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危险信号:情绪抑郁
2014-07-05吴圣利
吴圣利
迄今为止,医学研究仍认为癌症不是传染病。对于癌症的原因,人们普遍重视物理化学因素、病毒、慢性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却往往忽视了社会、经济、职业、个性、情绪及生活习惯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恶性精神刺激与癌的关系,古人早就有所认识。
上世纪30年代,最先研究癌症与个性关系的美国巴森博士,在《癌症的心理生物学》中就指出:“当一个人所心爱的人死去、突然失业或失去安全保障,这些都是可能生癌的危险信号”。近年来,不少医学研究都证实了恶性刺激与癌症的发生有关,不过,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丧失亲人给当事人所带来的强烈刺激。珀克尔博士在研究397例乳腺癌病人后发现,亲人丧失是促使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米勒尔博士观察了1400对配偶中癌症发病的情况,结果发现当一方患癌或死于癌症的精神刺激.可促使对方生癌。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所致。我国专家也曾做过类似调查,发现患癌前有明显心理影响者有76%,而一般内科病人只有32%;从受到的精神刺激和强度来比较,癌症组患者受到的精神刺激强度比一般组病人要强。
随着对癌症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存在有克制自己、压抑愤怒、不安全感及不满情绪的人易患癌症。美国一位医生在研究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患者的心理时发现,当病情明显恶化时,10个病人中有9个与孤独、绝望的心理有关。美国癌症研究所对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癌肿病人观察发现,对治疗怀疑、丧失信心、焦虑者常常会复发;有压抑及克己情绪者往往预后不良。格拉斯哥大学的基辛教授将肺癌与一般肺病患者作对比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较多疑、烦躁、好发脾气,特别是有克己情绪和压抑者,即使抽烟不多也会患病。
心理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呢?目前认为主要是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心理紧张可促使肿瘤的发展,如小鼠在紧张环境下可使皮质类固醇增多,T淋巴细胞减少,胸腺退化,参与免疫的淋巴系统缩小。此时给小鼠接种癌细胞,其种植成功率及生长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受到强烈刺激和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人都会患癌症。这种差别与个人的性格及对压力的反应类型有关,癌症患者往往是性格孤独、沉默、情绪忧郁的人。
因此,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经常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学会在紧张的生活中放松自己,善于解脱恶性精神刺激,便是一项重要的防癌措施。此外,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生活,富裕的社会福利保障,以及坚定的信仰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有助于减少癌症的发生。
编辑/鲁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