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4-07-08唐渊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数学知识

唐渊

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指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掌握到用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77-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数学走近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分桃子”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的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轻松的接受新知识。又如在教学六年级“分数运用题”时,教师利用就近资源: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数的关系设计教学:我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原汁原味的数学素材,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助学生构成数学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比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出示了两幅四个季度销售量的条形统计图,请学生分析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学生由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游泳衣的销售高峰是夏天,在第二季度,羊毛衫的销售高峰是冬天,在第四季度,据此推断,很快得出了正确结论。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三、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数学体验

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系列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的作业体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教学低年级学生对数量单位的认识,在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找规律后,为教室里的黑板布置美丽的花边;认识人民币后,与家长一同购物,懂得付钱、找钱……这些作业,涉及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当他们向我汇报作业成果时,测量方式的多样、各种不同规律的美丽花边、同一价钱的不同付钱方式。这样新奇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四、注重创新能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及好动的特点,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土豆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并将生活问题引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真正体验到从生活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生活教学化[J].考试周刊2002(19)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