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方灌肠治疗41例小儿发热临床观察

2014-07-0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泡脚灌肠体温

凌 敏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就诊原因,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出现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其病因是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单核细胞而释放出致热源而导致发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高热可促发小儿惊厥、甚至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1],因此应及时给予恰当治疗。目前西医治疗以采用解热镇痛药为主,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后体温易反弹,长期或大量使用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消化道反应、肝脏毒性等;另一方面,患儿口服及静脉给药比较困难,对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有着不利的影响。我院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地骨皮汤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体温在38.5℃以上的患儿82例,按照住院的顺序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5~39个月,病程为1~5天;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36个月,病程为1~6天。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体温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 (第7版)中对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一系列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就诊时初始体温高于38.5℃,排除结核及怀疑败血症、风湿热、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局部化脓性病灶患儿,排除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患儿。

1.3 治疗方法 各组均使用抗感染治疗,依据病情予以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对照组:给予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每次10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38~40℃左右姜艾汤 (生姜20g、艾叶20g、红花10g熬制)泡脚治疗。时间约30min,期间注意维持水温。之后用32~35℃的地骨皮汤 (地骨皮10g、柴胡5g、青蒿5g熬制)20~50ml保留灌肠。

各组分别于用药完毕后0.5,1.0,2.0,4.0h各测腋下温度1次,比较各组各时间点平均温度退热例数及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虚脱等。

1.4 疗效判断 测量并记录各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0.5,1.0,2.0,4.0h的体温以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显效:用药后4h体温下降大于1℃。有效:用药后4h体温下降0.5~1.0℃。无效:用药后4h体温未下降或下降小于0.5℃或上升[1]。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下表。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

3 讨论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造成诸多变症,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儿童生长发育极其迅速,但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故抗病能力较弱。无论外感、内伤极易引起小儿发热和高热,往往易引起神昏、惊风或抽搐等症,甚至危及小儿生命,故小儿发热的正确治疗便显得特别重要。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即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体温身高,经体温表测量,超出正常范围,即肛温>37.8℃,舌下温度>37.5℃,腋温>37.3℃。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儿童的发热多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机体对入侵病毒或细菌的杀灭是通过微循环血液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来完成的。发热时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增强,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增强,并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发热还可使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旺盛,以达到清除或杀灭病毒或细菌病原,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2]。

中医学认为小儿生机旺盛,蓬勃发育,生长迅速,属纯阳之体。同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因此病理方面表现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病,发病之后容易迅速传变。

因为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感邪后易见邪气鸱张而壮热。所以,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如发热过高过久,极易传变。且大热之后可耗气伤阴,津气亏伤,阴阳双损,甚至危及生命。

中药泡脚可改善人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抗菌消炎,从而缩短病程。泡脚能借助水蒸气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毛细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3]。中医认为,生姜性温而微辛,可以散风寒,健脾胃。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可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同时,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二者配合,可祛邪扶正,加之红花活血通经,与前二者合用引火下行,达退热之功。

灌肠疗法属于外治法一种,古已有之,取其因势利导之效。灌汤疗法是利用结肠黏膜作为半透膜,向结肠腔内注入灌肠液,借助于由结肠黏膜分开的毛细血管内血液及灌汤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将这些物质随灌肠液排出体外,同时由灌肠液向体内补充必要的药物,借以达到清除毒素、促进药物吸收的治疗目的。此方法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小、无创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尤其对口服药物治疗较困难的小儿,采取药物灌肠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灌肠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充分,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了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所以直肠给药比口服吸收要快,其吸收总量和生药利用度也较口服为高,与静脉给药吸收率和利用率相仿,却具有不需注射、对胃黏膜不刺激等优点[4]。自拟方中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柴胡透表泄热,三者配合共奏退虚热之功。

我校附属医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儿姜艾汤泡脚配合自拟地骨皮汤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廖莉,文政.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6):3879-3880.

[2]杜春雁,杜洪哲.小儿发热的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24-225.

[3]钱国仙.中药泡脚治疗及预防感冒[J].中外医疗,2010,17:130.

[4]魏蕾.小儿外感发热的灌肠治疗进展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08):1026-1027.

猜你喜欢

泡脚灌肠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夏季别忽视了泡脚
泡脚驱寒消百病
花椒泡脚好处多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