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讨

2014-07-07李静

考试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李静

摘 要: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计算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除了适度降低了计算难度外,更进一步地考虑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主题易变化且具扩大性的心理特征,着重强调了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

一、多方法开展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是一个很寬泛的范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笔算,还包括口算。对口算训练的强化,同样也是计算教学的一部分。从算理教学的角度入手,口算是对小学生说算理能力的一种锻炼,张口说的过程表达了学生的思维过程,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将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开展口算教学,能够通过说的方式直观地检验出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程度,从掌握口算方法做起,进而提高口算能力。速算、心算等都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方法,虽然口算的效果更直接,但速算与心算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与能力。只要教师能够进行有吸引力的教学,对学生加以指导,就可以作为计算教学的重要手段,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计算教学

数学问题情境是直接或间接指向某特定数学问题的真实任务环境,包含知识背景、数学问题及其表征、操作空间等基本要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计算教学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可尝试如下方法。

1.生活经验引入法。数学是“普通常识的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数学学习仅是其生活中相应数学知识体验的总结与升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在教材内容与生活体验间形成交互作用,建构数学知识。如“角的初步认识”可安排学生通过观察红领巾、书本等实物发现几何图形中各边角的意义;“元、角、分的认识”可从购买零食等日常活动展开。

2.现实问题模拟。主要就是将现实问题的表征与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建立起直接联系,通过提炼后具有吸引力的表征创设问题情境。如“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租船”,就可将租船情境模拟为呼啦圈的使用情境,以呼啦圈代指小船,每个呼拉圈内4人,14人要几个呼啦圈?在直观的演示、模拟环境中,学生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数学内涵及基本运算。

三、组织多样化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演练过程都相对枯燥,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觉得计算很乏味,不如其他生动的知识那么新奇、有趣。计算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计算训练。例如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化的计算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采用卡片进行分组的限时计算开展计算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技能力,同时在小组间的共同协作模式,也能够使学生间进行计算习惯的修正。听算、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教师有效引导,经历算法探索

对数学知识抽象逻辑的理解是学习活动与计算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教师尤其应注意使学生通过行为、表象与符号操作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心智活动,深入理解算理。

1.紧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刺激正迁移的形成。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点,进入算理理解的新层次。如两位数相加的进位加法算术中,教师就可通过“17+18=?”“12+9=?”之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比较两位数相加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之间的算法联系,即相同数位上数的加减,满十进一。

在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关联后,教师还应在掌控课堂的前提下,在对比分析两者联系后,引导学生认清本质,避免负迁移的发生。简单的如大数的口算,700+500=900,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得出7+5=12。这时教师应强调7代表的数学内涵——7个100,这些问题在高年级学生看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对于数学基础技能的培养却是不容忽视的。

2.算法交流。保证算法交流的实效性,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倾听、质疑、体验、比较与评价。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互动教学中对话的“度”与其中蕴含的反馈信息,避免出现挤占课时的情况。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做作业,有的老师只要学生做好了就让学生拿给自己看,因此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把做好的作业拿给老师看。学生乐于这样做,因为做对了可以受到老师的表扬,做错了老师就会告诉他。而有的老师这样说:“做好的同学请你举起左手,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做好了,请你用右手继续检验,看做得对不对。”第一种做法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学生慢慢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们做完作业就认为完成任务了,从来不检查。第二种做法看上去课堂不热闹,但是这样做,学生慢慢就养成了做完作业后检查的好习惯。

六、培养学生的查错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做完题目后确实会检查,但是他发现不了自己的计算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没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慢慢培养学生这种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一步:老师直接告诉他错误的题目,让他自己订正,然后说出错误的原因;第二步:老师改作业时,发现学生作业上有错误,告诉学生一个小范围(一道题或几道题)中有一道题是错误的,让学生自己找错误,找出错误后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第三步:老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这次所有的作业都不批改,让学生自己订正。这样让学生先找出一道题中的错误,再查出几道题中的错误,直到后来能查出几十道题中的错误,学生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就不会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即使做错了也能检查出来并订正。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首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其次是算理的掌握,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基础培养的角度为计算实际演练打好基础。最后要通过计算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