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2014-07-09成亚琴张元媛

科技视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

成亚琴 张元媛

【摘 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临床实践能力;标准化患者;医学生

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包括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综合能力除临床实践能力还包含具有人文知识的沟通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学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医患关系越来越复杂,患者依从性差,造成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医学生在医院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新课题。因此重新认识和理解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何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临床操作能力,主要通过临床操作来完成,有具体的完成对象,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包括学生书写常规医疗文件、参加手术及各类医疗技术操作等; 另一方面是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等来完成。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很大的不同。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更应注意加强医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在今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2.1 教学方式的选择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不仅要重视启发式和创造性教学,更应重视临床课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的目的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临床上的大量经验和知识,必须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掌握,因此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在新形势下,这一课题又涵盖着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1]。

首先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它是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PBL在医学教育领域获得较快发展。被国内外医学院校所采用,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成熟的教学模式,也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2]。不再是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和诠释,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在问题的各个环节上给予指导,把握方向,更多地与学生一起去发现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去获得作为受教育标志的知识、思辨能力和思维习惯。它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答问题、总结知识。首先课前发放典型病例,学生根据病例整理归纳以往学过的知识,课堂上根据病例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课后学生通过各种条件设施(图书馆、资料室、临床调查、网络、教学工具等)查找和搜集相应的文献资料或相关的知识,探索寻找答案,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然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确立下一步学习目的。通过PBL教学法的实践,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从被动接受型变成主动要求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在一个学习模块结束后,进行客观性临床技能考核,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去如何解决问题,通过编写临床案例,扩大了知识面,也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

2.2 标准化患者(SP)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 又称模拟患者或患者指导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培训后,能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目前医院推行的是病人选医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新举措。加之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进行相关诊疗操作的比例减少,对临床实习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SP模拟病人,学生通过对其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提出该病需做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最后由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如此,学生们可以经历一次从头到尾全过程诊治患者的经历,并做出自己的诊治原则,同时在与教师、同学们的观点碰撞中,得到临床思维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开展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自行诊治患者时的紧张和盲目,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们从书本走进临床。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能使学生早期得到系统的问诊内容及问诊技巧训练,促进了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早期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SP作为教学评估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反馈指导,更是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如标准化患者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的具有针对性的病例问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患者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标准化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对受试者做出合理的评判,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以往任何测试手段所不能做到的,也是临床医学生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标准化患者可以有效规避医学考试中涉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使标准化患者更接近临床实际,并符合教学要求。

2.3 理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医学生的理论学习一般先是基础科目的学习,然后过渡到临床科目。比如说学生在二年级就基本结束了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课程的学习,而内外科及妇产科儿科的理论学习基本要到三年级下学期甚至四年级才来学习,如果之前的学习只是个死记硬背的过程,根据遗忘曲线到一年以后能记住的已很少,而局部解剖学在外科学和妇产科学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颅脑的解剖、神经核及神经束的分布是学好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另外,当学习内科某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时,能同时讲解此疾病的外科治疗,这样能使医学生的理论学习有连贯性及纵向联系,使学生加深对某个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有个连贯性及一致性。

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一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就开始复习考研,一部分学生开始为就业操心、奔波,今天去人才交流会,明天又去参加供需见面会,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去单位试工等等,都难以安心实习,给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也直接影响了实习效果。因此,要适时地根据市场需求规律来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社会。为了避免临床实习与考研、人才招聘会相冲突,可将教学计划修改,提前一学期进入临床实习,剩下最后一学期用于选修课、撰写论文、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等,以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2.4 坚持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相一致,内外科相结合的原则

当一个疾病的基础理论内容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对这个疾病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及基本的认识,然后安排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带领医学生看病人、问病史、做体格检查,使学生对疾病有个感性认识,再复习教科书的理论内容,这样才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有时学生来临床见习但这个疾病的理论内容都没讲解过,这样就起不到临床见习的作用。大多数学校都能做到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临床见习,但是能做到内外科相结合的教学少之又少,比如说学生学习了肺癌这个疾病,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安排学生先去呼吸内科了解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然后或者近期安排学生去胸外科见习肺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这样使学生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也有一个感性认识。再比如对于脑出血这一疾病,我们应该既让学生去神经内科见习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也应同时让学生见习在神经外科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这样更加深学生对这个疾病治疗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同样一个脑出血疾病,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内科治疗,何时该进行外科开颅手术,增加他们对疾病深层次的了解。

2.5 严格出科考试制度,不合格者重新回炉

对临床实习学生的入科出科环节的控制,是为医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践机会的保证。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抓好学生出科考试和出科综合鉴定。出科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应侧重学生临床实习技能的实际运用,考试成绩应纳入学生毕业考试的总体成绩之中。带教老师、教研室主任在学生出科前,必须将学生在本科实习的综合情况认真填写在毕业实习手册出科考核表上,如学生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及听讲座次数、病历书写份数及操作情况等; 加大考核学生理论和综合技能的力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出勤及医德医风诸方面的情况加以总结鉴定,对不合格的实习学生不准出科。全部实习结束后再由学校组织毕业考试,考试成绩分为实习成绩和毕业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确保实习质量。

2.6 学习沟通技巧,提倡人文关怀,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交谈在医疗中是收集患者病史、协助诊断治疗的主要渠道。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良好的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不仅可促进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能加强临床防治效果,否则就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因此在实习阶段,学生应注重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与语言艺术,以美好的语言艺术鼓舞患者和病魔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建立良好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医患关系。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倡人文关怀[5]。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以人为中心,即关心人的健康,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有悖于医学教育的宗旨。

3 结语

总之,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临床教学、实习过程、学校以及实习单位等诸多因素。只有在充分发挥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强化管理,严明纪律,规范制度,经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造就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合格的临床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0,4,10(4):139-140.

[2]腾淑文.PBL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59-61.

[3]邵晓秋,张星虎,张宁.王拥军医学生作为标准化患者在神经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2,10,7(10):822-824.

[4]周少博,胡群英.注重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人文医学素质培养[J].实用全科医学,2007,5,5(5):423.

[5]曲莉.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07,6,15(3):414-415.

[责任编辑:丁艳]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