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
2014-07-09潘三梅
潘三梅
摘 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煤炭领域也在快速发展,煤炭内外贸巨大的交易量致使煤炭产品的品质成了交易的关键。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煤炭检测方面的制度,并对煤炭检测制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煤炭检测;发展需求
我们国家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厚,是中国能源矿产资源中重要的一个,跟其他国家相比能源消耗量占25%,尤其是近几年,能明显看到煤炭的销售额度攀升很快,大规模的被运用到发电、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由于煤碳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而导致使煤炭产品的品质出现了问题,这就更加突出了煤炭行业审核检验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相关的质检人员经过长时间对煤炭资源种类的研究检测分析,充分对煤炭质量、煤质测量设备和编制修订进行了严格审查,认真执行好本职工作,使我国煤炭检测一直处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状态,为煤炭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对我国煤炭检测以及未来趋势动向做出一定的说明,希望能够给煤碳检测人员带来帮助。
1 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
1.1 标准的发展
煤炭的开发和生产都必须要有相关的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也必须要正规合法,合理的管制体系是发展现代化生产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我国煤炭检测合理化发展大体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初始期、发展中和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下面是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1.1.1 初始期:指的是20世纪60到70年代之间所出现的最初的检测规定,由于当时只是刚刚认识到应該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规定的内容条例也就很简单。
1.1.2 发展中:指的是20世纪70到80年代之间的一段发展过程,在这一段过程中大量制定了相关准则,大概有四十多款条例规定,这一时期也就很好的为我国煤炭从采样到制样再到化验,制定了一套比较正规的测量流程标准。
1.1.3 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慢慢流行于全球化发展过程,在我们国家煤炭行业的不断进步中,使得煤炭行业渐渐趋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行列,慢慢的往全球化检测标准靠近,以国际标准定为本国的发展前进的方向,并且不断的策划制订了适合于我国的煤炭方面的监察管制系统,逐步接近国际化准则,全面配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修改制订方案,与此同时还踊跃的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不完全的规则制定。直至2005年期间,国家就煤炭行业的质检规定达到56项规定,基本规定有30多项。而这也让我国在煤炭事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数量远远多于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低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个别的标准化制定跟别国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已经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矿物燃料技术委员会(ISO/TC27)国内归口单位,从五十年代初期就从事煤炭检验和相关规定的制订修订以及煤炭检测设备的审定工作。一直代表我国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活动,每隔两年让专业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举行的会议,紧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步伐,及时抓住细微改变,积极踊跃的更加仔细的融入到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的事务里去,如此会给我们国家的煤炭事业更好的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需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标准,正确合理的标准化规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能够没有的基本原则,规定是树立于每个国家的一杆秤,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现代社会需要标准,有了明确的标准规定才能使一系列的工作、活动、生活正常稳定的运转,而且标准化的规定也是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批准认可的。
标准的本身不会带来利益,可是它却能使效益最大化,能增强工作效率,让商品的开发生产合理可靠。我国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时间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加强标准的宣贯力度,归根结底就是想让标准的宣贯体系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深入到每一个角落,让履行标准的人们清楚知道标准的指示,控制标准的修订变更和方向。
标准与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一旦在煤炭交易合同中加入实行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就属于这份合同中牢不可破必须遵守的规定,能够在贸易过程中避免很多风险和问题。我们都知道,煤炭的交易规模、数量以及金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合同中所设立的指数、规格以及标准都是导致交易能否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合同的设立不光是属于牵制双方的法律依据,它所需的技术要求比较多,并且还会直接左右交易的效益。因此,必须要全面理解以及做到能熟练运用标准的内容,然后将标准内容融入到合同条款交易过程中,这也是煤炭交易中使用技术手段的战略部署。因此标准的宣贯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需要煤炭行业人员足够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去学习,从而让标准得以较有利的为人们服务。
2 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发展和展望
2.1 与国际接轨,规范运行
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行列,这也使煤炭的进出口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也一定要加强煤炭质量的监管,使我们国家输出的产品得到保证和认可,监管的效率要跟得上国际的脚步和标准。我国现在拥有相当多的煤质检测实验室,可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各个检验部门缺乏沟通和探讨,煤炭检测也需要一定的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检验品质。为了让煤炭检验充分的具有正规化和国际化的标准,重点要从第三方检验抓起,所谓第三方是指置身于买卖利益关系之外独立的机构或人员,我们要使其在煤炭贸易中占据决定性地位,为了煤炭贸易的有利发展在买方与买方中间起到公正权威的作用。
2.2 发展自动化仪器
有了科学的标准和技术人才,还需要有科学与自动化相结合的仪器设备。煤炭检测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煤检中心,从20世纪70年起开始进行煤炭分析试验方法及其仪器的标准化工作,煤质分析专用仪器设备与煤炭分析标准方法密不可分,仪器是为方法服务的,是实现方法的必要设备。煤炭检测方法和专用仪器应相互结合,希望各煤质分析专用仪器生产厂商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来,让生产和使用部门共同来提高仪器质量,更好地为煤炭检测标准化服务。将煤质分析仪器及其标准化工作与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给我国的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带来更好的发展,促使煤质分析化学或物理方法逐步走向仪器化、自动化,从而提高我国煤炭检测的技术水平。
2.3 进一步研制煤质分析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作为物理和化学测量的一种量值作为参考基准,在国内外分析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不断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我国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发展。近20年来,已有近6000种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煤检中心开始研制煤炭分析标准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研制出30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其中煤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标准13种,煤中砷、磷、氯、氟分析标准物质9种,煤的哈氏可磨性标准物质一套4种,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1种,煤灰成分分析标准物质6种,现已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标准物质在煤质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多年来它们在煤质分析中起到了量值传递的作用,确保了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着在线煤质分析仪器的发展,研制生产在线分析仪专用标准样品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特低硫标准物质等这些标准物质是目前市场所急需的。
2.4 进一步提高煤炭分析实验室水平
一個实验室的好与不好,主要看其具备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很重视实验室的能力。从认证和认可的不同点可以看出,认证是第三方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的保证(即合格证书),认可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某一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所以实验室认可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认可,近年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CNAS很重视实验室的能力,已经连续多年委托国家煤检中心代表CNAS组织全国性煤炭分析实验室的能力验证。一个实验室如果不与外界交流,就不能很好提高实验室的能力。要证实一个实验室具备足够的能力水平,需要多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只有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才能找出实验室的自身问题。目前CMA计量认证也特别重视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结果。
根据CNAS的要求,以及各实验室越来越规范的管理,大家对参加能力验证的认识也越来越高,2003年参加实验室只有30多家,到2013年参加实验室达到249家,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实验室所接受,因为比对性的能力验证是一项国际通则,它是证明实验室执行标准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的一种方法。以后每年都会组织展开全国性的能力验证工作,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和报名。只有通过技术交流、能力验证等交流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广大煤质分析实验室的能力。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对煤炭市场贸易和煤炭质量的监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标准化工作,提高煤炭检验实验室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为市场服务,促进煤炭贸易公平公正和煤炭、电力、冶金等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炭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强煤炭的监管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我国如今的检测技术有着明显的进步,可是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市场经济需要煤检专业人员不断研究出更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相关的检测人员也需要加强标准方面的学习,提升工作水平和检测技能,确保煤炭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平时多多积累经验,为我国煤炭检测未来的发展尽出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煤炭检测工作的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浅析标准物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与探讨[J].科技风,2012(10).
[2]吴雪,张太平,吴汉炯.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及其测定仪器的发展[J].煤质技术,2008(05).
[3]王龙,李现红,徐阳.煤质分析仪器及其计量标准研究现状[J].工业计量,2012(S2).
[4]苏彩珠,陈晓翔,黄文志,蔡英俊,郑淑云.应用NIRS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煤炭质量[J].检验检疫科学,2007(06).
[5]李刚.煤炭含量智能化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6]张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9.
[7]肖锋.基于偏最小二乘的近红外煤质分析[D].浙江大学,2013.
[8]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