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
2014-07-05郭进瑜
郭进瑜
【摘 要】校本课程在我国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更为关注具体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的专业参与、专业发展、培养课程意识以及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同时,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它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影响。本文就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罗列出来,做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 美术 课堂教学
作为一线的中学美术教师,在活动中,不仅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更是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课程的解释者。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要针对如何结合自己学校生源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的同时,感受家乡生活的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从而主动地融入社会角色,完成对事物从认识、分析、处理、创作再到认识之间的质的飞跃,达到探究型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促进德育内化。
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首先要照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情境性与适应性,努力寻求文化与时代的切入点。
在我国学校各门学科都有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的名词术语解释中,把美术教育的目的定义为:“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句话:美术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想上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线的美术教师,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在开发内容上,也应紧扣美育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使校本教材所开发的内容体现出美育与德育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的儿童(学习者)生活在信息与媒体爆炸,美感与艺术创作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情境中。其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受到不同往昔的冲击,从他们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在他们的感受与喜好中就已经沉淀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全部内容。另外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所造就的或风格迥异,或大相径庭的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南北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积淀也无时不在影响着身在其中的学习者,形成了时代文化同当地民风民谷融汇,相互作用思维方式,教育者同时也身在其中。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走进生活,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握好教材内容的情境性与适应性,寻求时代同文化的最佳切入点。在课题的开发与实施,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中唤起潜在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完成对学生全面教育的补充。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应有计划、有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指定不同教育目标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同年级学习者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与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是美术欣赏,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关注作品本身的内容,如形象、色彩、构图等,而高年级由于认识的深度拓展则相对喜欢探索作品本身美价值、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等。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时,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制定难度不同的课程内容。以我校为例在这里历史古迹随处可见,文化源远流长,民风醇厚,信息相对发达,在开展民间美术(民风民俗)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时,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同时综合考虑到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我们在低年级开设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趣味手工创作课程:如《端午节里话香囊-香包的设计与制作》、《落入凡间的天使——民间剪纸》等富含本地民风民俗与特色的课程。同时,植根于大众也正是这种美术形式得以繁衍生息的沃土。在设计过程中,倡导学生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可通过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得加以辅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可衍生至现代挂件装饰品的设计,从多角度、多方面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现代设计意识。与此相对的是高年级的课程开发倾向于帮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探索美的诸多形式与要素。这种美术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及美术知识的纵深迁移,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三、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体现出民主参与性,灵活多样性。美术教师要作好各方面的交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目的的选择,正确的评价,这也是一项挑战。
参与、民主、开放、合作的氛围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十分重要,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合作、理解、支持与交流,同时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来说,广开思路、言路是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作用的必要原则。此时,美术教师则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决策者之一,不仅要吃透教材大纲的要求,而且要具备年轻的心态,广博的相关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要不断地参与专业发展的各项活动。培养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对新建课程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對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在观念和方法上要及时不断更新和转变。师生之间也不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更有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向多重性演变,结合教材的变化及时进行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和提高,真正架起学生与时代、与文化、与社会的直接对话,达到探究型学习的最终目的,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关怀,这也正是美术校本课程的作用所在。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与设置,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开发出具有特色、情境适应性强的美术校本课程,这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道路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