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的设题规律及答题失误探讨
2014-07-05石永辉
石永辉
【摘要】完形填空这类题,锻炼的是学生现有的语法能力,以及运用多样单词的能力。这类题,整合了填空、单词、阅读理解等内容,能较好地查验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设题时,要考量到某一语篇含义,并顾及上下文潜藏的语境。其中,要把语法内的知识考量,当成考查重点。因此,有必要明晰完形填空这类题的设题规律,以减少答题失误,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完形填空设题规律答题失误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8-01
考试中,学生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完形填空。这类试题,难度通常较大,能考查出学生现有的语篇理解、语法水准、单词应用等综合能力。然而,很多同学没能从整体层级内,去提升原有的阅读水准;在平时学习中,也没能熟练掌握词汇和精准的语法知识。这样的状态,造成同学们缺失必备的文段整合技能。完形填空这一类题,常常还会涉及到特有的文化背景,若没能明晰这样的背景,也很难选出精准的答案。因此,要着手去摸索完形填空潜藏的设题规律、必备的解析技巧,并明晰常见失误。
一、设题规律分析
对重点考量我们现有语法知识,综合考量英语水准的这种完形题,我们不仅应明晰设题的潜藏规律,解析语段含有的概要内涵、文段之间的逻辑关联,而且,还要去明晰语段内潜藏的结构、特有的句式特征。这样,我们就能利用当前的语法构架以及独有句式,推断出准确的选项。
完形填空,涵盖着带有空缺的语段。但是,通过精细解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语段,仍然归属于连贯的、构架完备的短文。如果不能确定最佳选项时,我们就要去阅读全段,然后再整合题设中的词汇,这样也可归纳出文段的核心意思,增添解析的精准概率。同样,在通读以后,还要结合填入的答案,去解析这一篇目。从整体架构的视角,去查验语段带有的构架和潜藏的篇目逻辑,并查验衔接各分支用到的那些词汇。完形填空这种设题,常常会空缺特有的副词、连词。这时,要注重衔接文段的词义,并注意语态的正确使用,以此避免逻辑层级内的混乱。
完形填空会涉及较大的认知范畴,考量学生现有的认知背景。通常情况下,完形填空题涉及多方面内容,会涵盖地理类、历史类、民情类等多彩背景。解析时,我们要注重题设内潜藏的文化差异,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相关的背景文化,去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有的同学,在解析了文段主旨以后,还是没能全面明晰这一文章的内在关联。这就表明同学们还没能认知到文段背景。因此,要慎重思考,透过表层内的文段,发现潜藏的背景。我们也可考量文段的内在主线,推敲这个最佳选项。若要查验和修正现有答案,也不能忽视篇目背景。
二、常见答题失误分析
(一)没能结合上下文
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会急于答题,而忽视了空缺所出现的语段。这样的失误,会让我们遗憾失分。还有的同学是在没有明晰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时,就凭经验或感觉匆匆答题,同样会使你与正确选项错失良缘。
例如:This means that our noses are limited to perceiving those smells which float through the air,the majority of smells which stick to surfaces.空格前后两部分表示的是并列动宾关系,前面说人们的鼻子仅可以嗅到空气中含有的气息,后面表示大部分贴在地表。若同学们没能明晰句子特征,也没有弄清这一短语所涵盖的上下文,就会选取出带有误差的词语。而正确应填写missing,表示错过、遗漏。
(二)没能明晰特定搭配
题设给出来的空缺,常常关涉到固定搭配。在平时学习中,若没能明晰这些搭配,就会选择错误选项。为克服这样的搭配错误,我们要注意积累固定短语、词组等知识。
例如:题设中“lesson”这个词前面出现了空缺。我们通过解析可知,这一空缺内,要填入表示“教给”这种意思的特有单词。依循惯用搭配,可选取出“teach”这个词。再如:题设中“example”这个詞前面出现了空缺。我们通过解析可知,这一空缺内,要填入表示“树立”这种意思的特有单词。依循惯用搭配,可选取出“set”这个词。要是同学们没能解析精准的潜藏内涵,就会觉得这个像,那个像,难以定论,于是出现选择的偏差。
(三)没能关联整个语段
实际上,题设给出的所有空缺,都密切关联着文段背景。很多同学不注意通读语段,就去填词。由于误解了文段内的某些语句,同学们也就很难选择出正确选项。
例如:题设内,在“paper”这个词以后,出现了空缺。依循上下文,以及我们既有的文化常识,可推断出来:西方人通常有在早晨看报纸的习惯,这样的常识归属于平日的背景累积。明晰了这一点,同学就能把“read”这个单词,同“paper”予以搭配。若没能明晰整体含义,同学就很容易去选取“check”这样的单词,把文段曲解成“查阅”的意思。
完形填空这类题,在各种测练、考试中均显得较难,是大多数同学的一块“心病”。不少同学也正因为有了畏惧心理,往往在这类题中没能拿到理想分数,同时还造成一定的抵触心理,不愿去探究这种题型。由此可见,要审慎地解析完形填空现有的设题规律,摸索这样的规律,从而为同学提供可用的解析指导。这样就能督促同学,培育积极的认知心态,拓展科目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琴芳.完形填空设题规律及失误分析 [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0(03)。
[2]于艳青.语篇分析在高考完形填空中的应用 [D].华中师范大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