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父母变得依赖我们

2014-07-05诸第

家庭之友·爱侣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菲李丽子女

诸第

父母对我们的依赖主要体现在需要情感交流上;

父母原来的问题没解决,进入晚年后可能会呈现聚集性的爆发;

年轻人需要成长,老年人同样需要;

难以甩掉的内疚感

周末从父母家回自己家的路上,叶澜突然想起,七八年前自己终于被父母承认是个成年人时的兴奋,而今天她的感受却是“做子女的责任重大”。

“生病了陪着去医院看病,房子旧了出钱出力帮着装修……可是只要一接到爸妈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的电话,我就心虚。他们那么辛苦把你养大成人,现在退休了,希望你多陪伴,这很正常,可是,真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经常是加班回家累得只想倒头就睡,陪男朋友的时间都很少……”一提起父母,叶澜就感觉很无奈。

和一个月回次家的叶澜相比,李丽往父母家走动得很频密,只要周末有空她就会带着大包小包礼物去看他们。可李丽也越来越不敢回娘家了。“每次去都是车轮大战,让我赶紧生孩子,趁着他们还能动帮我带。这段时间催得更紧,甚至从性生活开始交代。我才28岁,有自己的规划,可妈妈用那种眼神期待着你,‘不字我说不出口。”

就是这样,在某一天,我们会突然感觉自己的父母变得像个孩子——就像当年我们期待父母的爱并依赖父母一样,父母现在如此渴望得到我们的关心,也想依赖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与我们重新紧密地联结起来。父母的依赖带来温暖,但也常常让在奋力打拼的子女感到无形的压力。

依赖往往成为控制

不能满足父母的需求,我们感到内疚,如果尽力去满足父母的需求呢?

小菲是公认的“孝女”。母亲65岁时,胃里生了个良性肿瘤,在协和医院手术,她和3个哥哥轮流值守。规矩是,一人在病房8小时,另外要保持两个人在外面椅子上等待召唤。大哥和小菲都推了工作和小家庭的很多事来陪着妈妈。邻床看他们太累就提议说:“你们帮不上忙晚上就该回去睡觉。”妈妈却火了:“那是不孝!我一个寡妇养活4个孩子那么多年,现在疼得快死了,就想他们一个个聚在身边,谁也别想不来。”最后,由护工照顾的邻床都痊愈了,小菲妈妈却得了胃瘫……

子丰最近也一直落落寡欢,因为一直在外地一所大学当校长的父亲退休回北京了。以前不太管她的父亲不允许她睡懒觉、煲电话粥,还自作主张地给她联系出国工作,并要求她必须与男友分手。老校长历数自己优秀的桃李:局长、部长、教授等等,最后喊叫:“你是我这辈子最差的学生!”子丰踢翻桌子离家出走,父亲的电话却追到公司老总那里。“我既不是他的部下也不是他的学生,他忘了自己只是个退休老头了!”子丰愤愤不平地说。

小菲妈妈的依赖,无形中变成了控制;而子丰爸爸的控制,何尝不是一种依赖——依赖女儿的功成名就来维持他生活的意义。对于父母对我们的愿望,拒绝或不满足会内疚,妥协又会感到痛苦,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发生变化的父母?

压力可能被我们自己放大了

“父母的抚育之恩是子女无法拒绝的主要理由,不论是否做得足够好,子女很容易陷入一种集体的愧疚中。”易明心理咨询资深心理咨询师、公安大学副教授李伟说。“孝”的观念在戏文里、传说里、课本里、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潜滋暗长。小菲妈妈在漫长艰辛的培养孩子过程中不断灌输:苦我都能受,将来你们一定要让妈过幸福日子。像播种一般。孩子潜意识里就是要竭尽全力地满足母亲,母亲稍有不快,自己就是不孝。

来自香港的萨提亚工作坊导师沈明莹认为,孩子往往也是有责任的。有时候并不是父母逼迫,而是子女因为担心别人指责不够孝顺而自我逼迫。“如果你放大了父母的那个眼神的力量,自己就可能很难受,感觉压力巨大。”她认为这与童年成长经历有关——听话,被父母夸奖;不乖,就被父母打骂。成年后,当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就会觉得自己不乖而感到受伤、害怕。

李伟教授也认为不能单纯指责父母。“更重要是孩子的心理力量不够,在某方面没有长大,把自己内心的一部分交给了父母控制。对于父母的过度索取,孩子要学会温和地说‘不,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父母真实的需要。”

父母为何变得依赖?

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父母原来是非常独立甚至非常能干的,为什么进入老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父母有父母的问题。原来的问题没解决,进入晚年后可能会呈现聚集性的爆发。

像子丰的父亲,为了工作长期与妻儿分离,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沈明莹认为,工作狂很可能会晚景凄凉。她说:“一个人虽然功成名就,并不代表他能和自己相处好。”一旦退休,地位、权力等外在成功因素失去,他们会感觉自己依赖的表现自己力量的东西已经不在了,常常会有抑郁、失落感以及害怕被社会遗弃的焦虑——没有人需要我了吗?他们要寻找生活的意义、寄托和需要自己的人,来证实自己的能力——比如老校长希望女儿成为他“最好的学生”,李丽母亲希望女儿尽快生儿育女好让自己“老有所为”……父母渐渐老了,从社会退回家庭,他们关注的焦点自然就转移到子女身上。对于不可避免到来的晚年的消极认识,使父母对疾病、抑郁和不幸变得敏感;而抑郁、焦虑等不良的潜意识感受也会外化,形成攻击、冲突,身边的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压力。

大家都说林玲的父母有福气,两个子女既出息又懂事,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林玲的父亲却总是愁眉深锁,不满意儿子女儿都在“给外国人当打工仔”,不满意他們的婚姻状态。“前不久父亲还在信中教育我要‘为振兴中华民族,克尽职守,奋斗终身。我们父母那代人,很多都是为了家庭、事业奉献了一生,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林玲说。

每个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安享晚年,但是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吗?如李伟所说,我们要了解父母真实的需要,可是,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帮助父母重新独立

李丽一直不明白:“我的父母也去老年大学,也打门球、钓鱼,有自己的生活呀,为什么还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李伟说,在对子女生活的干扰背后,父母一定有其他需求,娱乐生活还不足以弥补这种需求,这可能需要子女耐心琢磨。

沈明莹认为,不仅年轻人需要成长,老年人同样需要。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是不断完善人格、发展健康自我观念的心理旅程。她说:“如果我为老人咨询,我会说,不是我在帮他,我是一个‘导游,只是陪伴他走一条路,请他看看这看看那,尽量多地觉察四周,让他看到更多的选择。”当我们自己有所成长,也可以运用所学给予父母支持,成为这样一个“导游”。

岳白的父亲去世后,妈妈有两年时间整天粘着她,不愿与外人接触。她发现,妈妈越依赖自己,生活能力越差,竟然有了退行性的变化,苍老得很快。她决定帮助母亲,陪伴她进入新的圈子。她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5点起来陪母亲到公园晨练,见到和善的老人就主动搭话。慢慢地,妈妈也愿意出门锻炼了。两个月后,岳白惊喜地发现母亲加入了一个太极剑的圈子,还成了生活委员。“老年人应该进入一个团体里,有人谈心事,有发泄情绪的渠道,并且赢得成就感。”沈明莹建议。

作为“导游”,很重要的是要与父母多沟通,帮助父母了解他们内心积极的愿望。在一次聊天中,肖慧发现母亲的愿望是去世界各地看一看,希望女儿陪她一起。可是工作中身不由己,当肖慧发现有个去香港的老年旅行团时,就鼓励母亲跟团旅行。母亲最终迈出独自旅行这一步,看着母亲归来后的兴奋,肖慧特别高兴。她知道,妈妈开始有了自己的体验和力量。

老年生活并不一定是灰暗的。当父母决定去完成自己的愿望,积极地去过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会迅速地变得生机勃勃。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重新回归到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各自拥有自己的健康生活,同时分享彼此的生活,很多家庭矛盾也消失了。

给老年人的建议

5个步骤,创造晚年生活新基础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成功的晚年生活开始于一个转变——和过去的事情说再见,向未来发生的事情问好。如果你的父母正进入晚年,以下5个步骤会帮助你的父母重新独立——

了解到一个结局已经发生。这意味着你正面对一个现实:“这是真的,我退休了。”

哀悼这个丧失。这意味着用语言表达出丧失、憎恨、恐惧、拒绝等情感。

了解這种结束所带来的积极部分。这意味着通过开诚布公地对你从中所获得的东西。

表示欣赏,对你的体验致以崇高的敬意。

关注和了解你现在还有空间可供开放并置入新的可能性。在你完成这个步骤之时,你可能感到更为平衡和自信。

猜你喜欢

小菲李丽子女
李丽教授简介
心中的中国梦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冰冻太阳光
妈妈的秘密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感谢老公的情人
感谢老公的情人
感谢老公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