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2014-07-08宋郑烽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剧困境现状

宋郑烽

摘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音乐剧在国内的接受度迅速提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音乐剧发展的现状,总体了解了中国音乐剧的良好发展态势,并对目前音乐剧在国内发展遇到的困境做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5-01

一、何为音乐剧?

音乐剧在早期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剧诞生于上世纪 20 年代的英美国家,其中以美国百老汇和英国西区的作品最为兴盛。上世纪80年代,音乐剧传入中国。1982年,中央歌剧院创作了第一部本土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当中国音乐剧在2003年成功引进《猫》等西方作品后,一直采取的是“原创”、“中文版”、和“引进”三剑齐发的发展方式。

二、音乐剧在国内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音乐剧凭借其无比震撼的舞台现场感,新颖的表演方式,优美的曲调旋律及舞蹈等诸多因素,成为了当时最受宠,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舞台艺术表演。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拥有太多娱乐形式的年代。大众的审美也变得多样化,多元化。这让承载着古典韵味的音乐剧也不得不尝试加入新的元素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同时音乐剧也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中文版《妈妈咪呀!》在中国的成功上演,使得中国沉睡已久的音乐剧事业又重新燃起了生机。简单易懂的歌词,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加上句与句完美的押韵,让中国的观众饱尝了一顿丰盛的音乐剧大餐。纵观当今中国音乐剧发展大致有以下几大趋势:

首先,中国音乐剧正在从各个方面寻求出路。中国人对音乐剧的接受时间较晚,一开始的接受度也不高,就算是京剧和各种地方剧种在早期的中国也无非是人们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的小工具,而且没有像西方戏剧那么大的舞台去展示。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国舞台戏剧发展的滞后,而我门的音乐剧市场更是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就笔者看来,现在有两个方法寻求出路,一是引进优秀音乐剧的。

其次,中国人对音乐剧的认识逐渐增强,需求增多。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以物质文明为依托,当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日益提高,国人对音乐剧的不断认可和喜爱也是情理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日益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取向也已经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化,于是,重新回到剧场,身临其境地以自己的感性体验来感受现场表演的真实艺术冲击力,成为当下文化市场中日益普遍的现象之一。人们不再把工作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加上音乐剧商业化的运作逐步增强,音乐剧的宣传力度加大,更多的人了解了音乐剧,人们越来越多的把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欣赏艺术。

最后,音乐剧融入了本土文化,具有深刻的本土文化烙印。中国音乐剧自诞生之日起便烙印上了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在其近百年的本土化发展之路上,中国的本土文化元素是中国音乐剧能够赢得中国观众、赢得中国文化艺术市场的关键。例如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音乐剧《六祖惠能》,该剧创作取材于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的生平故事,即六祖惠能所经历的75年人生以及他的佛学思想。音乐创作则以西方现代交响乐为主,还融入了木鱼声、钟声以及咏颂《金刚经》的声响片段,这一独出心裁的中西交融和碰撞,令广大观众在感觉无比新鲜的同时也获得了别样的审美满足。音乐剧《蝶》巧妙的运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外壳,但推陈出新的是故事的背后却蕴藏着爱与反抗的共同主题。整部音乐剧没有一句对白,所有对话均以西方歌剧宣叙调的演唱方式加上最具有中国“民族元素”的吟诵唱出,使音乐和剧诗在行情与叙事两方面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三、音乐剧在国内发展面临的问题

1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原创音乐剧作品没有市场化的考虑,也没有产业化的操作。如果音乐剧无法实现产业化,做到常演不衰,也就无法培养和积累相关的专业人才。如果不给予演员足够的戏演,他为了生计自然就会转向行业。至于培养的方式,中国与美国的差别也很大,国外的演员们若对音乐剧有兴趣,想要参与演出,通常都会自己去学习相关的课程,比如声乐课、表演课、舞蹈课等,然后再去剧组应聘。而国内少有做音乐剧的平台,营销和创作的团队都没有建起来。

2、音乐剧在中国也缺少观众的基础,但是票价高,大部分中老年人根本不了解音乐剧,这也促使这个行业更加恶性循环,造成音乐剧在中国无法有效普及。经过比较后发现,北京的演出票价是最高的,比上海平均高出一倍以上。例如,前些年引进的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芝加哥》等,其最高票价为2000元以上。香港的《雪狼湖》在内地演出时,最高票价也超过了2000元。

3、创作能力有限,引进过多,本土经典音乐剧创做能力缺乏。在国内音乐剧界内产生了“做原创剧不如引进和移植”的论调,而上海音乐学院的金复载教授认为,在音乐剧演出市场格局中偏废原创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关键是怎样引导原创作品走上品质为上、同时可以规避市场风险的道路。“如果我们只是做引进商或者拿来国外经典翻演,那么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将永远停留在低水平。”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宇先生看来,音乐剧在中国也不能满足于做单纯的引进。可预见的未来原创之路,仍然是困难而艰辛的。

参考文献:

[1] 居其宏《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2] 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8)

[3] 李铁林《中国原创音乐剧探索路上的新基石》[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音乐剧困境现状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