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演讲何以打动欧洲
2014-07-09墨博
墨博
习近平在上任后的首次欧洲访问中多次发表演讲,其“睡狮已醒”的讲话更引起广泛关注。他的演讲何以打动欧洲?且看国际公关业者的解析。
上世纪80年代担任过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被世人称为“伟大的沟通者”。由于他曾经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很多人一开始质疑他是否有能力领导一个国家,但他却用自己优异的演技带来了出色的执政效果。他不仅在舞台上的表现出色,在执政期间也总能给公众奉献出激情有力的演讲。总是使用一般人就能明白的简单词句,用美国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打动他们的内心,并且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信念。
不仅如此,里根还知道如何吸引外国听众,即使是那些持不同政见的人。在他的总统生涯中,最著名的一个瞬间便是他在德国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发表的演讲,发出了“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到这堵墙!”的疾呼。尽管历史家们对于这次演讲是否促成了两年后柏林墙的倒塌仍有争论,但毫无争议的是,里根的言论对其听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之所以会想到里根,是因为2014年3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的首次欧洲访问,他的此次访问在比利时的布鲁日欧洲学院中发表的意义非凡的演讲中达到高潮。对于想要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来说,这次演讲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当中国企业进入新市场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对中国的误解和成见。努力破除偏见正是此次演讲的目的之一。所有努力走向全球的中国公司都会因此受益,同时它们所投资的地区也会收获颇丰。而对那些励志学习有效沟通技巧的人来说,则同样能从这次演讲中受益匪浅。
看到的比听到的更重要
相较于耳朵所听到的,人们更容易受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影响,因此演讲的地点非常重要。而将布鲁日作为演讲地,显然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首先,习主席将城市的名字作为了他发言的主题之一。“在弗拉芒语中,布鲁日是‘桥的意思,”他告诉听众,“桥不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时也是沟通、理解、友谊的象征。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不仅如此,将此次演讲设置在布鲁日这座欧洲最古老之一的城市,还包含着更加隐含的信息:如果听众想要了解中国目前的政策,那么他们必须要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而此次讲话是在欧洲学院进行的,这也强调了习近平的信息是要传达给整个欧洲大陆,而不仅仅是说给当地听众的。
时间就是一切
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想要打动听众,都必须仔细挑选演说的最佳时机。有些时候,听众会倾向于接受一个信息,而在其他时候他们会倾向于抵抗。演讲者必须据此来安排他们的演说。超出演说者控制范畴的外部事件通常会对听众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合适的演说时机,运气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无论是靠运气还是规划,抑或是靠两者的结合,此次欧洲之旅的时机选择都非常完美。
首先,欧洲虽正慢慢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在经济方面仍在苦苦挣扎。和世界各地的国家一样,欧洲国家也热衷于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巨大的资本储备使得习近平能够以中国的投资为筹码,吸引欧洲领导人,因为这对于他们国家未来的繁荣是异常关键的。因此,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他的讯息。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使得此次访问的时间充满了偶然因素。显然,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两国在众多领域相互合作,却也在一些领域相互竞争;在某些情况下,两国又互怀敌意。但是,中国和美国对欧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过去一年中,由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一直监听欧洲领导人电话(特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事实被揭发,美欧关系受损。尽管如此,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异常坚固的,这种坚固可能会永远地持续下去。但毫无疑问的是,欧洲也非常欢迎能够与中国探索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机会,因为这也会给美国传递一个讯息。对中国而言,技巧地利用欧洲的这种心态无疑是明智的。因此,此次访问的时机对实现中国和欧洲的目标都是有帮助的,当然对美国而言则不是那么有利。
内容为王
虽然地点和时机极为重要,但对任何一场演讲来说,最为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内容。而这正是习近平的演讲做得最好的地方。他的演讲目标非常清晰,即弥合中欧之间的文化分歧,帮助欧洲了解中国的国际政策。他通过清晰地解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现存的挑战—只两句话—就达到了这一目的。
这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的演讲技巧,便是取悦听众从而与他们建立联系。“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占世界1/3,是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除了明确表明了中国和欧盟“站在一边”的态度,这句话也隐晦地挖苦了美国。习近平紧接着说道,“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欧并肩驶向未知未来这一意象的描绘,能够非常有效地通过互利的纽带连接起两种文化。
对笔者来说,习近平讲话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言简义赅的两句话。第一句话,他将中国悠久的历史进行了有序的排列,从而帮助听众“正确地了解中国”。他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同时,他也提醒听众“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
更为有力的是,习近平用一句话中阐述了他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面对的挑战。“在中国,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多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这些挑战对于西方的领导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当他说“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时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他也是在含蓄地向西方批评家表明:无论你对中国有什么看法,请在考虑到这些挑战之后再做出评价。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