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2014-07-09龙草芳肖衡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础考试

龙草芳 肖衡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龙草芳 肖衡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介绍入手,浅谈两者间的促进作用及消极影响,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更好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思维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已同英语学习一样,成为学生必学必过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主要是一二级)正作为指挥棒,指导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的教学工作。

因此,如何处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当前,计算机早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成为每位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全民中普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批又一批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软件计算的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热点,计算思维能力将成为21世纪每个人的基本能力。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C9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是抽象和自动化。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美国基金会(MSP)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与工程部(CISE)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首次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提出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阅读、写字、做算术一样,成为人们最基础、最普遍、最适用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思维方式[1]。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灌输计算思维,目的是培养学生像拥有阅读、写作和算术基本技能一样拥有计算思维能力,并能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研究与将来的工作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培养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恰恰说明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2 计算机等级考试简介

为促进我国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教育部考试中心自1994年开始推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自1994年开考以来,NCRE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试持续发展,考生人数逐年递增,至2012年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共开考36次,累计考生人数达4933万,累计获证人数1876万。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对NCRE考试体系进行调整,改革考试科目、考核内容和考试形式。从2013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将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按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设四个等级。它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考核内容不是按照学校要求设定,而是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

其中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

(Internet)的基本技能。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二级定位为程序员,考核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所有科目对基础知识作统一要求,使用统一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和教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在各科考试选择题中体现,程序设计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和编程调试等基本能力,在选择题和操作题中加以体现。

事实说明,鼓励社会各阶层人士通过各种途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并通过等级考试对他们的能力予以科学、公正、权威性的认证,是一种比较好的、有效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途径,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等级考试同时也为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人员提供了一种测评手段。

3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互关系

3.1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积极作用

引起学校重视,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在高校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均有一个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引起了学校的重视,规范并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各学校都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纳入到了公共基础课教学日程中。

引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视。在拿证热的促使下,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大一时期绝大部分学生会报考计算机一级和二级考试。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更加重视。

3.2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消极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促使了新的应试教育的产生。由于有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教授课程目的是学生通过等级考试,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作为教学大纲,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以拿证为目标,这样三方都围绕等级考试,真正成了“学为考试”。学生仅仅掌握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法,而忽视了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变成了应试教育,从而偏离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开设的初衷。

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的滞后性,及内容的局限性。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不同专业的考生并没有进行区分,同时,等级考试内容的不全面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时有限,再加上学校强调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两相作用,教学内容只能围绕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进行,从而导致许多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无法讲授。比如一级MS Office中的word文档,等级考试几乎不涉及论文排版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实用性确很强。

4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

4.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能单看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不应该再过度强调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如果等级考试本身存在重基础重理论轻应用轻实践的倾向,通过了这样的考试距离应用计算机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还相距甚远。强调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必然结果就是应该教育,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等级考试展开,根本无法开展和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也无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符合各专业培养目标。

4.2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不能受限于计算机等级考试

虽然高校被建议和习惯性地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在其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日益僵化的情况下,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学校专业培养需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科目及教学内容,不能再局限在全国等级考试开考科目内。比如,VFP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未的产品,开始时风头并不逊C++、Pascal、Basic多少,但从2000年中以后无论是软件开发能力还是数据库管理能力,除了引入SQL和面向对象,VFP就没有什么大升级。有些高校已经停止开设VFP课程,而改学ACCESS,并参加全国等级考试。当这样的高校逐渐增多了,可能会反过来促使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改革,但这种情况显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的等级考试,其被动的变革已经失去了引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这是令人失望的。

5 结语

所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方面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一方面又反过来制约了教学的变革,应正确处理两者间的关系,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83-85.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3]陈宝明,沈士根.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与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5.

[4]林平.利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2004.

[5]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6]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石义杰,彭俭.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变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龙草芳(1983—),女,江西省抚州市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数据库。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基础考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