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艺术的发现与表达
2014-07-09方伟
方伟
前不久,看到北京焦洪光先生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后感触颇多,共鸣颇多,特别对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水盘创作探索表示钦佩。为此,本人也想从艺术特征角度谈谈个人对奇石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些看法。
奇石艺术——发现与表达并重
奇石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真正天人合一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谈到奇石艺术,首先得从艺术特征入手。我们知道,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则,它是一个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规则系统。“凡是可真正称得上是艺术的东西,都是一种按照一定形式规则系统而人为创造的优美化表达”。如音乐,人们将声响的各种要素:声音的高低、长短、缓急、节奏按照一定形式规则组成优美旋律、乐章。
奇石艺术的基本形式规则是:奇石+底座,它是通过天然奇石及底座(配件)来表情达意的。严格意义上讲,奇石,指裸奇石,不是艺术品,虽然它也具有艺术性,或具有类似艺术品的艺术形象,但它是天然之物。然而给奇石配座后就可称为艺术品了,原因是注入了人的发现、想象、情感与创作。
不可否认,奇石艺术的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天然奇石呈现出来的,然而,这种艺术形象与人为艺术形象明显不同,它属于天然的、无意识的、人为不可控的偶然形象,这种与世间物象相像,可以表情达意的奇石,是天然性、奇特性和艺术性机缘妙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是需要石友们以艺术家般敏锐的眼光审读发现的,不然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无怪乎,人们称奇石艺术是发现的艺术。然而,正因为奇石艺术形象属于天然无意识的偶然形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天然性客观导致了多数奇石在形象完整性、主题突出性、情景生动性、意象明确性等方面显得牵强或先天不足,这就需要人们在深化主题的要求下,立意构思,在后期配座时下足功夫,如配件使用、组石呼应、营造空间、置石配座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丰满形象、强化意境、烘托主题。这也可能是近年来小品组合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这种欢迎的背后不代表大家更喜欢小石头,而是因为这种形式更生动、更丰满、更艺术。
所以,针对奇石艺术来讲,我认为发现与表达并重,石头好固然好,表达得好才算真的好。
奇石艺术创作——创作者与艺术技巧不可或缺
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具有高度技巧性,具有情感,是现实生活关系优美化的表达。这又引申出了创作者是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当前的奇石艺术来讲仍然很尴尬。“石头配上座就成了艺术品”,国外某位艺术品收藏家感到很新奇,其实新奇背后更多的是疑虑。无论贝多芬的音乐、伦勃朗的绘画还是李白的诗歌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除了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等因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高超艺术技艺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艺术技艺就没有艺术。一位德国美学家也说过“掌握技术是创造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每个时代,真正的艺术家都能意识到,技艺能力以及对自我表现的那些技术手段,对创作来讲是多么重要”。
范曾说:“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奇葩自古以来都重视艺术家的人格完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而这已凝铸成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神髓。” 也如焦先生在文中的呐喊“石头在这里,人在哪里”。的确,现在我们大多奇石座都是木工坊做的,所以若问起奇石作品的作者是谁,可能答案会令人茫然。你不能说石头是你的,就是你的作品;也不能说是我创意的,就是我的作品。
奇石艺术是天人合一的艺术,直接体现人文性的发现、立意、构思、制作是作品创作的完整过程,我认为真正的赏石家不仅仅在于赏,而更应俯首静心在于做,做出表达自己的真感情、真感悟、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