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印刷:沟通先于管理
2014-07-05齐雪帆
齐雪帆
2014年2月12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晴空万里,年味犹存。尽管寒冬未尽,但这个蒸蒸日上的产业聚集区,却四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春意。这里不仅有数不胜数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型国企、外企、创新型企业,也是90后外来打工者的聚集地。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印刷)便坐落于此。
在前往亦庄的路上,记者看见地铁里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有几个身穿奇装异服、头发五颜六色的年轻人,大概20岁左右的年纪,他们开心地嬉笑逗闹、大声喧嚷着,似乎完全没有留意到周围人群向他们投去的目光。“这就是90后!”,记者不禁心生疑问,“这样的年轻人能干好工作吗?”
于是,见到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朱敏之后,记者第一时间抛出了心中的疑问。朱总微笑着回答,“我们也常会听到班组长们这样说,‘你看他头发那样的,我都看不惯他,但是他干活还行哎!。其实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虽然他们可能受的教育相对较少,但是只要好好培养,都能成为企业的栋梁。”
自上而下的管理变革
华联的企业文化,早就是印刷业有口皆碑的标杆。朱敏上任之后,其作为女性领导所独具的细致、耐心、韧性、亲和等天然优势,又为华联的企业文化增色不少。尤其是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更是井井有条、锦上添花,员工们都亲切地称呼朱敏为“敏姐”,有心事、有意见时,也会直爽地找“敏姐”谈心。
面对公司里日益增多的90后员工,朱敏认为,要改变他们就得先改变自己。“我们要先转变观念,不能总说90后不好管,因为我们的希望还是寄托在这些人身上,还是得让他们干活,带着他们一起前进。既然如此,就得通过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来改变他们。这种改变,一定不能是强硬的改变,而是经常性地做工作。”
朱敏提到的“自我改变”,其实算得上一次自上而下的管理变革,其核心理念正是“沟通先于管理”。朱敏把这种理念传输给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再传给车间主任,然后车间主任再向下传输给班组长,通过这种层层传导,达到整体性的管理变革。正如一些车间主任所言,“过去在我们那个年代,你不好好干活,领导就会批评你,有的时候会说,‘你干不干,不干就走,通常员工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自我反省,调整工作态度;但是现在的90后员工则不然,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扭头就走。”这样的变化让管理者措手不及,既然改变不了这些“孩子们”,那就只能自我改变,从以前厉声批评的方式变成委婉的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让这些新生代员工从心里信服。
现在华联印刷的管理者,从朱敏到各车间主任,都会经常与员工谈心,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恋爱问题等。朱敏平时只要在公司,就会经常到车间里,与员工交流沟通。“有时候员工也都很无助,他们碰上困惑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你不帮助他们,他们会走偏的,可能会走上歧途。所以要帮助他们分析,多提供一些选择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每天健健康康地生活、快快乐乐地上班。”如果管理者都能像朱敏这样去换位思考,或许类似于富士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润物无声的悉心教导
在朱敏眼里,所谓的“以人为本”,其实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尊重。她认为,要想管好90后,必须要遵循三个关键词:理解、尊重、教导。通过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可以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目的,但是要想对90后进行良好的教导,却并非易事。
华联一直崇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通过人来影响人,从老总以身作则开始,直接影响中层管理者,再吸引基层管理人员上行下效,最后传导给员工。一方面,从细节入手,比如简单的“手机”问题,如果不允许员工在车间里玩手机,那么车间班组长也坚决不会在办公室里随意摆弄手机。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贴近90后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如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卡拉OK大赛、联欢晚会、“我们来约会吧”相亲活动等,都颇受员工喜欢。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加深了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也让新生代员工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尽快找到归属感。
“我们不能让他们变成70后、80后,那我们就努力把自己变成90后,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他们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正如朱敏所言,记者在华联印刷看到的管理者们,个个充满朝气、活力四射,俨然一副年轻新生代的模样,但做起工作来却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有时候如果他们说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可能会产生代沟,所以我们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观点、他们的角度、他们能听懂的话和能够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沟通。事实证明,这样润物无声的教导的确效果显著。”
华联印刷的员工宿舍离工厂较远,公司还专门开设了早晚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公司去年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员工修缮新宿舍,而且专门安装了宽带网线,满足新生代员工的精神需求。去年8月,华联印刷员工喜迁新居时,正好赶上华联印刷开业11周年庆典,于是公司专门在宿舍区举行了吃蛋糕、卡拉OK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年11月,华联印刷还荣获了“北京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让员工的心有了家,找到了归宿,他们工作起来就会更加积极,更具稳定性。”人事行政部经理胡生宝如是说。
别出心裁的文化激励
良好的用人方式,不在于如何规避员工的短处,而在于如何把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90后员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与不足。但作为管理者,更应该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坦率直接、态度乐观、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广泛、敢于求新求变……华联印刷正是紧紧抓住90后的优点,开展别出心裁的文化激励,使90后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质,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记者留意到,在华联印刷的电梯里,贴有十周年老员工的照片,前台两侧的整个墙面,以“荣誉的力量”为主题,贴有去年评选出的突出贡献员工、先进标兵、先进集体照片。据胡生宝介绍,走廊和电梯里的照片每年都会更新,这一做法是从2011年开始的,不知是巧合还是“荣誉的力量”起了作用,近三年来,这些登上过“先进墙”的员工,没有一个人离职。更有趣的是,2012年展示的“十周年员工”,总共60多个人,其中竟然有7对夫妻!有的客户看到墙上贴着为自己服务的员工照片,还会当面夸奖几句。这些看似简单的激励措施,却着实提升了员工的存在感和凝聚力,对于“爱面子”的90后来说更是倍受鼓舞。
在公司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各车间先后开展了“赞美的就是你”主题活动,由主管赞美员工,员工之间相互赞美,从细节中发现彼此的优点,并将赞美词贴在车间的黑板上。也正是通过这个活动,胡生宝发现,90后的表达方式十分直接,他们敢于大声说出同事的优缺点,心里话不会藏着掖着。尤其是在“我们相亲吧”活动中,90后的男生面对自己心仪的女孩子,敢于直接表白,甚至现场就送花、拉手。快到工资发放日的时候,时常有90后员工跑到胡生宝办公桌前,半开玩笑地问,“宝哥,我没钱了,明天能发工资吗?”这种直率、阳光的表达方式,虽然少了几分含蓄,但是也为管理带来了便利。“这样挺好的,他们直接说,你就很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总比猜不透他们的心理好一些。他们想要工资快点儿发,那我们就抓紧点时间、按时发放。我还是挺喜欢这种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朱敏笑言道。
今年春节前夕,华联印刷给每位突出贡献员工的家里寄送了一份大礼,里面有一本二十多页的光荣册,朱敏亲笔写的一封信,还有一个电压力锅,以感谢家人对员工工作的支持。这种做法受到了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有位员工说她的姥姥看到这些后,特别高兴,每逢亲戚朋友来串门时都会拿出来给大家看。这是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样的荣誉让她感觉特别自豪,由此可见,荣誉的力量的确不容小觑。
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
近几年,华联印刷的发展速度很快,面对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朱敏坦言道,“除了企业要不停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外,还要积极引导各层次的人员都要根据自己和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谁行动得快,谁就不会被企业淘汰,企业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华联的员工培训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一是素质和管理层面。由于90后员工在校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所需严重脱节,因此华联印刷对于新员工的技术培训已实现常态化,不仅让员工全面掌握工作中所需的印刷理论,而且着力强化员工的实操水平,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技术过硬的印刷人才。
去年4月份,在胡生宝的倡议下,各部门主管积极参与的“MM团”正式成立。“MM团”中的“MM”一词,是Meticulous Management(精细管理)的缩写,“MM团”即指精细管理团队。通过游戏、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员工利用间歇时间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技巧,使管理学习真正地为实践服务。“MM团”的成立不仅体现了华联“精细管理,务实融合,稳中求进”的经营方针,也是对创新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去年年底,华联印刷又与必胜网合作启动了“1+1”全员素质提升项目。通过邀请必胜网的印刷专家,整合资源,录制网课,再利用午休时间,面向员工播放网课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完善梯队建设,华联印刷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层层主管的绩效考核,要求从车间主任到基层管理人员的各层级主管,必须在自己的团队里选拔后备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团队中的每名员工做好发展规划,只有培养出可以替代自己的人,主管们才有可能获得岗位晋升的机会。
关于90后管理,华联印刷的实战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如朱敏所说,“千万不要给90后员工贴标签,要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多给予他们以正能量。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多多鼓励他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向前的动力。不管怎样,未来的发展还是看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