不干,稳不是不改革,而是为了为更好的“改”创造条件。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原文:
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家解读:
张占斌认为,这是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的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就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合理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预期,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就需要贯彻好中央“宏观稳住、微观放活和稳中求进”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金融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前提下,将政策重点和更多资金放在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上,促进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宏观调控也需改革创新
原文:
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专家解读:
张占斌表示,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后,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创新。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的调节功能。
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原文: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
专家解读:
张占斌分析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但中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 。因此需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这样比较符合地方实际,有利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可以优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但是,各地制定政策时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防止拍脑袋。
房地产调控或转向供给管理
原文:
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
专家解读:
张占斌表示,住房问题始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三次会议及有关文件都没有明确提及“房地产调控”,不提及并不代表中央没有考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任务中,专门提出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这说明中央在房地产调控上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可能将从调控需求更多地转向供给管理。通过增加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供给,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
蔡继明认为,显然,提高住宅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不仅适用于特大城市,同时也适用于一般城市提高土地容积率,不仅适用于住宅用地,同样也适用于工业用地。
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城市住宅用地比例和土地容积率。一方面要提高城市住宅用地占比。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立法限定一定量的工业用地必须配给相应数量的住宅用地,从而在整个城市建设用地中提高住宅用地占比。根据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审核政府办公用地规模,将节省下来的公益性用地转变为住宅用地。
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调节城市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比例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打破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独家垄断,在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同时,允许小产权房交易合法化,同时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条件下允许农民集体按照统一的城乡规划自主改造城中村,使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转变为城市集体建设用地。二是允许工业企业通过集约节约节省出来的工业用地按一定比例转变为住宅用地。这一政策将有效地促使工业企业主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提高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容积率。我国城市容积率平均不到1,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容积率,基本都在6.0以下,而美国曼哈顿地区容积率高达12至21。我国城市还有大片旧平房及低矮旧建筑群和空闲场地及厂矿区可以通过旧城改造建成高容积率的高层建筑。为有效遏制盲目的造城运动,建议中央政府严格按照一定人口密度审核批复地方政府城市扩建规划,并将地方政府吸收外来务工人员转变为本地市民的数量与下拨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与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升迁挂钩,从而使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市化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