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4-07-05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

商业会计 2014年8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刘金彬 胡世强 杨明娜

摘要: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亟需借助特色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之机寻求化解之策。本文结合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革新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优化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会计学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并形成会计学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践,对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探讨。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创新 特色

一、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近二十年,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我国会计学专业因“就业好”成为高考生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之一,但同时也是失业量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职业需求之间普遍存在会计人才在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来自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现行的会计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与会计职业需求还存在差距,更没有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特色与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1)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导致会计人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方面与差异化的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多数高校都以国家统一标准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差异化市场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然导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现同质化现象并引发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与会计职业需求的脱节,即会计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其结构与会计职业实践的客观需求没能实现有效对接,必然出现结构性的供需矛盾。

(2)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滞后于会计职业需求变化。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与会计职业实践需求变化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大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当然,这一方面可能缘于企业招聘会计岗位差异,提出了超过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等职业能力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会计学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准则解释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导致的毕业生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实践需求的现状。

另外,近二十年来,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大跃进”现象,导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会计职业需求的脱节和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职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正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

为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制定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意见》明确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法》也明确指出:“‘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为手段,并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教学质量工程及其建设正成为高等学校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

当前,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其优化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抓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开展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我校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我校于2008年启动了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从2008年至今,我校会计学专业先后获准立项建设了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改项目、实践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中心和特色专业等省、市、校级教学质量工程10余项。其中,会计学专业成为成都市第二批获准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我校“会计学”特色专业与上述教学质量工程及其建设为推进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强大动力。“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如下:

(一)“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

我校根据面临的办学环境、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客观实际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遵循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生成机理,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成都市和四川省都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会计学专业,能够向成都市和四川省乃至全国输送合格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我们拟采取及正在实施的建设思路如下:

1.外引内配结合,打造更具特色的优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紧紧抓住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机遇,加强专业“双师型”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加大现有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力度,尤其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加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储备人才资源。

2.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继续结合会计职业与社会需求,革新、优化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并积极实施。优化的重点方向与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等。通过革新、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为实现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制度基础。endprint

3.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我们结合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密切依托专业试验平台、专业实验室、公司、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学专业技能培养平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根据会计职业需求按需施教,特色授课,注重会计技能培训,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通过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会计学”特色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教改项目与《会计学原理》等精品课程及其示范与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

5.通过专业教材建设,促进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根据会计职业发展要求和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尤其要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需要,开展专业教材建设。通过优化、革新专业教材内容,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内容,以促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教学内容是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即专业教学内容的革新与优化。

三、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探索

2013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此,我们遵循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演进规律,结合会计职业实践需求和“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将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革新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我们期望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厚基础、宽口径、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即将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全面的个人发展能力,适用会计职业实践及其发展所需的广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较高的职业素质,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为此,我们重构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并细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我校会计学特色专业所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毕业生应构建的知识结构。方案明确了毕业生应具有较宽人文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较全面地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统计学和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二是毕业生应构建的能力结构。方案明确了对毕业生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财务分析、语言与文字表达、沟通与协调、信息采集与分析、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要求。三是毕业生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别及等级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重构,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革新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为落实会计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培养任务,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借助课程体系的协同效应,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革新、优化的具体思路与内容包括:

1.以“四个有利”作为课程体系革新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要有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有利于会计职业实践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与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

2.搭建课程平台,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任务。在今年开展的会计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我们引入了课程平台建设思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分别由校级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组成。各类课程被赋予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甚至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它们分别由学校、学院、专业所属系管理并具体实施,分别完成培养规格所确定的培养任务,以共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五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并借助课程体系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目标是每门课程都有特定的目标,并借助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融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分别是:一是以计算机基础和《近现代史纲要》为代表的思想政治及科学与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二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该类课程突出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它既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体现院校之间差异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方面的课程。三是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该类课程突出了对学生广博知识与开阔视野的“宽口径”培养,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该类课程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判断能力、会计核算与分析能力等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类实践课程。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学生获得该类课程学分既可以通过专业选修课、全校任选课获取,也可以通过参与科创活动、学科竞赛甚至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获得。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借助各层次课程教学内容的协同效应,实现提升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凝练我校的会计学专业特色与差异化竞争优势目标。(1)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新增或革新了20余门课程,如专业导论、专业认知实践、企业管理全景综合实验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凝练专业办学特色,形成差异化就业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为确保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成功实践,我们对人才培养方式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在改革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了“课程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企业(用户)”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强化对学生社会、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破解当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经过近年来创新研究与大胆实践,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学生就业与社会效益等方面显示出了特色与优势。endprint

四、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成效与反思

(一)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成效

原哈佛大学的校长、美国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校舍大小和人数多寡,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麦可思公司发布的“成都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显示: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毕业生就业率高。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达到97%,比本省同类院校高出近5个百分点,比校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名列全校第一。(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本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比本省同类院校高出104元,名列全校第三。(3)毕业生专业相关度高。本专业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高达89%,分别比本省同类院校和我校平均高出20多个百分点,名列全校第三。(4)毕业生的职业吻合度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吻合度达到70%,分别比本省同类院校与全校平均高出23、19个百分点,名列全校第一。(5)毕业生工作能力满足度高。本专业毕业生对掌握工作能力的满意度高达90%,分别比本省同类院校与全校平均高出7、10个百分点。(6)毕业生知识的总体满足度高。本专业学生对掌握知识的总体满足度达到83%,均高于本省同类院校和本校平均。(7)毕业生就业稳定。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低,列全校第二。

2.专业人才就业竞争能力强。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就业竞争力指数为90.6%,名列全校第二。(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一是本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高;二是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质量好。如本专业有58%的毕业生就业于“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单位,有超过44%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员工规模在1 000人以上。

3.办学社会效益好。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社会效益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高。本专业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高达96%,分别比本省同类院校与全校平均高出14、9个百分点,名列全校第一。(2)专业报考率高。在最近三年的专业报考率统计中,本专业第一志愿的专业报考率都保持在300%以上,一直名列全校前茅。(3)就业现状满意度高。本专业学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达到了76%,比本省同类院校高出26个百分点,比我校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名列全校第一。

(二)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反思

我们在总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办学成效的同时,必须冷静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待进一步完善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并为其他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提供参考。

当前,我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中亟需反思的主要问题是:当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需求时,我们是置会计职业实践需求于不顾放慢改革创新的步伐,还是降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亟需加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以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及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亟需大量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与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的需求。这种局面的持续发展,必将导致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滞后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其中,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可供引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匮乏;二是大部分教师因专业所在院系不能控制的业绩考核等原因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不情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实践。因此,如何破解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与会计职业需求加快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间的难题是当前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J

参考文献:

1.会计学专业就业机会多但竞争更激烈[EB/OL].中国宁波网:http://jypx.cnnb.com.cn/system/2010/04/28/006505864.shtml.

2.陈英,刘淑花,王玉香.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10,(11).

3.韩博.会计人才差异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S].教高[2007]1号.

5.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S].教高[2007]14号.

6.尼尔·陆登庭.21 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8,(4).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