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考“遇冷”,但不会“变冷”

2014-07-07靳义翠

祖国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公务员毕业生考试

靳义翠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1994年推行以来的20年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国家机关已先后组织了20余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31个省、区、市也己全部进行了省级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各地都实行了公开招考,并坚持考录政策、公开录用计划、公开资格条件、公开考试成绩、公开录用结果的“五公开”。

公务员考试制度推行的二十年里,吸引了大批考生参与,公务员一度成为众多求职者青睐的岗位,公务员考试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考”,这些年来热度不减,“高烧”不退。

然而,今年的各省市公务员考试却传出一片“遇冷”声音,报道显示,很多省市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大幅减少。随着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公务员考试是否遇冷”再度成了热议话题,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

公考真的遇冷了

2014年的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江苏等地都出现公务员报考人数下降的现象。其中,北京2014年上半年公务员最终50104人参加考试,比去年67000余人减少近两万人;上海报名人数也减少约9000人;广东省报名人数减少1万多人;浙江省最终缴费确认人数比去年减少近三分之一,为近4年来最低;天津比去年减少了近5000人,是近四年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江苏省报名缴费成功人数比去年减少2.9万人。此外,安徽、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报考人数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下降。在2014年的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公务员报考遇冷,称受福利、地位等因素影响,地方公务员报名人数同比减少了36.09万人。

单从报名人数来分析的话,公考肯定是“遇冷”降温了,一些地方的报名人数甚至出现了“腰斩”的情况,降幅达50%以上。

报名人数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招录人数的减少。今年4月份20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中,招考人数比去年下降了15%至20%,减招很厉害的河北省,去年招考9000多人,今年则不足4000人,招考人数的下降必然带来报名人数的下降。国家已经从中央开始缩减新招公务员数量,平均降幅达到20%。招录人数减少,很多考生找不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只能被动地放弃报考公务员。

相比于这些被动放弃的考生,更多人是主动放弃报考公务员的。他们的放弃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受访者普遍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现在没有了,2013年没有收到任何礼品的受访者占到了79%。,而公务员规范的工资收入偏低,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选择。公务员以前的优越条件似乎正变得暗淡许多,不少在公考路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年轻人纷纷改道,另觅前途。

另外,十八大以来大刀阔斧的反腐行动也让权力寻租、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公务员不好当”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做官有风险”的论调也得到了最大多数人的认可,频频落马的一大批党政要员用事实证明了这点,加上媒体的鼓噪宣传,体制内似乎没有那么有诱惑力。人们对公务员的形象观瞻正在被逐步剥去“神秘”面纱、褪去耀眼“光环”。“泯然众人矣”的职业认知,势必让曾对“公务员”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们,不得不对“公考”重新审视、谨慎三思,甚至望而却步。

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公务员考试确实“遇冷”了。随着2015年国考即将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开始窃喜,“遇冷”后竞争压力应该会小很多。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公考不会变冷

公考“遇冷”并不代表会“变冷”,公务员仍是很多人的职业选择。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公务员职业一直被视为“金饭碗”,不管是“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豪情壮志,还是“考上公务员才能娶我女儿”的丈母娘语录,无不影射了大家对于公务员考试的追捧。

受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公务员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欢迎。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公务员,就是所谓“国家干部”,对普通家庭而言,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做公务员,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成为令人羡慕与尊敬的职业。同时,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因此,许多同学大学毕业,面临选择时,家长往往会强烈建议报考公务员,以求得职业稳定的同时,更实现家庭的光荣。很多人把公务员看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看成积累社会资本的砝码,自然会趋之若鹜。

公务员社会地位比较高,受人尊敬,它的“光环”一直是很多人追求的对象。2002年,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把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公务员的高层和一般办事员分布在第一和第四两个阶层,位次都很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05年对中国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也表明,青年就业选择的前三位分别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自己创办企业,说明公务员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这会地位。当谈论职业时,一旦有人说自己是警察、宣传部工作人员或其他公务职业,马上会引来一片艳羡之声;出差时,公务员也会有人专门陪同接待,这样一种地位是其他职业所不能及的。

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好,社会保障健全,这让它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女性的首选。公务员的职业稳定性优于其他各行业,有“铁饭碗”之称,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流动”风险基本消失,工作稳定性好是公务员被追捧的原因之一。另外,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养老和医疗采取的是由政府一手包办退休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而不是由政府和个人分别负担的积累与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的退休金比其他参加社会保险相同人员的养老金高很多,医疗保障也优于其他人员,除了养老、医疗外,在工伤、生育、失业等方面,国家也为公务员建立了完善的保障制度,这使得公务员具有比其他行业更优越的待遇。优厚的福利保障使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虽然公务员考试会“遇冷”,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变冷”。

理性对待公考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执政水平高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考试优中选优,才能担当起管理好国家的重任。但换一个角度看,公务员本身不创造财富,是靠纳税人供养的,如果优秀人才过于集中在政府部门,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人才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第一线单位。

首先,从高校方面来说,应该加大就业指导的投入和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毕业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设计对广大毕业生和求职者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当成为创造型、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创业教育应该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大学生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

其次,从政府层面看,就业应该通过多方面、多领域、多渠道而实现。考生在公务员考试的报考过程中应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要考虑自身素质与公务员要求是否匹配,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公务员,公务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勤政廉政,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调查研究和再学习能力。近20年来,国外的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多地实行聘任制。2008年,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与国际接轨——广东深圳、浙江温州、上海浦东等地已经试行公务员聘任制。

再次,从社会角度来说,应该广开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公务员报考者中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甚至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生也加入了“国考”大军,这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就业,不仅能够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均衡就业,而且能够促进城乡和区域间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力量;还要积极鼓励自谋职业。

大学生应该有良好的择业观,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出状元,因此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考公务员这一条出路上,应该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把心态摆正,把眼界放宽,理性看待公务员考试。在求职过程中,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才有可能摆脱就业难的局面,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务员毕业生考试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篮球公务员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