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工程下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改革研究
2014-07-05滕锋
滕 锋
(南宁学院 外语系,广西 南宁 530200)
网络信息工程下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改革研究
滕 锋
(南宁学院 外语系,广西 南宁 530200)
本研究项目通过SPSS数理统计和实验方法,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实验组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控制组为传统教学环境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实验前后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前提下的自主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优于在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同时,两种环境的自主学习各有利弊。另外,实验证明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很显著的。
计算机网络环境;商务英语学习;自主学习;传统学习
商务英语教学一直被定义为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的专业背景教学。商务英语涉及某一特定商务或工作领域,并且要求学习者具备该领域下使用语言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Carver指出ESP课程具有三个共同特征:(1)真实材料。真实的学习材料的使用是可能的,并且在ESP教学中是普遍的,尤其是在自主学习或研究任务中。教师通常鼓励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包括互联网进行学习及研究。(2)目的相关的方向。根据目的的交际任务进行模拟,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3)自主学习。这意味着ESP将学习者变成用户。[1]对于自主学习,这是必要的,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决定什么时候、怎样和如何去学习。
教育部提出英语教学模式应优先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2]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别人,自我进行学习,并独立明确学习目标,自我对学习内容和进度作出决策,自我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学习效果”[3]。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自主学习进行过研究,如陈美华采用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分析。[4]倪清泉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5]
本研究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教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商务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一、理论框架
建构主义学习立足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出学习是受学习者的背景、信仰和态度影响的,鼓励学生自己寻求信息和知识,确定如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及增强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依赖教师为其提供信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里,学生通过将新信息与他们已知的信息结合,积极地建设自己的理解。学习发生在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背景中,是一个共同协同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一个深入了解信息,从而构建自己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在这方面,教师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权威,而是作为一个促进学习,指导和支持学习者的自身建设知识的一个人。[7]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内容,即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学习了多少。这一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团队技能,以及经验学习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技术。[8]
Holec认为,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能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自我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3]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发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自主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构建新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此次实验探讨融合技术和教学过程的网络信息工程下的自主项目给学生学习商务英语带来的影响,并和一个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对照班进行对比,以便对比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是否具有优越性。针对此次研究,提出以下问题:基于网络信息工程的自主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自主教学模式是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学习者在测试时的表现和他们原有的英语水平是否有很大联系。
三、教学实验
1.实验初期
实验初期由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构成。从英语专业抽取部分学生参与本次实验。实验组抽取的学生为2013 级商务英语专业1班新生,共24名。控制组抽取的学生为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2班新生,共24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均无出国学习经验,都有6年的中学英语学习经历且都参加了高考,年龄都在18~19岁之间。实验初期采用高考成绩作为基础进行分析,软件上采用SPSS19.0版本,方法上采用配对样本T检测法。当两组受试组是有意挑选互相匹配的对偶组,如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时,此方法能有效地对两组进行比较研究。
表1 实验组和控制组高考成绩对比分析(配对样本T检测法)
从表1的两组对比分析可见, 实验组和控制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因为此表1中,t= 0.000, df=23,双侧P值=1.000,P值明显大于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高考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还可以看出,所有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高,虽然为英语专业,但英语底子仍很薄弱。其中实验组的平均分为72.12, 控制组的平均分为72.22,控制组平均分比控制组略高一些,但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控制组最高分仅为92和93分,对于英语专业来说明显很低。
2.实验过程
本研究分别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实验, 两者最大的差别是教学环境不同。虽然都是自主学习,但是实验组接受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对照组则没有。教师在本次实验中发挥的作用是从旁指导,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评价,且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分别对两组进行讨论并协调下一周的学习。
实验组在教材上选用世纪商务英语及体验商务英语视听说配套的网络软件,并为学生提供电脑机房,使其自主学习;控制组采用世纪商务英语及体验商务英语视听说配套教材及音频,在传统的普通教室进行自主学习。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模式都是小班教学+自主学习,小班教学每周2个课时,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要求,并对教学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主学习每周2个课时,都有教师从旁进行辅导,学生发挥自主作用,不同点在于外部环境不一样:实验组采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有上机时间;控制组在传统教室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室可以提供网络口语练习及写作翻译练习的机会; 控制组则可以在传统教室自己组成搭档进行分组练习,发挥传统教室教学的优势。两个组所接受的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后者不通过计算机网络,而是在教室或课堂上自主学习。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后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后期,教师根据高考题目重新制定新的同样难度的题目。虽然难度相仿,但由于阅读材料全部采用商务材料,且增加了口语测试,所以实际难度比之前的高考题目加深了。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测试,但由于其中两名自动放弃,因此后期实验两组分别只有23人参加。对成绩采用SPSS的配对样本t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
表2 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后成绩对比分析(配对样本T检测法)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配对检测分析后,两者之间的差异很明显。其中, t=2.617, df=22,双侧P值=0.016, P值明显小于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高考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还可以看出,在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了,平均分由72.12提高到了75.28,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明显比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要好。控制组的平均分为72.60, 参加实验前控制组的平均分为72.22, 控制组前后对比并无明显差别。令人惊讶的是:实验组最高分为96,高于之前的92分,但最低分42居然低于之前的48分;控制组最高分之前是93分,实验后居然只是90分,但最低分从实验前的47提高到了50分。实验证明了第一个假设是正确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比传统教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商务英语学习的效果,但对于基础更为薄弱的学生,则是传统的方法更适合。
(2)成绩与水平是否联系
众多研究者都认为英语学习者的水平会影响学习成果。为了检测这一假设,使用SPSS皮尔逊相关系数对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效果的联系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学习者水平和学习效果联系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参与实验的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比率为0.917,这显示了英语水平对于他们参加实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且有密切联系。显著水平是0.000(P<0.05),显示了这一联系度是非常显著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纳入考虑范围。
四、结论
在自主学习外部环境不一样的前提下, 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前提下的自主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优于在传统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但同时,两种环境的自主学习都呈现有利于学习和不利于学习的方面,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表现更佳,水平低的学生则在传统环境下表现更佳。高水平学生在丰富的网络环境的引导下,灵活运用更多的商务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相对明显的变化;低水平学生则更依赖传统的教学环境,依赖教师的监督与要求,对网络环境不够认可。这个实验清楚地显示了网络信息工程的环境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该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享受更丰富的学习环境。该模式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使用他们的更高层次的思维技巧去分析、合成、评价和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模式还允许教师灵活地展现课程创新的方式,成为一个调解人、顾问或指导的一方,帮助学生获取、组织和得到解决问题的信息,而不是一个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模式里给学习者提供和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角色。
同时,实验还证明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很显著的。对于未来的教学实验安排或者实际的教学,教师都要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纳入考虑范围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不同英语水平的不同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实验。另外,如何使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在传统教学中发挥高水平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Carver,D. 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131-13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Holec, 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4]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33-36.
[5]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31-35.
[6]Jonassen, D. H. 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s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ethod[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4(4): 34-37.
[7]Orlich, D. C., Harder, R. J., Callahan, R.C., and Gibson, H.W. Teaching Strategies: A Guide To Better Instruction[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1998.
[8]Cook, J.,Cook, L. How technology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Quality Progres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8(31):7.
Autonomous Business English Reform under Computer-based Network
TENG Fe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200, China)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tonomous study by two groups with using SPS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s the computer-based network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using computer-based network is better in learning business English than the group with traditional wa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different way of autonomous study show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study also validates the students’ proficiency level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learning outcome.
computer-based network; business English study; autonomous learning
2013-12-04
南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改革研究校级课题(2013XJKY013)。
滕 锋(1984- ),男,广西灵山人,南宁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H319.3
A
2095-7602(2014)03-0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