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游戏中家长认识的研究

2014-07-08付羽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亲子关系能力培养

付羽佳

摘要: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且是幼儿真实的生活,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人格、情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在游戏中生活,也在游戏中接受着教育。然而,现在有很多家长对游戏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因此为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适应其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从正确认识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开始,进而为幼儿营造合理、自由的游戏氛围,与此同时要注重自身参与游戏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增进亲子情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游戏;身心发展;亲子关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35-01

3-6岁的幼儿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处在该年龄段的幼儿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发展和变化十分显著,此时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会在他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迹。因此心理学家主张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其启发引导,以此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正是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真正了解“游戏”的教育价值,他们错误地认为游戏是幼儿无意识地消磨时间的玩耍,限制甚至反对幼儿的游戏,以幼儿能够认识多少个汉字、会朗诵多少首古诗来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幼教定位,导致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曾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从而确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看来,为了让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到积极地作用,家长观念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游戏被称为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被看作是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早期经验的主要的和理想的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并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幼儿可从中获得多种知识和技能,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家长不应该仅从自己的角度来判定某种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是否有价值。有价值的游戏应该是以幼儿为主导,以其自身体验为基础又能促进其经验不断提升、发展的游戏。

二、营造合理、自由的游戏氛围

平日里,家长应注重积极创造体验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游戏活动。父母应认识到家庭中的主要活动区域对于儿童的价值所在。有专家就建议“采用创新的方法来将厨房和客厅变成成人和儿童共享的空间。” 这样,儿童就能在家庭更广泛的空间里游戏。还有专家指出“在家庭中任何公共区域内,我们都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活动角,为他们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尽管家庭不需要像幼儿园那样专门精心设置许多儿童游戏活动的区角,但父母在家庭中的公共区域适当地设置一些小的儿童游戏的空间,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并会觉得在家游戏同样富于乐趣。

三、注重自身参与游戏的积极影响

以游戏性的精神状态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积极的互动,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升幼儿游戏质量、数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理解、允许孩子适度的“出格”

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游戏空间里独立操作,让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如,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搭积木、玩拼图、做手工等,不要过多的担心会把房间弄乱,而是要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自己整理物品、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孩子是敏感的,自己做了“出格”的事情,内心也会自责,倘若家长再一味埋怨,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影响,以后做事情难免畏手畏脚、胆小怕事。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解释,如果是因为孩子的不小心而打坏了东西,那么家长只需让孩子下次注意便可;孩子因为童真童趣而抹花自己的脸,弄脏自己的衣服,家长首先应肯定孩子的创意,然后引导孩子使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并为幼儿准备一身在游戏活动中的衣服。

2、学会对孩子“放手”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直需要他人的陪伴,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大的孩子,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所以孩子独自游戏时,家长不要去打扰他,更不要把孩子强行拉进自己的“游戏”中。家长应同幼儿建立平等的游戏关系,即使孩子勉强加入了家长为他精心准备的“游戏”之中,也有可能因为体会不到游戏中的快乐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所以,游戏最重要的是它的情感价值,认知、技能等价值只是它的次要价值。家长如果不顾孩子内心的体验,强迫其在自己组织的游戏中“学习”,往往会舍本逐末。

3、及时而到位的“出手”

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游戏时,应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先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家长可在一边用心地观察,必要时可做一些间接的隐形指导,而不能过多干预,甚至改变幼儿的活动内容与主题,当然也不是放任自由,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家长才有必要介入,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使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介入时一定要自然、真切,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愉快的合作伙伴。幼儿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父母的看法和行为,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注,从而更加信任父母,强化亲子情感。

总之,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是生命赐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作为孩子最早的玩伴,家长应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看待幼儿的行为表现,力求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在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从游戏中了解幼儿的需要、想法,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用“看不见的手”,撑起有助于孩子自主发展的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亲子关系能力培养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