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砖砌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工艺分析

2014-07-07孙盛楠李玉美白冰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3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

孙盛楠 李玉美 白冰

摘 要: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砖砌体结构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探析了砖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并指出了建筑工程汇总砖砌体结构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砖砌体结构的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砖砌体结构;建筑工程;工艺与应用

砖砌体结构在我国的起源较早,并且众多的历史遗迹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距今1400多年的安济桥、矗立千年的万里长城等都是世界上伟大的砖砌结构建筑。由于我国在砖砌体结构工艺这方面的优势,我国的现代的砖砌体结构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发展,尤其是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

1 工程实例

某工厂库房采用砖砌体结构,边柱为柱高6.5m,截面350mm ×490mm砖柱,房屋为弹性方案,承受设计荷载产生的轴向力N=231kN,在长边方向有偏心作用,该荷载标准值产生326mm的偏心距,因此采用M7.5混合砂浆与MU10砖砌筑。

2 砖砌体结构施工的材料要求

建筑工程中砖砌体结构的原材料包括:预埋件、拉结钢筋、掺合料、砂、水泥、砖砌体等,并且所有的原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当其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后才能使用。

掺合料:白灰熟化实践大于8天,或者采用粉煤灰。

砂:用中砂,使用之前用孔径5mm的筛子过筛。

水泥:水泥的强度与品种应该根据砌体的环境与位置进行选择,并且水泥必须有产品进场复验报告、出厂检测报告、合格证书等。

砖:砖的强度、规格、等级应该符合一定的设计要求,并应该有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合格证书等,并且要求砖必须丁面边角整齐。

砌筑砂浆。砖砌结构砌筑砂浆的配比应该由有资质的实验室,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计算与适配后决定;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灰膏与砂控制在±4.6%以下,水泥±1.5%,并且进行机械搅拌时,搅拌的时间应该大于3min,如果加入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其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在3-6min左右,如果加入外加剂或者粉煤灰后,其搅拌时间应该大于4min;砖砌筑砂浆应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并且其分层度应该小于28mm;砂浆应该随拌随用,当工程施工期间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应该在2-3h内将搅拌好的砂浆用完,拌入缓凝剂的砂浆则可以根据现场施工状况适当的延长使用时间。

3 建筑工程中砖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中砖砌体结构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砖浇水—搅拌砂浆—砌砖墙—工程验收。

3.1 施工准备。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准备好所有的施工需要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条件,并按照相关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为砖砌体结构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砖浇水。常温施工中不能用干砖上墙,而是在砖砌体结构的施工的前一天,应该将砌体用砖用水湿润,应该保证砌体用砖的含水量在11%-16%,其检验的标准为水浸入砖四边1.45cm,冬天施工中不能进行浇水,而是应该适当增加砂浆稠度,下雨天施工时应该防止砌体用砖含水量过多。

3.3 搅拌砂浆。建筑工程砖砌体结构施工用砂浆,应该严格的按照准备阶段的施工要求以及砂浆配比进行搅拌,并严格的控制搅拌时间。

3.4 砌砖墙。砖砌方法:砖柱不能采用先砌周围后砌中心的包心方法,而是应该采用一顺一丁的砌法。

3.4.1 选砖。外部变形、焙烧过火变色、敲击声音响亮的砖通常用在地基或者不影响建筑外观的墙体中,建筑的外墙则应该选择规格基本一致、颜色均匀、无裂缝、无弯曲、棱角整齐的砌砖。

3.4.2 排砖撂底。通常情况下,建筑外墙进行第一层撂底时,应该采用前后檐纵墙排条砖,两山墙排丁砖的方式,然后根据认真的核对垛尺寸、窗间墙、门窗的位置线、构造柱的尺寸等,并检查其尺寸是否符合建筑国定的排砖模数,如果不符合相关的建筑规定,则应该将门窗的位置稍微向左移动。应该将丁砖或者七分头排在附墙、窗口中间或者一些不明显的部位,并且在移动窗口时,应该保证移动的过程中尽量不影响门窗的开启以及暖卫立管的开启。

3.4.3 盘角与挂线。在进行砌砖之前,应该做好盘角工作,并且每次盘角不能多于五层,如果盘角出现偏差时,应该仔细的与工程图纸进行核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整,并且盘角的过程中,还应该保证水平均匀一致、控制好灰缝大小。此外,在核对照皮数杆的标高与砖层时,应该保证垂直与平整都达到相应的要求后才能进行挂线砌墙。砖砌体结构的挂线应该采用挂双线方式,如果是长墙,则应该由几个人同用一根通线,并在通线中设置几个支点,这样能够保证每层砖都能够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3.4.4 砌砖。器砖是整个砖砌体结构施工的核心环节,该工程砌砖采用的方法为“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砌砖法,其具体的施工步骤为:里手低,墙面就要背;里手高,墙面就要张;砌砖要放平;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此外,伴随砌砖使用的砌筑砂浆应该随拌随用,混合砂浆应该在4.5h以内用完,而普通水泥砂浆则应该2.5h以内用完。

3.4.5 留搓。通常状况下,砖墙不采用直接留搓工艺,但是为了消除砖混结构施工中留在构造柱上的施工缝,应该加设拉结筋,将其砌成凸磋,拉筋的数量为每115mm墙厚设置一根间距沿墙高500mm以内的钢筋,并且在未弯端添加85°的弯钩。

3.4.6 墙体拉结筋与预埋木砖。墙体拉结筋的间距、数量、规格以及位置等都是根据施工规范以及现场的施工图纸进行预留的,不能漏放或者错放。木砖的预埋的数量是根据洞口的高度决定的,并且应该将大头埋在里面,小头留在外面。当木砖预埋完毕后,则应该根据砖尺寸的大小制作相应的砂浆块,当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按照施工图纸将其布置在洞口相应的位置,然后再用防腐材料(例如沥青油)做好防腐处理。

3.4.7 梁垫与过梁的安装。垫梁与过梁的安装,应该根据其型号、位置以及标高进行,并且应该保证坐灰饱满,例如当坐灰厚度大于2.3cm时,应该铺垫豆石混凝土。

4 建筑工程中砖砌体结构施工的注意事项

4.1 当建筑工程的砖砌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应该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增强砖砌体的抗震强度,例如电气管线、暖卫、预埋件、抗震构造柱、墙体拉结筋等都应该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被损坏或拆卸。

4.2 对于尚未安装面层板或者楼板的柱与墙,当遇到大风天气时,为了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应该及时的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搭设操作平台或者脚手架时,应该尽量避免碰撞刚刚砌好的砖墙;在进行砂浆配置时,应该防止砂浆溅脏刚刚砌好的墙面。

4.3 构造柱砖墙应该设置好拉结筋,并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然后将其砌成大马牙搓;半头砖应该分散在较大的墙体中,并且楼层或者首层的第一皮砖应该在核查过皮数杆的层高与标高后才能砌筑,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将顶砌成螺丝墙。

5 结语

总而言之,砖砌体结构因其工艺成熟、抗震能力强、造价经济等方面的优点,致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参考文献

[1] 高翔宇.砖砌体结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2(23):86-87.

[2] 杨金锋.论砌体结构的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177.

[3] 刘国桢.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河南建材, 2009(3):137-138.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