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系统设计
2014-07-07蔡严聪
蔡严聪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浅谈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系统设计
蔡严聪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传统媒体行业与通信行业合作开发的手机新闻互动平台提供了一种直接、快捷、互动的新闻报道方式,合理运用该互动平台,将给广电行业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多方合作的交流模板,是新媒体技术突破性的创新。详细介绍了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系统架构、网络建设和系统规划,以及如何把手机新闻互动平台高效地融入到传统媒体的制作直播系统中。
手机;互动;网络;矩阵;KVM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日益成为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1],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多种移动应用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使用,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又带来了这些移动应用的超值效益。为了整合更多不同的行业资源,迎接移动互联的新挑战,福建电视新闻频道和福建联通跨界合作,开发了手机新闻互动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新媒体下的一种新颖的节目制作方式,开创了传统新闻媒体和通信运营商的服务新思路,不仅为新闻频道开启了丰富的内容平台,也为福建联通开辟了产业创新的新渠道。
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建设,拓宽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服务范围。如何在不改变电视台原有系统大框架的基础上,很好地融入新技术设备,实现新媒体技术服务,成为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
1 需求分析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计算机(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中还称,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强劲,使用者已经超过1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比例,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2]。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商业竞争的主战场将逐渐从计算机桌面转向手机界面。
手机新闻互动平台是传统新闻媒体和通信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新浪潮下的一次全新探索,通过分享和开放,走近老百姓身边,身处现场用手机拍摄画面、报道新闻,而不用再等电视台的转播车或者笨重的专业新闻报道设备赶到,为电视观众提供更多、更快、更新的民生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频道的发展需要更深入地走进百姓的身边,快速记录第一现场的民生新闻。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新闻报道形态,合理运用这个互动平台,将给广电行业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多方合作的交流模板。
2 系统总体概况
2.1 系统架构
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由3个部分组成:在新闻现场中使用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前端设备;部署在联通机房里的通信服务器;在电视台制作播出系统中的终端服务器。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架构
1)移动多媒体前端
由iPhone(或iPad)和客户端程序组成,使用者亲手控制,通过3G/WiFi无线网络连接到通信服务器,把现场的视音频内容传送给通信服务器。
移动多媒体前端通过iPhone(或iPad)的摄像头及内置麦克风采集视频及音频数据,通过ViTime移动客户端软件,将视频数据压缩成H.264流媒体信息及音频数据,以iLBC语音编码传送给通信服务器。ViTime客户端软件还提供本地的摄像头预览,便于使用者在现场调整图像。
2)通信服务器
部署在联通机房的通信服务器主要负责接收和转发视频和语音多媒体内容,控制通信的发起和终结。
通信服务器主要是通过标准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负责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前端和电视台终端服务器的多媒体会话,并且转发双方的多媒体信息。
3)电视台终端服务器
电视台终端服务器主要负责接收现场视频和语音信息,并且显示和播放,把视音频传送给演播厅的系统,接受导播和音响师的控制。
电视台终端服务器是一台工控机,在其上面运行ViTimePC客户端程序。ViTimePC客户端程序显示各个采访现场的图像,并输出SDI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到导播间。由导播通过切换台操作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
具体配置如下:
4路SDI视频:BNC接口;输出阻抗为75Ω;输出幅度Vp-p=1.0V。
4路音频:标准声卡输出。
1路音频:标准声卡输入(主持人)。
2.2 网络要求
所有多媒体采用H.264编码进行传输,移动终端图像分辨率为352×288。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和流畅,对网络的稳定和带宽有一定的要求。
1)ViTime客户端在图像基本稳定时带宽为50~70kbit/s,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20kbit/s,如果能保证100kbit/s带宽最好(这里指上行带宽)。
2)通信服务器保证100Mbit/s带宽。
3)电视台终端服务器保证10Mbit/s带宽。
3 系统设计
移动前端的软件安装与使用主要涉及用户的具体操作过程,通信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需要联通公司的协调与部署,这两方面在此不做详细描述,现在主要介绍如何把手机新闻互动平台融入到电视新闻制作播出系统中。
3.1 网络连接
电视新闻频道原有系统中提供20Mbit/s带宽的电信网络,主要用于接收日常的新闻素材内容,并且向一些合作单位传送需要交流的新闻素材。可以运用这个新闻交流网络来实现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网络接入。
但是,在这个电信网络上有太多的应用,特别是在素材传送过程中,会造成抢带宽的现象,保证不了手机新闻互动平台所需的稳定10Mbit/s带宽,为了系统的安全,需要提供另外一个安全的主网络。因此,拉了一条联通专用网络,作为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主选网络连接,同时,保留电信网络作为备用网络连接,确保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网络安全。
由于部署在联通机房的通信服务器要把接收到的视音频信息实时转发给新闻频道中心机房中的终端服务器,不管终端服务器选择的是电信网络还是联通网络,都需要有一个公网IP能够直接访问到通信服务器,而不能像办公网络一样通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层层过滤。并且,ViTime客户端软件有一些特定的端口号需要开放,网络安全系数比较低。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该系统只能放置在外网的环境中,与办公网和新闻制作播出网络是有隔离的。
3.2 系统规划
新闻频道接收终端服务器需要部署在中心机房,确保24小时安全运行。中心机房在制作区的三楼,由统一人员管理,但是,新闻直播和制作在一楼,节目编辑人员不可能进入三楼中心机房操作具体的软件,而且,节目音频是从终端服务器的声卡输出,如何避免编辑人员上下跑动并确保音频信号进入演播厅系统成为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减少长距离传输造成信号的损失,在三楼和一楼机房中各部署了一台USBKVMEXTENDER信号延长器,三楼和一楼间的传输介质使用了原来就预留的备用超5类双绞线(CAT-5E)。
USBKVM信号延长器可从一楼演播厅机房远程访问控制三楼中心机房中的终端服务器。这样,键盘(Keyboard)、显示器(Video)、鼠标(Mouse)等外部设备都置于方便操作的演播厅,终端服务器就放在安全系数更高的中心机房,远离一些不可控外界因素的影响,编辑人员能从远距离操控系统设备。
KVM信号延长器通过超5类双绞线传输,并且支持影音信号、麦克风信号的远程传送,可以实现主持人与手机使用者的语音互动。基于双向网络的互动多媒体业务数字平台,不仅能够使用户收看到更加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而且可以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提供大众化、专业化、个性化、时效性的服务[3]。
系统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规划
3.3 融入新闻制作系统
电视台终端服务器提供SDI视频输出,如果能把互动平台的这路SDI输出信号接入到新闻制作系统的64×64大矩阵中,就能实现节目的收录、制作和播出。
由于原有制作系统中的信号源都已定义好,接线都很规范,为了不破坏原系统的功能,先把互动平台的SDI信号接入64×64矩阵的备用输入口,查找到一路基本不用的收录信号源,通过跳线把手机互动平台的SDI信号转换成这路收录信号源的视频输入。这样,在收录系统中就可以直接收录手机互动平台的内容,收录下来后就能进行节目的后期编辑制作,也可以在演播厅里直接调用信号进行直播和制作。
同时,可以定义制作机房中的矩阵面板按钮,使得编辑人员在制作机房中就能够通过切换矩阵来获得手机互动平台上的视频内容,起到监看的作用。
电视台终端服务器总共可以提供4路SDI视频同时输出,其他3路输出信号的连接和矩阵面板设置方法与上文一样。
3.4 融入新闻直播系统
1)音频信号
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音频信号来自于终端服务器的声卡输出,经由KVM信号延长器输出后接入演播厅的调音台中,占用一路外来信号EXT5。直播或者节目制作过程中,音响技术人员通过调节EXT5音轨来控制互动平台的声音大小。
同时,主持人的声音也通过调音台的辅助输出功能传递给KVM信号延长器,通过专用互联网络传输技术返送给前端用户,实现声音的互动。
2)视频信号
重新定义演播厅系统的矩阵面板按钮,使得矩阵面板中外来信号(EXT)对应的信号源中有手机互动平台。直播或者节目制作过程中,导播可以通过切换台的操作,把EXT信号中的手机互动平台的视频信号调出来,并且可以运用切换台的多画面效果,制作出炫丽的新闻互动画面,丰富节目的观赏性。
4 结束语
新闻频道运用手机新闻互动平台,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了丰富的节目内容:
1)伦敦奥运报道: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虽然不能亲临伦敦,但是,通过新闻频道奥运特派记者团的手机新闻报道,也能够直击伦敦,近距离接触。
2)F4沃拍:用户可随时随地发现和记录身边的新鲜事、好玩事,精选作品有机会在福建新闻频道播出。
3)《新闻追追追》嘉宾访谈:特约嘉宾可以通过手机互动平台,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参与《新闻追追追》的节目制作。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传统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何利用这个变新的契机做好系统改造,与时俱进,互惠互利,是传统媒体行业改革道路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1] 黄艾.我国新媒体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政策体系建构分析[J].东南传播,2012(2):1-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2-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iVgwVe RpqtOYp8B6NUm1n2w4YfiKmr461xkDezhwnOOood1psoEumLD 45JBS-a5KrfqDTQ1eJV8tRfVwZareK.
[3] 吴明华,黄雪梅.浅谈大庆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建设[J].电视技术,2012,36(18):67-69.
TN948
B
�� 雯
2013-03-13
【本文献信息】蔡严聪.浅谈手机新闻互动平台的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4,38(2).
蔡严聪,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