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焦裕禄”的前前后后

2014-07-07雒应良

新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穆青分社兰考

雒应良

1964年到2014年,整整50年,这是焦裕禄离开我们的时间,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长存永续、历久弥新,感染着一代代人,激励着一代代人。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焦裕禄精神再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标杆。而笔者因撰写新华社河南分社社史,曾采访了穆青、冯健、周原以及新华社河南分社当年曾参加过焦裕禄战役性报道的老记者,也亲身感受到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的冲击波。

1964年,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在河南省民权县召开的全省沙区造林会上发现这样一个线索:1962年冬,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严重灾害,组织上委派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到后就同县委一班人制定了三年改变兰考面貌的计划,病了仍坚持工作,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兰考人民。当时的河南分社记者前往兰考采访,很多干部和群众纷纷向记者提供材料,边说边流泪。采访结束后,记者连夜赶写一篇《焦裕禄同志在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报道。新华社播发后,《人民日报》于1964年11月20日在2版显著位置刊出。这次报道为以后有关焦裕禄的报道奠定了基础。

1965年春,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考察调研期间途经河南,与河南分社记者进行了座谈。当听到在兰考蹲点调研的分社记者周原谈到焦裕禄的事迹时,顿感主题重大。当即拍板决定,把焦裕禄的事迹作为重大报道推出。之后,穆青、冯健、周原深入兰考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采访了解情况,掌握了焦裕禄大量的感人事迹。通讯写成后,数易其稿,最后由穆青审定并征求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意见,请示中央领导后由新华社播发。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出。通讯介绍了焦裕禄同志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贫困、对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忘我”“完全”“彻底”为兰考人民服务的事迹。全文共1万多字,分8个部分。通讯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在发表这篇通讯后,即连续配发8篇社论。

自此,学习焦裕禄活动在全国掀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月7日清晨播出此通讯稿。向来以风格庄重、心态淡定著称的著名播音员齐越在通讯还没有念到一半时已泣不成声。新华社播发当天,胡乔木同志在上海读到报纸,给穆青打电话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好。董必武同志于2月9日即兴赋诗《学焦裕禄同志》,诗中云:“长抱肝癌痛,劳累损其躯。不避风雨恶,不作饥寒呼。关心人民事,忘身直若无。”这篇蘸着记者泪水采写的长篇通讯以不可阻挡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当量”立时波及到全国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覆盖了各界人群,人们最直接的感动体验就是纷飞如雨的泪水。有人哭着吼道:“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

为配合全国的学习活动,新华社河南分社调兵遣将从不同角度采写了大量的各界学习焦裕禄事迹的稿件。新华社河南分社20多名记者全部参加,历时时间之长,发稿量之大实属罕见。(责编:孙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穆青分社兰考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法新社进入朝鲜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