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与幸福感及社会支持*
2014-07-07周喜华
周喜华
职业忠诚是个体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对某种特定的职业所表现出得喜欢、忠实、敬业与投入行为[1]。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度是指高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敬重、热爱和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并愿意终生为之献身的一种理想信念和积极行为状态[2]。主观幸福感(SWB)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它是由个体的认识、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状态[3]。心理学研究者常以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测量生活质量。他们认为,当人们生活满意,而且体验较多的愉快情绪和很少不愉快情绪的时候,就产生幸福感。在对幸福感进行评价时,不强加外在参照标准。有众多研究已经证明,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4-5]。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探索者和社会文明的引领者,他们责任重大。一方面承担着培养信念执著、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业务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和创新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6]。这种高尚而特殊的职业角色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他们的职业忠诚状况如何?他们又获得多少社会支持?他们的职业忠诚是否影响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拟对部分高校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其为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水平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5月随机选取陕西部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15份,有问卷效289份(92%)。被试中男性151人,女性138人;教龄3年及以下188人,3年以上101人;职称为助教的135人,讲师97人,副教授及以上57人。
1.2 方法
1.2.1 采用前期研究编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问卷
该问卷共有16个项目,包含离职倾向、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对学校的关怀4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点量表法,按1~5级评分,得分越高,职业忠诚度越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该量表用于反映和评价个体内部心理状况。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5个反映正性情感(PA),7个反映正性体验(PE);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5个反映负性情感(NA),7个反映负性体验(NE)。项目采用0~2的3级计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编制。该量表分有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和总的社会支持4个因子,了解被试的社会支持水平。这些维度的分数高,反映受试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好。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平均数统计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总平均分为48.43,题项均分为3.027,反映出青年教师总体上有着良好的职业忠诚状况;各因子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工作态度>对学校的关怀>团队精神>离职倾向。这表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对待工作非常投入、对学校非常关心;但是有84名(28.4%)青年教师至少有1个因子得分低于3分,说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仍然不够稳定,存在着一定的离职倾向、团队精神低落等问题。
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青年教师职业忠诚比较,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职业忠诚及各维度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教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教龄在3年及以下组青年教师职业忠诚总分、工作态度和对学校的关怀明显高于 3 年以上组(t=3.095,2.205,2.427;P<0.01),两组被试差异显著。
以职称为自变量,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3组青年教师职业忠诚总分、工作态度和对学校的关怀上(F=2.775,2.315,2.526;P<0.01)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助教对教育职业最为忠诚;在工作态度上更加投入;在对学校的关怀上职称越高,得分越高。
2.2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
2.2.1 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高校青年教师MUNSH 总分(27.01 ±8.22),其中 PA(4.88 ±2.74)分,PE(8.13 ±3.31)分,NA(3.45 ±3.13)分,NE(5.51 ± 4.36)分。按照MUNSH总分≥36分为高SWB水平,≤12分为低SWB水平,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水平的标准划分[5]。高SWB水平者107人(37.0%),中 SWB 水平者143人(49.5%),低 SWB水平者39 人(13.5%)。
2.2.2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职业忠诚的相互关系 表1显示,主观幸福感总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与职业忠诚总分以及职业忠诚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感、负性体验与职业忠诚总分、以及职业忠诚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忠诚的相关(r)
2.3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以职业忠诚及各因子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分别对职业忠诚及其多个因子的变异有预测作用,见表2。
表2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对职业忠诚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状况 本研究发现,总体上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状况良好,都表现出对教师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但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度仍然不够稳定,低职称、教龄较短的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水平更高。这与罗斌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新入职教师对教育事业有较高的热情、信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因素影响,其工作热情开始大打折扣,变得有些麻木,冷漠,而且时间越久,成就感越低,部分教师进一步出现职业倦怠,而倦怠状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教师的职业忠诚水平降低。
3.2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积极心理体验,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工作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它由人们所处的客观条件以及需求价值所决定。本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教育事业的追求与热爱。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也就找到了“幸福感”。一旦教师有了一点“幸福感”,就不会把工作仅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值得付诸奋斗、努力的事业,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忠诚度呈显著相关。
3.3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通过多元回归发现,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分别对职业忠诚及其多个因子的变异有预测作用。高校青年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她们在遇到烦恼或者麻烦时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解决问题,这使社会支持对职业认识和职业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来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忠诚水平。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在主观上认可自己的职业,才会对教育工作有积极的认识,充分理解教育事业的意义价值,并对它产生积极的情感[8]。高校青年教师得到父母、亲友等物质上的帮助,可以使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
[1]昌媛媛.教师职业忠诚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23-124
[2]王兆烨.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度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1):72-74
[3]周喜华.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质量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72-873
[4]张倩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19-22
[5]王巍.青年军官婚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35-37
[6]周喜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43-1045
[7]罗斌.影响高校教师忠诚度的非经济因素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24(9):64-66
[8]黄快生.高职院校年轻骨干教师忠诚度危机和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7(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