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俄罗斯建筑创作本土化之路
2014-07-07王亮高崧凯
王亮 高崧凯
摘 要:谢尔盖·基廖夫是俄罗斯本土建筑师,2010年设计的“修道院广场”(Hermitage Plaza)获得俄罗斯建筑大奖提名,是俄罗斯本土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文章以俄罗斯建筑师谢尔盖·基廖夫的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俄罗斯二十一世纪建筑本土化设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当代俄罗斯建筑有一个概略了解。
关键词:俄罗斯当代建筑;谢尔盖·基廖夫;现代化;本土化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本土化”,建筑创作领域也当然也不例外。“本土化”可以看作是对“全球化”的修正,就如同二十世纪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一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本土化并不是一种观点,一种流派那么简单,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然后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的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同的,研究中国建筑的本土化,中国周边的国家地区都有着借鉴意义,以中国周边的各个国家来看,以日本的建筑本土化最为成熟,研究它的也是最多的,但俄罗斯作为同样临近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且在建筑本土化创作领域也有独特之处,可是研究相对较少。尤其近10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建筑创作领域也呈现出了日渐昌盛的迹象,因此研究二十一世纪俄罗斯建筑创作的发展概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行研究与解读,更有现实意义。
1 俄罗斯建筑创作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极大的冲击了俄罗斯旧的社会体系和思想,建立的全新的苏维埃政权,破旧立新充斥着整个领域,建筑领域也当然不例外。在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推动下,苏联的建筑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旧的交替,必然出现碰撞,于是在建筑创作的风格上,大致分为传统派和革新派。传统派的建筑创作主张运用古典建筑语言,历史样式来表达新时代的建筑,随着社会主义要求节减,强调朴实,反对虚伪和奢华的社会精神不断升华,20年代中期以后,在建筑创作中传统派走向了衰弱,并开始寻找简洁的,具有象征性的元素来代替繁复的装饰,但是,传统的审美潜力却始终影响着这一时期的建筑创作发展,并在社会有着很重的影响力。革新派的建筑创作在探索上表现为突破传统的束缚,推崇艺术的实用化,强调抽象沟通,运用现代的金属玻璃这些具有新时代工业材料来组合创造空间,提倡简洁构图模式,主张求新,求简,舒适平展,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创作途径,已构成主义为代表的革新派创立了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的苏联前卫建筑。奠定了苏联建筑类型化,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的建筑发展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苏联的城市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战争胜利后,为了努力恢复经济水平,主张工业化大规模的建设,到1950年,工农业发展超过战前水平,这时的建筑创作,也被赋予了胜利的主题,追求宏伟的气魄,盲目的装饰,浮华的装饰风愈演愈烈,建筑界形成了折中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这种扭曲了的建筑风格才得以动摇,但是走向了极左的“片面的现代主义”风格,他要求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更相配的,更经济,快捷的建筑方法。实行建筑工业化,广泛采用定型设计、标准构件与装配式建筑,提倡建筑的大量性和经济性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进入70~80年代是苏联的经济走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峰,生活生产能力极高,需多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很多,从前的千篇一律的,快速建设的“片面的现代主义”已经不在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于是在大量的工业化设计去的成就的同时,开始了反思,从新开始认识建筑艺术水平和建筑文化象征作用,与此同时,国际文化交流带来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但是,这样的多样化只是一瞬间,80年代后期,庞大的苏联已经失去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优势,经济发展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各种经济危机和政治领域的危机导致了实际创作机会的减少,使得建筑师们的创作只是“纸上谈兵”。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建筑业的影响,首先是资金和劳动力的不足,建筑业产值的连年下降,生产技术的落后,建筑师们为了生存,只能盲目的追求甲方的意识,而当时的文化观都是十分混乱的,这对后现代主义萌芽的崛起的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俄罗斯的建筑业进入了混沌,衰落阶段,建筑创作理论更是无人问均。一直到1998年俄罗斯的经济都处于负增长,经济的不景气,导致80年代“纸上建筑”的理论没有实践化的机会,因此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研究学者并不看好俄罗斯建筑水平,这也是俄罗斯建筑一直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
直到2000年,俄罗斯才从动荡中得以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恢复的局面,国民经济充沛,大量的资金和外来投资给了建筑师们展示的机会,建筑创作开始了新的篇章。之前的10年内,俄罗斯建筑界基本没有学术的讨论,俄罗斯的建筑师们不得不在当年纸上建筑时代的概念后现代主义作品找灵感,也有些人把古典主义和折中主义假以延伸发挥,有些人在地方的木建筑找到了粗狂、现代、无拘无束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理论,价值观,思想百家争鸣,就如同80年代的中国一样,在寻找自己的本土化建筑发展之路。
苏联解体后,虽然导致了建筑创作领域一段时间的倒退,但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私有工作室的成立,据说当时在莫斯科最好的建筑几乎都是私人投资者所设计出来的,在这之前的建筑,是由市政和国家规划局设计的“混凝土盒子”。
2 谢尔盖·基廖夫经历介绍
本文介绍的建筑师谢尔盖·基廖夫在1987年到1989年,在国家规划局工作,私有经济改革之后成立了一个小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在当时室内设计由于市场需要,非常流行,因为当开发商发现,业主买下房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拆掉房屋内的墙,按自己的喜好进行从新平面空间分配,便开始找一些建筑师进行室内设计,这对当时建筑行业不景气的建筑师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机会,于是各种室内设计工作室便由此而生。谢尔盖·基廖夫也是在此时成立了室内设计工作室,后来发展成著名的,拥有建筑,规划,设计牌照的大型世界性公司——谢尔盖Kisselev &合作有限公司。参与了大量的政府投标的重要工程,如克里姆林宫参议院的复原工程,之后是相关的建设项目和历史建筑的修复。虽然现在“谢尔盖Kisselev &合作有限公司”只专注当代大型建筑,但是还依然保留这一个室内设计部,但是只在自己设计的建筑里做室内设计。
谢尔盖·基廖夫在2007年莫斯科凯旋门被被授予“年度建筑师”称号,并拿下当年最佳建筑的所有奖项。得奖后采访他时,他说“我们已有些厌倦商业佣金。当然,我们想设计非商业建筑,或者至少是重视形象的建筑。当前,我们主要做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顾客往往想到得到最大值商业价值,在建设上投入越少越好,卖价越高越好。我们想设计一个有文化功能的建筑,利润不作为主要的成功标准。但是却没人给我们这种提议。或许我们的工作太枯燥,离艺术太远。或许这是徒劳,现在的形象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工作中没有强调美学,唯恐被人说我们无力如此。或许这来自于恐惧,不正当的恐惧。”
3 谢尔盖·基廖夫作品介绍
作品:《马赛克塔AVANTGARD》
时间:2007年
建筑地点:莫斯科
总建筑面积 18394m2
层数:22层
AVANTGARD 一个新的公寓,在莫斯科人们的话题中曾很流行,为什么它会如此的火热呢,因为俩方面,造型和颜色。从造型上来看,这样的结构,无疑是增加成本的,20多层中,没有一个窗户是对称的,这无疑增加了结构的费用,这对公寓楼来说,是增加住户购买成本的,但是谢尔盖.基塞莱的目的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你在远处,一眼就可以把它认出来。(见1图)
图1 远观马赛克塔
建筑的外墙用了,蓝,绿,黄,橙色。在一年四季里都有它们的意义,这鲜艳的外墙采用的是高科技材料——自洁板。据说这种材料有自我清洁作用,在当时的莫斯科,第一次使用这种建筑表皮材料,这个材料使得建筑的颜色永远这样的鲜艳,这样的光彩,永远保持着铝合金的光泽,谢尔盖.基塞莱称其为永不褪色的建筑。
这样高贵的外表,这样高昂价的造型,建筑的入口却很低调,如果不是看见门口丰富多彩的收件箱,还真是不知道建筑的入口很谦虚的摆着哪里。
建筑的造型接近椭圆形,是个不规则的形状,如果你以为这样的造型是设计的难点,是最复杂的部分,哪就错了,其实还有很多更复杂的东西,比如利用了建筑的造型来避开铝合金外板的眩光,似的无论在一年四季,无论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建筑的眩光都不会对周围邻居产生影响,外观的颜色块位置和形体曲线的配合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这种巨大的计算量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见2图)
图2 不规则的窗户排列立面
椭圆形的墙面有俩个优点:一个是窗户可以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风景,再就是满足人们住在轴承壁房子里的梦想。
4 结语
俄罗斯地理环境更靠近欧洲,而且欧洲发达国家建筑的发展更为成熟,再加上谢尔盖·基廖夫早年的出国访问经历,因此不难看出,当代的俄罗斯建筑,在摆脱传统苏联建筑模式的时候,更多的偏向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建筑本土化也不是指传统的建筑文化那样狭义的概念,而是结合着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的,建筑从盖在本土上开始,就已经是本土化的开始了,所以尽管谢尔盖·基廖夫的某些建筑创作可能有些还停留在模仿和拷贝欧洲阶段,但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因为本土化是分阶段的,就比如日本开始也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根本没有考虑什么民族,什么文化,日本学习的过程是完全照搬照抄的,他们不谈风格,他们管这叫“手艺”。把西方的东西当成是一种技术去学,是原封不动的学造,先学习对方怎么做,然后才开始自己的建筑。有人说这是只学表面,但至少也要从表面做起,只有去探索,去思考就好了,不要找什么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 崔恺.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本社,2008,12.
[2] 刘军.苏联建筑由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1950年代—1970年代)[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俄罗斯建筑“大”奖[EB/OL].www.21cbh.com/HTML/2010- 3-9/1678.
[4] 吕富珣.苏俄前卫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1.
[5] 博恰罗夫.苏联建筑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6] 李伟伟.苏联建筑发展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7] 俄罗斯新建筑(中英文本)[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韩林飞.90年代俄罗斯新建筑[J].世界建筑,1999.
谢尔盖·基廖夫在2007年莫斯科凯旋门被被授予“年度建筑师”称号,并拿下当年最佳建筑的所有奖项。得奖后采访他时,他说“我们已有些厌倦商业佣金。当然,我们想设计非商业建筑,或者至少是重视形象的建筑。当前,我们主要做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顾客往往想到得到最大值商业价值,在建设上投入越少越好,卖价越高越好。我们想设计一个有文化功能的建筑,利润不作为主要的成功标准。但是却没人给我们这种提议。或许我们的工作太枯燥,离艺术太远。或许这是徒劳,现在的形象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工作中没有强调美学,唯恐被人说我们无力如此。或许这来自于恐惧,不正当的恐惧。”
3 谢尔盖·基廖夫作品介绍
作品:《马赛克塔AVANTGARD》
时间:2007年
建筑地点:莫斯科
总建筑面积 18394m2
层数:22层
AVANTGARD 一个新的公寓,在莫斯科人们的话题中曾很流行,为什么它会如此的火热呢,因为俩方面,造型和颜色。从造型上来看,这样的结构,无疑是增加成本的,20多层中,没有一个窗户是对称的,这无疑增加了结构的费用,这对公寓楼来说,是增加住户购买成本的,但是谢尔盖.基塞莱的目的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你在远处,一眼就可以把它认出来。(见1图)
图1 远观马赛克塔
建筑的外墙用了,蓝,绿,黄,橙色。在一年四季里都有它们的意义,这鲜艳的外墙采用的是高科技材料——自洁板。据说这种材料有自我清洁作用,在当时的莫斯科,第一次使用这种建筑表皮材料,这个材料使得建筑的颜色永远这样的鲜艳,这样的光彩,永远保持着铝合金的光泽,谢尔盖.基塞莱称其为永不褪色的建筑。
这样高贵的外表,这样高昂价的造型,建筑的入口却很低调,如果不是看见门口丰富多彩的收件箱,还真是不知道建筑的入口很谦虚的摆着哪里。
建筑的造型接近椭圆形,是个不规则的形状,如果你以为这样的造型是设计的难点,是最复杂的部分,哪就错了,其实还有很多更复杂的东西,比如利用了建筑的造型来避开铝合金外板的眩光,似的无论在一年四季,无论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建筑的眩光都不会对周围邻居产生影响,外观的颜色块位置和形体曲线的配合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这种巨大的计算量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见2图)
图2 不规则的窗户排列立面
椭圆形的墙面有俩个优点:一个是窗户可以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风景,再就是满足人们住在轴承壁房子里的梦想。
4 结语
俄罗斯地理环境更靠近欧洲,而且欧洲发达国家建筑的发展更为成熟,再加上谢尔盖·基廖夫早年的出国访问经历,因此不难看出,当代的俄罗斯建筑,在摆脱传统苏联建筑模式的时候,更多的偏向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建筑本土化也不是指传统的建筑文化那样狭义的概念,而是结合着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的,建筑从盖在本土上开始,就已经是本土化的开始了,所以尽管谢尔盖·基廖夫的某些建筑创作可能有些还停留在模仿和拷贝欧洲阶段,但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因为本土化是分阶段的,就比如日本开始也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根本没有考虑什么民族,什么文化,日本学习的过程是完全照搬照抄的,他们不谈风格,他们管这叫“手艺”。把西方的东西当成是一种技术去学,是原封不动的学造,先学习对方怎么做,然后才开始自己的建筑。有人说这是只学表面,但至少也要从表面做起,只有去探索,去思考就好了,不要找什么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 崔恺.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本社,2008,12.
[2] 刘军.苏联建筑由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1950年代—1970年代)[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俄罗斯建筑“大”奖[EB/OL].www.21cbh.com/HTML/2010- 3-9/1678.
[4] 吕富珣.苏俄前卫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1.
[5] 博恰罗夫.苏联建筑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6] 李伟伟.苏联建筑发展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7] 俄罗斯新建筑(中英文本)[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韩林飞.90年代俄罗斯新建筑[J].世界建筑,1999.
谢尔盖·基廖夫在2007年莫斯科凯旋门被被授予“年度建筑师”称号,并拿下当年最佳建筑的所有奖项。得奖后采访他时,他说“我们已有些厌倦商业佣金。当然,我们想设计非商业建筑,或者至少是重视形象的建筑。当前,我们主要做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顾客往往想到得到最大值商业价值,在建设上投入越少越好,卖价越高越好。我们想设计一个有文化功能的建筑,利润不作为主要的成功标准。但是却没人给我们这种提议。或许我们的工作太枯燥,离艺术太远。或许这是徒劳,现在的形象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工作中没有强调美学,唯恐被人说我们无力如此。或许这来自于恐惧,不正当的恐惧。”
3 谢尔盖·基廖夫作品介绍
作品:《马赛克塔AVANTGARD》
时间:2007年
建筑地点:莫斯科
总建筑面积 18394m2
层数:22层
AVANTGARD 一个新的公寓,在莫斯科人们的话题中曾很流行,为什么它会如此的火热呢,因为俩方面,造型和颜色。从造型上来看,这样的结构,无疑是增加成本的,20多层中,没有一个窗户是对称的,这无疑增加了结构的费用,这对公寓楼来说,是增加住户购买成本的,但是谢尔盖.基塞莱的目的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你在远处,一眼就可以把它认出来。(见1图)
图1 远观马赛克塔
建筑的外墙用了,蓝,绿,黄,橙色。在一年四季里都有它们的意义,这鲜艳的外墙采用的是高科技材料——自洁板。据说这种材料有自我清洁作用,在当时的莫斯科,第一次使用这种建筑表皮材料,这个材料使得建筑的颜色永远这样的鲜艳,这样的光彩,永远保持着铝合金的光泽,谢尔盖.基塞莱称其为永不褪色的建筑。
这样高贵的外表,这样高昂价的造型,建筑的入口却很低调,如果不是看见门口丰富多彩的收件箱,还真是不知道建筑的入口很谦虚的摆着哪里。
建筑的造型接近椭圆形,是个不规则的形状,如果你以为这样的造型是设计的难点,是最复杂的部分,哪就错了,其实还有很多更复杂的东西,比如利用了建筑的造型来避开铝合金外板的眩光,似的无论在一年四季,无论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建筑的眩光都不会对周围邻居产生影响,外观的颜色块位置和形体曲线的配合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这种巨大的计算量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见2图)
图2 不规则的窗户排列立面
椭圆形的墙面有俩个优点:一个是窗户可以提供更好的采光和风景,再就是满足人们住在轴承壁房子里的梦想。
4 结语
俄罗斯地理环境更靠近欧洲,而且欧洲发达国家建筑的发展更为成熟,再加上谢尔盖·基廖夫早年的出国访问经历,因此不难看出,当代的俄罗斯建筑,在摆脱传统苏联建筑模式的时候,更多的偏向于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建筑本土化也不是指传统的建筑文化那样狭义的概念,而是结合着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的,建筑从盖在本土上开始,就已经是本土化的开始了,所以尽管谢尔盖·基廖夫的某些建筑创作可能有些还停留在模仿和拷贝欧洲阶段,但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因为本土化是分阶段的,就比如日本开始也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根本没有考虑什么民族,什么文化,日本学习的过程是完全照搬照抄的,他们不谈风格,他们管这叫“手艺”。把西方的东西当成是一种技术去学,是原封不动的学造,先学习对方怎么做,然后才开始自己的建筑。有人说这是只学表面,但至少也要从表面做起,只有去探索,去思考就好了,不要找什么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 崔恺.本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本社,2008,12.
[2] 刘军.苏联建筑由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1950年代—1970年代)[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俄罗斯建筑“大”奖[EB/OL].www.21cbh.com/HTML/2010- 3-9/1678.
[4] 吕富珣.苏俄前卫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1.
[5] 博恰罗夫.苏联建筑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6] 李伟伟.苏联建筑发展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7] 俄罗斯新建筑(中英文本)[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韩林飞.90年代俄罗斯新建筑[J].世界建筑,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