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事你不知道
2014-07-05岑桑
岑桑
一双“阿迪”的背后
梁迟结婚,是在1975年,这段婚姻比较传统,是厂领导介绍的。很精神的小伙子,名叫周建国,是厂里的先进,车得一手好零件。结婚前,梁迟和他见过三次面。她觉得领导介绍的人,不会错。他们在第二年,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周炎。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儿,据说这是最后一批名正言顺的二胎,取名周多多。
那时候,两个人的工资82块,住40平方米宿舍楼,但梁迟把小家操持得欣欣向荣。书桌上养了一缸鱼,窗台上摆满了花草,有君子兰、对对红和绿萝,春天一到,便铺满一窗绿色。1982年周炎上了小学,第二年轮到周多多。没有双休的周末,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周六的晚饭,可以结结实实地吃一顿红烧肉。
周炎爱吃肥的,多多爱吃瘦的。周建国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在挑里面的土豆。他和梁迟就爱看孩子们闷头吃肉。那大概是疲劳一周最贴心的慰藉了。
时间来到1992年,周炎已长成少年。他开始懂得一点点名牌的意义。每天放学回家,他总会和梁迟说,班里谁谁谁买了“背靠背”,谁谁谁买了“三叶草”。而周多多爱上了各路明星,抽屉里塞满了港台明星的盗版卡带。只是他们都还没注意到,身边的世界已经开始转变。工厂倒掉了,曾经的先进,挽不回下岗的结局。梁迟彷徨地面对命运的转折,却也要维持这个家,不动声色。
9月开学,周炎的脚已经穿不进旧鞋子了,周建国给他买了双20块钱的白球鞋。周炎晚上回来,试着稍稍有点大的鞋子说:“爸,这个期末我要是考进前五,你给我买双阿迪的球鞋吧。”
周建国问:“多少钱?”
“不太贵,400块左右。”
这个曾经认为有本事可以一辈子不愁的男人哑了。他想拒绝,却又受不住儿子渴望的眼神。一旁的梁迟接过话头,说:“行。”
这一年,周炎发疯似的学习,不但考了全班第二,还进了年级前十。梁迟带着他去专卖店,买了一双380块的球鞋,周炎欣喜若狂。整整一个假期,周炎都穿着他的新阿迪去找同学打球,然后晚上回来,小心地擦拭干净,放进鞋盒里。
他太爱这双鞋了,知道这个品牌的故事,了解它的各式纪念版。但他不知道,这双鞋也是梁迟近半年的午餐。
那时梁迟转到环卫局上班,她每天扫完马路之后,会坐在路边吃一个自家蒸的馒头和腌制的大头菜。晚上,她会把两块钱,投进一只旧饭盒。
同事说:“你别为了惯儿子苦自己。他还不一定能考前五呢。”
梁迟笃定地说:“他是周建国的儿子,肯定能。你看他背书的样子,跟他爸车零件时一个表情。”
那一句的背后
周炎的确不负众望,高中毕业,考进上海名校。第二年周多多却高考不力,去了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读书。
此时的周家,有了新的起色。周建国在居委会的帮助下,开了家擦鞋店。赚得不多,但足够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紧一点,累一点,却满怀希望。
梁迟下班回来,就会到周建国的店里帮忙。不大的店面,摆满了旧鞋子。来店里的客人常常说,你们两口子,真厉害,擦鞋擦出两个大学生,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太不容易了。
两人听了,心里就会喜滋滋的,所有经受的苦累,也就不值一提了。
2000年周多多大學毕业,不但专本连读,拿下了文凭,还考下托福602分。多多暑假回来,有点小自得。她在北京认识了许多朋友,见识也成倍增长。到家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喝梁迟说:“妈,我想出国学习,镀镀金。现在找工作竞争可激烈了。我哥名校毕业就找了个小职员的工作,我民办大学的,只能给人看大门。”
“那得多少钱啊?”
“找个便宜点的学校,第一年十多万就够吧。”
“这么多?”梁迟被这个数字和轻松的口吻吓了一跳。“咱们家不是刚分了动迁补偿款嘛。你们再借点,等我赚钱了,再还给你们。”
去年旧房动迁,家里的确分了10万动迁款。梁迟回头看了眼闷声不响看电视的周建国,说:“这事还得……”
“孩子能考上,就让她去吧。”周建国打断她。
周多多高兴地跳起来,搂住周建国重重亲了一口。
其实申请学校的事,她从听说动迁,就已开始准备了。这种事,告诉梁迟他们也是没用。中国字都未必写明白,外国字更是看不懂。他们只需拿钱出来,就可以铺给她一个美好前程。
第二年,周多多如愿以偿飞往美国。起飞要从北京走,梁迟便坐了两天一夜的硬座赶去送机。
多多站在候机大厅里,守着一堆行李问:“爸怎么没来?”
“他得看店啊。”
“真勤奋,我都要去美国了,他也不来。”
梁迟抿嘴笑了笑,没说话。
其实周建国也要跟来的。但她怕他的身体,受不住。一年前,周建国就已查出心脏病。但他宁可拖着,也要坚持等两个孩子都上班后再做搭桥手术。
周多多以为母亲心小多算计,不如父亲来得爽快。但她不知道,母亲回望父亲的那一眼,包含了多少生死询问。她更不会知道,父亲是要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才会不问自己的身体,轻描淡写地说出那句——就让她去吧。
繁忙的背后
2003年,周建国51岁,突发急症,悄然离世;周炎请假奔丧,周多多未能回来。出殡那天,梁迟整整哭了一天,周炎站在灵堂里,埋怨说:“查出病,为什么不早看呢?”
梁迟叹了口气,无言以对。她要怎么告诉他。身边有多少父母,都是这样有病不看。他们不是相信明天会有奇迹,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历经风霜的身体,可以挺得久一点,久一点,再久一点。
2005年,周多多毕业,留在了美国。周炎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梁迟关了经营9年的擦鞋小店。因为她已经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拼生活。儿女每月会打进她账户一笔钱。足够她衣食无忧,安享晚年了。
她成了邻里街坊最让人羡慕的老太太,培养出一双有出息的好儿女。每个月,他们都会打电话回来问问她过得好不好。周炎2号,多多15号,梁迟说得最多的,除了“什么时候结婚”,“有没有男朋友”,就是那句“我很好”。
是的,梁迟很好。没什么大病,也没遭遇什么意外。她这辈子,就是普普通通,平平顺顺的命。只是,她开始觉得自己有一点老了,上楼梯会在二层的拐角处,歇一会儿:穿鞋子,要费些力气,才能弯下腰。身上某个地方,会莫名地疼几天。一次点水烧火,她忘了时间,把水壶烧穿一个洞。后来,她都会定上闹表。
2007年,老大不小的周炎,终于传来了结婚的消息,买机票接她过去办婚礼。梁迟兴奋了好久。儿媳是上海人,漂亮温柔,周炎追了她五年。梁迟一拉她的手,就知道,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儿媳生疏,只好没话找话。
她讲:“妈,听说你和爸结婚前只见过三次就答应了。你怎么知道他爱你呢?”
梁迟说:“哎呦,我们那时哪懂什么爱情,我们只懂过生活。”
她又问:“妈,那你现在一个人在家,平时都干什么啊?”
梁迟说:“我啊,可忙了。”
梁迟没说假话,她是真的忙。周一,周三,参加社区国画课。周二,周四做义工,周五探望孤儿院的小朋友,周六,周日,参加老年合唱队。可是即便这么忙,她每天下午5点,都会去小区附近的中学门前站一会儿。那正是放学时间,一群孩子潮水般的涌出来。周炎和多多离家上大学的时候,也就这么大吧。和这个男孩子的个头一般高,和那个女孩的眼睛一个样……
梁迟喜欢听一会儿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闹声,因为她从各色繁忙的活动中回到家,会显得特别静。她会打开电视,让它响着,直到她在不明所以的对白中,昏昏睡去。
当然,这些事,梁迟是不会告诉刚刚认识的儿媳妇的。
红烧肉的背后
2012年,59岁的梁迟,学会了用手机发微博。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她发了一碗油润鲜亮的红烧肉的照片。周炎和周多多看见了,一同緬怀童年,引来转发无数。大家都夸奖梁阿姨,好手艺,好煽情。35岁的多多,依然喜欢卖萌。她在地球的另一边,一边刷牙,一边发:“麻麻真坏,惹得伦家掉眼泪。”
36岁的周炎坐在办公室里加班,忙里偷闲地说:“妈,一个人吃这么大一碗,你这是想馋死我。”
可是他们不知道,梁迟胆囊不好,已经很久不吃肉了。但是每到周末,她都会做一碗红烧肉。因为那弥漫在空气里的香味,会让她想起许多年前的星期六,春暖风细,阳光晴好,40平方米的小屋子,铺开一窗绿色。她的孩子们,对着那碗红烧肉,垂涎欲滴。周建国还是那样精神,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拣着碗里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