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精细化道路发展绿色建筑
2014-07-09苑娜
苑娜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和评价体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建筑的功能三个方面强调了走精细化道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精细化;建筑全寿命周期
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评价体系
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其中突出强调了四个方面: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和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40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近年来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点:一是选址和规划是否合理,绿色建筑必须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二是是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绿色建筑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尽量使用再生资源;三是是否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否尽可能采用了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四是是否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五是是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六是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①
2 走精细化道路发展绿色建筑
2.1 精细化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
所谓建筑体系的寿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着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1.1 精细化建筑设计
以往,建筑师的重点主要在于建筑设计的功能或者形式,选材或选型上的依据往往是形式的要求或者甲方的意愿,建材和建造多服从于设计的需要。精细化建筑设计要求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因此,作为建筑性能决策者的建筑师有义务自觉地将提高建筑寿命周期环境性能作为重要的设计决策基础,在设计阶段预测建筑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能源及污染的输入输出,从设计上统筹安排,综合节能,并尽可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全寿命周期建筑环境负荷,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推广全寿命周期的设计观念,我国引入了建筑寿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筑寿命周期评价不仅是对建成建筑的性能评价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决策的工具。它可以辅助建筑师对建筑系统全寿命周期进行预期性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强调设计与评价的互动交叉,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建筑系统在其全寿命期间对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在设计阶段加以避免或弱化。
2.1.2 精细化建筑施工
绿色建筑要求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当然,绿色施工除了封闭施工、降低噪声扰民、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外,还应该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有人将绿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绿色施工具有“四化”的特征,即系统化、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这实质上是将施工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②
精细化建筑施工要求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完成建筑的建造,还应该从清理场地起到交付使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目前的施工整体水平较低,所谓的工业化还只限于建筑机械的使用,整个过程依旧依赖传统的人工作业。系统化、信息化等也只是限于管理层面或者资料的整理,建造的主力——工人依旧是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在施工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探索和实践,争取早日实现施工的“四化”。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每个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在满足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与生态协调。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完善绿色施工体系及其评价标准。
2.1.3 精细化建筑的运行和维护
精细化建筑的运行和维护即在建筑的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低耗、无害的空间,降低建筑及设备老化,易更新、易维护,保证建筑在使用周期内均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为了节省初期投入,而增加后期的运营管理成本,或以降低健康、舒适、高效等标准作为代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1.4 精细化建筑的拆除
对于废旧建筑的拆除,最重要的是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目前建筑垃圾的数量很大,仅北京、上海每年的排放量分别达到了1000万t。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忽视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重视施工垃圾的处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之一。
精细化建筑的拆除需要设计初期采用易拆除、易降解、污染小的材料,拆除过程中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2.2 精细化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要仅仅是落于概念的炒作和手法的盲目照搬,而应该认真分析各种途径的优劣及适用条件,依据建筑基地、周围环境、气候多方面相关因素,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精细的部分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规划、设计时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这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2.3 精细化建筑的功能
经济、美观、适用是建筑最基本的三大基本要求,精细化建筑的功能设计也要求从这三方面综合考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的国情、世情,精细化建筑功能,节约土地资源尤为重要。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提高建筑的功效和土地利用率。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3 结语
现今,我国的经济增长由快速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得到修正,粗放型大批量建造成为历史,新建建筑的数量明显降低,建筑质量要求提高,促使建筑师由快速、粗放型设计向精细化设计转变。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绿色建筑体系的完善,同样对建筑师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转变建筑师的观念和工作,也需要从建筑教育开始,同时也需要业主和领导不要一味要求“形式新颖”,还需要制造业的介入,即整个国家工业水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震平,宋中南.施工建筑垃圾管理调查[C]//第二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子江.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Nils Larsson.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中国绿色建筑[C]//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28-45.
[5]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3:56-57.
注释:
①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增刊).
②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06,12,35(12).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