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炀帝好大喜功酿悲剧

2014-07-07陈良

党员文摘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业隋炀帝伟业

陈良

在个人功绩、急功近利与人民福祉、统筹兼顾上,隋炀帝杨广倾向于前者而忽视后者,以致社会矛盾激化,失去了民心,隋炀帝及其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花巨资让外国人开眼界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十五,东都洛阳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诸藩酋长(外邦首领)及使节应邀观摩,隋炀帝亲切会见并宴请他们。当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这样闹腾了半个月,“所费巨万”。从此以后,闹元宵“岁以为常”,并成为中国传统节日。

但是,当局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展现盛世风采,还要营造更为繁华的景象,以让外国人大开眼界。当时,洛阳已是国际化都市,云集了众多西域胡人。经隋炀帝批准,特许胡人直接进入外郭城丰都市场参观或交易。市场事先被整饬一新,所有店铺都做了装饰,张灯结彩,盛设帷帐,店里珍货充积,琳琅满目,店主衣着华丽,神采奕奕,即便是卖菜的小贩,也会在店铺里铺上地毯。

外国客人路过店铺,都会被邀请入座,美酒佳肴款待。客人吃饱喝足了,可以拍屁股走人,不必埋单;客人若要付钱,店主会婉拒说:“咱中原大国很富足,老百姓进餐馆从来不用付钱。”想必,官方提前承诺了给补贴,要不店家何以如此大方。

毫无疑问,隋炀帝这样大肆铺张,无非是让外国人见识大隋王朝的繁荣富强,证明自己的英明伟大。说实话,那时候的隋炀帝颇有骄傲的本钱。即位以来,帝国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综合国力都呈现递增趋势;东都建设、运河开凿,体现了大手笔;对突厥、吐谷浑、契丹作战,取得了新胜利;开创科举、整饬吏治,焕发了新活力。但在成绩面前,隋炀帝不禁自我膨胀,以至于飘飘然。他曾经自负地对侍臣说:“天下人都以为我是生在皇家而继承皇位拥有四海,但我并不完全认同。假若让我与天下士大夫公开比试,以文韬武略竞选皇位,我会当之无愧获胜成为天子!”

进入极端自负与膨胀状态之后,隋炀帝俨然有了更远大的抱负与追求:他要创立旷世伟业,使大隋帝国成为“四夷宾服”的霸主,自己成为“万邦膜拜”的世界领袖。

为“四夷宾服”

不惜发动战争

隋炀帝一心沉醉于创立伟业的梦想中,在他看来,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动用全国资源办成。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当然不会计较成本,但对于百姓来说,每件事情都要付出苦涩与艰辛。据史料记载,此前完成的三大工程耗费惊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修东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用工200万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修长城,征用民工百余万人;大业元年至六年修大运河,动用民工300多万人。众多工程的兴建及几次与外敌作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隋炀帝不再追求更高的梦想,让民众休养生息,也许能保持稳定与繁荣。可是,他急于使“四夷宾服”,西线无戰事之后,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隋朝出动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却大败而归。隋炀帝不甘心失败,随后又两次出兵高丽,均无功而返。

为了成就自己的伟业,隋炀帝使全国处于全民皆兵、全民皆役的状态,令社会滑入崩溃的深渊,也使自己走到穷途末路。史书记述当时的境况是“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男子不够用,就拉妇女当差)。无休止的征战与劳役,导致“百姓穷困,财力俱竭”。于是,各地纷纷起兵,隋王朝终于在天下大乱中灭亡。

(摘自《老年文汇报》2014年第18期 )

猜你喜欢

大业隋炀帝伟业
孜孜以求,遂成大业
建党伟业(油画)
拯救流浪地球 力挺“三农”伟业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中华伟业半于诗
东升伟业 发新品 布新篇
绿茵少年(三)
绿茵少年(四)
推进改革大业必须要“实”
李渊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