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部落/ 损管: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上)
2014-07-09池沙洲
池沙洲
在新闻里,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词,像“教育战线”、“宣传阵地”、“非典战役”、“××领域的航空母舰”、“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等,说的并不是军事领域的事儿,而是用来打比方的意思。
其实,还有很多军事术语没有进入日常生活用语,也许是因为它们听上去有点高深莫测吧。比如“损管”,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可不是“损坏的水管”哦,它的全称是“舰艇损害管制”。
什么意思呢?就是船坏了要修。
这么简单?不会是开玩笑吧?
要修的当然不是普通的船。“损管”特指在战斗状态下,舰艇受到攻击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使其维持一定的作战能力,以保证后续作战的行动。也就是说,在船坞里慢悠悠地修理船只不属于“损管”。
必须是仗打起来了,组织人力抢修军舰的受损部位、阻止灾害的蔓延才是“损管”。
几百年前的风帆战舰时代,舰上就备有各种“损管”物资。打海战的时候,炮弹击破船身,海水涌入,水手们就有事情可忙了——他们一边传递水桶排出积水,一边用木板和木楔修补。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有的人却是到死都不明白。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个故事:懂得“损管”的一方赢得了战争,忽视“损管”的一方输得惨兮兮。
故事的主角是一艘名舰——美国航母“约克城”号。
这艘航母1936年下水,6年以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两场著名战役——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
我们先来说说珊瑚海战役。这是第一场航母大对决,一场势均力敌的海战。战争中没有“双赢”,因此“势均力敌”也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美国和日本各有一艘航母被击沉、一艘航母被击伤,各损失了60多架飞机。
等一下,被击沉的那艘航母不是“约克城”——“主角”这么早就谢幕,我们的故事不就讲不下去了?
航母身上有两个敏感部位,受到攻击后,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一是水线以下装甲,那里一旦被鱼雷打穿,海水就会涌入,导致航母沉没;二是飞行甲板,最怕被炸弹破坏,造成舰载机无法正常起降,航母就成了废铁一块,跟沉没也差不多。
2011年,有一部日本电影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片中有一架日本飞机被击落时,飞行员对美国航母发动自杀性攻击——撞向舰岛。舰岛是航母的指挥和信息中枢,不仅有极厚的防护装甲,四周还绑上了许多沙袋。没想到,那架日本飞机在舰岛上冒了一团火花,就灰飞烟灭了。不知是现在的电影编导缺少军事常识呢,还是考证过当年的日本飞行员确实拿生命干过这种傻事?在真正的战场上,这样的攻击很难奏效。
二战时期的航母甲板是用木材装修的——很家居、很温馨是不是?不管用砸、用炸、用烧,只要炸弹能命中甲板,对进攻方来说都是很爽的。
1942年5月8日11时左右,澳大利亚珊瑚海,硝烟弥漫,战况激烈,好像海水都要煮沸了。“约克城”在避开8枚鱼雷和数不清的炸弹之后,不幸被一枚日本炸弹击中。这枚炸弹呼啸着,穿破了第一层甲板,又穿破了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在第四层甲板发生爆炸!引发了大火,66人死伤,3座锅炉停工,大量漏油,航速下降,最倒霉的是船体开始进水了。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5分钟前,另一艘航母“列克星敦”号中了3枚炸弹,引发了燃料库大爆炸,“损管”无效后,为防止日军俘获“列克星敦”,美国人只好伤心地下令,用一艘驱逐舰近距离发射两枚鱼雷,击沉了自己的这艘航母。
日本人一向喜欢夸大战功。他们撤出战斗后,马上向上级报告——击沉两艘美国航母!这样,国内民众又可以挥着报纸、摇着太阳旗,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了。
殊不知,由于“约克城”的弹洞比较靠边,飞行甲板仍有较大面积可以继续使用。所以,在航母的表层,飞机还在不屈地起降,继续与敌人搏斗;而在昏暗呛人的船舱里,“损管”队员及时出动,灭火、维修,用最原始的打木楔的办法,堵住了漏洞,挽救了“约克城”。
没过几天,6月4日,中途岛战役又爆发了。
这次,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领的机动编队,拥有“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艘航母,气势汹汹渡海而来。而经过珍珠港被偷袭和珊瑚海战役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却是元气大伤,手中可以打的牌已经很少了。美国海军少将弗莱彻可以调度的只有两艘航母——“企业”和“大黄蜂”。
4比2,战争的结局似乎谁都能预见。但是,历史大片的“导演”,偶尔也会玩一把冷幽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