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校文化建设

2014-07-07崔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建设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在文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当今社会,正成为国与国竞争的核心力量。而高校作为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展开竞争的前沿地带。所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高校文化建设成效甚微。所以,要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完善高效管理体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和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等途径,不断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高校文化 建设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达到其在世界政治中所期望的结果,可能因为其他国家希望追随它,羡慕其价值观,以其为榜样,渴望达到其繁荣和开放的水平等。”[1]从这个意义上讲,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隐形国家力量,来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和政策等。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文化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高校作为孕育新知识、形成新观念、研究新方法的重要场所,是传承、创新文化的摇篮,也是一国软力量的发源地。因此,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文化建设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软实力同硬实力一样,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方面。要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力、影响力和辐射力,除了增强经济、军事、技术等硬实力外,还必须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尤其是高校这一重要社会化渠道,因为高校是培养、输出高素质人才的源泉,也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并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展开竞争的前沿地带。所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高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阵地。首先,人类文明薪火相传,不论是人文知识还是科学技术,大致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传承:一种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一种是以间接经验的形式通过学校书本和课堂来进行。其中,学校是主要文明传承渠道,而在学校中,高等学校除了进行一般知识的教育,还能够更系统地教授专业知识。所以,高校成为文明传承的主渠道、培育专门人才的摇篮。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历久弥新,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而高校是人才集聚地,同时也是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具有宽松的创新环境,孕育着无数创新的种子。正如胡锦涛所言:“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创新人才,是培育人才的高地,是文化创新的主渠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主阵地。

第二,高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美国学者约翰·洛弗尔曾指出:“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基本价值、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3],极易被社会文化所影响,他们的态度与行为蕴含着许多文化根源,而这种特殊文化根源就决定了民族国家的特征。可见,文化对个人与国家皆产生着重要影响。通俗地讲,国家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而高校是傳承文化、创新文化、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能够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代代相传,这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理念、文化信念的培育。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而人只有具备了文化理念、信念,才能将文化的力量转变为现实的力量,才能着实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文化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物的文化,只有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发展。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文化就缺少发展进步的动力。所以,要通过吸纳不同文化元素来实现文化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而高校正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创新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高校的创新文化精神更深厚,更有底蕴,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文化精神。所以,通过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使广大师生准确认知国家实力,全面把握国家整体形势,掌握国家文化渊源,并将国家的优良文化因素整合起来,展示给外部世界,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

第四,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内涵,通过提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为特征的产业”[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与国竞争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国纷纷鼓励发展文化产业,以传播本国文化理念,增强国家影响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巨大的文化赤字。而高校正是培育专业人才的高地,通过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科技文化素质高、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从业人员,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展示给世界,提高其经济、社会和国际效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 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飞速化的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但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一,高校文化建设的意识有待增强。“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6]而教育正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创新文化的最主要途径,理所当然担负着扩大国家文化影响力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历史使命。但部分高校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学校扩建带来的经济效益,企图以此来展示学校实力,而忽视了代表学校灵魂的文化建设,致使学校缺少应有的文化底蕴。可见,高校应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大学生的内心中积淀、内化、升华,发挥高校文化在教育人、塑造人和熏陶人方面的功能。

第二,高校文化建设的形式有待创新。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把主要精力投注在建校舍、扩生源等硬件建设上,而对于文化建设关注较少,形式有待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校训。校训是以简洁语言概括的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高校文化的凝练。它明确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对广大师生具有引导作用。而目前高校校训的存在仅是形式上的,与学校实际形式名实不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高校是文化传播、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新思想、新观点的活跃地带,由此使得高校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开展文化建设仅限于“两课”和简单的社团活动,大多数学生缺乏兴趣,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文化建设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形式。

第三,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待完善。高校是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主阵地,传播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也就没有现代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所以,高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播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政治价值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而且还要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爱国守法”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因素;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消极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综合本土文化、西方文化优秀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第四,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待拓展。目前,高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面对独具个性的“90”后大学生,高校应不断拓展文化建设途径。除了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途径外,也应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手段,比如网络。随着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为快捷地搜索、查找、获取所需信息,了解各类文化成果,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使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内化、升华,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3 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迅速加剧的同时,文化全球化进程也日益加快,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个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来往和各方面相互依赖所替代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7]由此导致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同时,文化殖民现象也相伴发生。为此,必须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而高校是传播文化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场所。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不断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更好地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高校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江泽民曾指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它指明了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当然也就为高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高校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占领思想文化的宣传阵地,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实操水平和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文化建设队伍,把高校建设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生力军,使高校文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完善高校管理体制,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高校文化建设亦如此。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8],是学校的灵魂,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所以,高校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教学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校规校纪,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广大师生的言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行为规范,以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文化。

第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9],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其他文化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思想观念影响,不断强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政治观念影响,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通过道德规范影响,宣扬社会主义荣誉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日渐增强的当今社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形式。

第四,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高校文化建设资源。江泽民曾指出:“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引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强调:“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可见,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维护民族主权独立的迫切需要。同时,要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文化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社会,还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所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文化,其建设也应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精神和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2]洪晓楠.文化软实力:语义分析与要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4.

[3]John P.Lovell,The United States as Ally and Adversary in East Asia: Reflections on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in Jongsuk Chay,Culture and Lnternations.New York,1990,8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52.

[5]宋一.軟实力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3):7-9.

[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8]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9-14.

[9]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作者简介:

崔妮(1986-),女,山东五莲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民政治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