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中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2014-07-08张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语文课提升

张燕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提升;语文课;审美;教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84-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程,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小说、散文、诗歌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就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五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本身要“美”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极强,而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以美的仪表和美的气质,美的语言和心灵,去感染学生。这是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形象美。

文雅庄重的举止、自然舒展的教态、整洁大方的衣着、流畅幽默的言谈,都能潜移默化作用于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感受到美。这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要美。教学语言一要准确、简洁、生动。要善于应用艺术化的语言,调动修辞手段,使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让学生如沐春风。二是要有激情。俗话说“感人之心,莫先乎情”,语言注入了情感才会动人心弦。试想如果教师自己的语言都索然无味、有气无力,学生又怎能听得兴趣盎然。所以,教学语言应据课文感情基调分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等。

二、从分析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语言特色和和艺术形象入手,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审美情感主要是满足人们高级精神的需要,要让人惬意,即“赏心悦目”,而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是情感活动的精神现象,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作品中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跟着作品中的形象神游于艺术天地之中,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胜利而喜悦,为反面人物的受惩而称快。

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入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欣赏者往往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了解作品的内容,通过想象进入作品中的艺术境界,在人物的刻画和烘托主题方面,语言艺术有其独到之处。如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通过语言的对白和独白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方位展示了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揭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作者用艺术性的语言,从周朴园到鲁侍萍再到四风等,无一不刻画得入木三分,完整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正如高尔基所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感受到悲剧本身震憾人心的力量,对悲剧人物产生了同情和怜悯,这样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性情得到了陶冶,欣赏悲剧不仅仅去伤心流泪,达到了学习悲剧应有的美学效果。

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入手,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鉴赏能力。文学作品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文学形象塑造的是否鲜明、生动,直接影响到作者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好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力。相信通过这三个方面,一定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而且也能够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来源于爱贝亲子网)推荐阅读:学校教育的弊端!

三、注重初中生的审美情感的年龄特征

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表层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都是作者发自肺腑,诉诸真情的,都是美的。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情境来感知形象,从形象中感知美。如杜甫的《石壕吏》反映的不仅是封建时代人民的悲惨命运,还曲折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变化过程。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将个人的命运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把个人的悲剧和时代悲剧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诗的内容,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在心灵受到震动的同时,正确理解悲剧实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悲剧所产生的美。

四、应适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常使许多本来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能将课文中一些凭空难以理解的现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充分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可以依靠多媒体弥补这个缺憾。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长时间使用,易使学生和老师眼睛疲劳,受到辐射等。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就不要用,切不可为赶时髦而不讲究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审美语文课提升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