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类型对红菜薹品质的影响
2014-07-05汪洋胡先祥高立冷艳芝朱林耀胡雷
汪洋 胡先祥 高立 冷艳芝 朱林耀 胡雷 钟文忠
摘要:为摸清历史上与洪山区同属武昌县的江夏区种植洪山菜薹的可行性,在位于江夏区法泗镇的公司甲、位于江夏区郑店街的公司乙、洪山菜薹原产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种植洪山菜薹品质对比试验。对6个不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在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var. utilis Tsen et Lee)种质和栽培管理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对应土壤的红菜薹主薹和侧薹品质。结果表明,原产地种植的洪山菜薹主薹品质最好,公司甲黄土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最好;在品种、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土质是关键所在;在江夏区搞好洪山菜薹示范生产,延伸产业链是可行的。
关键词: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var. utilis Tsen et Lee);土壤类型;品质
中图分类号:S634.6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099-04
红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var. utilis Tsen et Lee,2n=20)又名紫菜薹、红油菜薹。属白菜类(B. campestris),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的一个变种,为二年生草本植物[1,2]。红菜薹中以洪山菜薹为极品,因其花茎色泽鲜艳,脆嫩清甜,味道鲜美,被誉为“金殿玉菜”[3]。洪山菜薹生长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特殊土壤类型往往是名优特农产品的最适宜土壤环境。因此,特定的土壤类型可以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来开发。正宗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类型为灰潮土,其母质是长江碱性冲积沉积物的亚黏土-亚沙土,灰潮土是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经过旱耕熟化而形成的土壤。以长江冲积沉积物作为母质的灰潮土,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高钙、镁,pH呈中偏碱性,土壤中磷(P)、锶(Sr)等元素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品种、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土质及气候是关键所在。沿长江地区冲积沉因的灰潮土沿江皆是,只要同时具备冬春时节暖和小气候(或用大棚来调节),就有可能发展为新的洪山菜薹基地[4]。
为了充分发挥洪山菜薹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洪山菜薹产业,摸清在历史上与洪山区同属武昌县的江夏区种植洪山菜薹的可行性,在位于江夏区法泗镇的公司甲、位于江夏区郑店街的公司乙和洪山菜薹原产地进行了洪山菜薹种植试验。对不同土壤样品编号检测,并采摘对应土壤的红菜薹样品进行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土壤 土壤样品于2011年9月27日分别从甲公司、乙公司、洪山区洪山乡取土样送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测,共进行13种主要项目的检测。甲公司黄土用A表示、甲公司红土用B表示、乙公司引入的洪山区洪山乡原土用C表示、乙公司红土用D表示、乙公司黄土用E表示、洪山区洪山乡原产地土用F表示。从表1可以看出,洪山菜薹原产地土样F在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钙、有效硼5项指标上显著高于A、B、C、D、E 土样;公司乙黄土(E)在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等5项指标上显著高于A、B、C、D、F土样;公司甲红土B在有效镁1项指标上显著高于A、C、D、E、F土样;公司甲黄土A在有效硫1项指标上显著高于B、C、D、E、F 5个点的土样。pH方面,A土样呈弱碱接近中性,B、C、D、E、F土样呈弱酸性。
1.1.2 供试红菜薹 供试红菜薹品种为“大股子”,为洪山菜薹原种[2]。不同试点红菜薹品种、田间管理均相同。
1) 第一批红菜薹样品: 2011年12月15日在红菜薹主薹采收之际分别在公司甲(黄土A)、公司乙(洪山乡原土C、黄土E)、洪山菜薹原产地土(F)3个地方取4份产品样品,每份样品取1.5 kg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2) 第二批红菜薹样品: 2012年1月4日在红菜薹侧薹采收之际分别在公司甲(黄土A、红土B)、公司乙(洪山乡原土C、黄土E)、洪山菜薹原产地(F)3个地方取5份产品样品,每份样品1.5 kg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进行产品品质分析。
1.2 方法
试验设A、B、C、D、E、F 6种土壤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可溶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采用水杨酸硝化法;纤维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所有测定方法均参见文献[5]。数据用SAS 9.1软件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表示方法是x±S(n=3)。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批红菜薹主薹品质测定结果
2.1.1 形态 2011年12月15日的洪山菜薹主薹样品, A、C、E、F 4种土壤栽培的红菜薹在含水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横径显著低于其他3个土壤,土壤C、E和F栽培的红菜薹横径无显著差异;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薹长显著低于C、E处理,低于F处理(表2)。
2.1.2 4种土壤栽培下红菜薹主薹品质比较 A、C、E、F等4种不同土壤的红菜薹主薹的6个关键指标检测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红菜薹主薹可溶性蛋白质土壤A和土壤F栽培的显著高于土壤C和土壤E栽培的,土壤E栽培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A、C、E栽培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栽植于土壤F的红菜薹主薹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土壤A和土壤C栽培的,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主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C和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主薹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土壤A和土壤E栽培的。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主薹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主薹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E和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主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土壤A和土壤C栽培的。
氨基酸是蔬菜的重要营养成分,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并与人类味觉密切相关[6,7]。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蔬菜中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膳食纤维在人们饮食中占有重要地
位[8],因此,可溶性糖、维生素C、纤维素等都是红菜薹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糖、维生素C均高于其他处理。粗纤维含量越高,品质越差,口感粗糙[9],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纤维素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综上所述,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最佳,而土壤A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相对较差。
2.2 第二批红菜薹侧薹品质测定结果
2.2.1 形态 A、B、C、E、F分别表示红菜薹的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所有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均同于第一批红菜薹主薹的测定和分析。形态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5种不同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在横径上无显著差异;土壤E生产的红菜薹侧薹薹长显著高于土壤A、B、F的红菜薹侧薹薹长;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与其他土壤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显著高于土壤A、C、E。
2.2.2 5种土壤栽培下红菜薹侧薹品质比较 A、B、C、E、F 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的 6个关键品质指标检测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土壤B和土壤C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栽植于土壤A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栽植于其余4种土壤的,且土壤B、C、E、F栽植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栽植于土壤C、E、F的红菜薹侧薹。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余4种土壤栽培的,且土壤A、C、E、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栽培的,土壤B、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土壤E、F栽培的。
从以上品质分析的结果来看,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而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处理,表明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最佳,而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相对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原产地种植的红菜薹(洪山菜薹)主薹品质(前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主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公司乙黄土E、公司甲黄土A。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中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侧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甲红土B、洪山菜薹原产地土F、公司乙黄土E、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由两次供试红菜薹样品综合品质分析得出,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种植的红菜薹综合品质最好。
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镁、有效钙、有效硼等7项指标上都较高,为洪山菜薹主薹品质最好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最好,与公司甲黄土A底肥、追肥全部施用自有猪场的腐熟猪粪、沼液有关,从而印证了在土质适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尤其是科学的施肥技术等后天管理能够确保洪山菜薹特有的品质和风味。这为在江夏区或具有相似土壤成分、相同其他栽培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洪山菜薹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可在江夏区搞好洪山菜薹示范生产,延伸产业链,加快洪山菜薹产业健康发展[10]。将洪山乡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种植的洪山菜薹品质相对较差,这与移至的土壤本身养分含量低(土样C)有关;同时也可证明,在江夏区种植洪山菜薹无需将洪山区域内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移土栽培是一件成本很高但效果不一定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何 丹,徐跃进.影响红菜薹产量和品质因素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48-351.
[2] 汪李平.红菜薹栽培与育种研究进展(上)[J].长江蔬菜,2005(4):37-40.
[3] 朱伯华,张丽琴. 洪山菜薹丰产技术及原种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05(4):13-16.
[4] 程耀明,朱林耀.菜薹标准化生产与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蒋 滢,徐 颖,朱庚伯.人类味觉与氨基酸味道[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4):1-3.
[7] 肖 辉,何 丹,徐跃进.红菜薹6个品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比较[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30(4):59-62.
[8] 李英丽,果秀敏,方 正,等.15种蔬菜营养成分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98-100.
[9] 谢 坚,聂 军,廖育林,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1(1):37-39.
[10] 程耀明,朱林耀,马幼菊.关于洪山菜薹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蔬菜,2007(3):1-3.
氨基酸是蔬菜的重要营养成分,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并与人类味觉密切相关[6,7]。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蔬菜中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膳食纤维在人们饮食中占有重要地
位[8],因此,可溶性糖、维生素C、纤维素等都是红菜薹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糖、维生素C均高于其他处理。粗纤维含量越高,品质越差,口感粗糙[9],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纤维素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综上所述,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最佳,而土壤A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相对较差。
2.2 第二批红菜薹侧薹品质测定结果
2.2.1 形态 A、B、C、E、F分别表示红菜薹的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所有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均同于第一批红菜薹主薹的测定和分析。形态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5种不同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在横径上无显著差异;土壤E生产的红菜薹侧薹薹长显著高于土壤A、B、F的红菜薹侧薹薹长;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与其他土壤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显著高于土壤A、C、E。
2.2.2 5种土壤栽培下红菜薹侧薹品质比较 A、B、C、E、F 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的 6个关键品质指标检测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土壤B和土壤C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栽植于土壤A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栽植于其余4种土壤的,且土壤B、C、E、F栽植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栽植于土壤C、E、F的红菜薹侧薹。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余4种土壤栽培的,且土壤A、C、E、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栽培的,土壤B、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土壤E、F栽培的。
从以上品质分析的结果来看,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而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处理,表明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最佳,而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相对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原产地种植的红菜薹(洪山菜薹)主薹品质(前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主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公司乙黄土E、公司甲黄土A。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中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侧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甲红土B、洪山菜薹原产地土F、公司乙黄土E、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由两次供试红菜薹样品综合品质分析得出,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种植的红菜薹综合品质最好。
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镁、有效钙、有效硼等7项指标上都较高,为洪山菜薹主薹品质最好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最好,与公司甲黄土A底肥、追肥全部施用自有猪场的腐熟猪粪、沼液有关,从而印证了在土质适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尤其是科学的施肥技术等后天管理能够确保洪山菜薹特有的品质和风味。这为在江夏区或具有相似土壤成分、相同其他栽培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洪山菜薹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可在江夏区搞好洪山菜薹示范生产,延伸产业链,加快洪山菜薹产业健康发展[10]。将洪山乡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种植的洪山菜薹品质相对较差,这与移至的土壤本身养分含量低(土样C)有关;同时也可证明,在江夏区种植洪山菜薹无需将洪山区域内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移土栽培是一件成本很高但效果不一定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何 丹,徐跃进.影响红菜薹产量和品质因素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48-351.
[2] 汪李平.红菜薹栽培与育种研究进展(上)[J].长江蔬菜,2005(4):37-40.
[3] 朱伯华,张丽琴. 洪山菜薹丰产技术及原种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05(4):13-16.
[4] 程耀明,朱林耀.菜薹标准化生产与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蒋 滢,徐 颖,朱庚伯.人类味觉与氨基酸味道[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4):1-3.
[7] 肖 辉,何 丹,徐跃进.红菜薹6个品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比较[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30(4):59-62.
[8] 李英丽,果秀敏,方 正,等.15种蔬菜营养成分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98-100.
[9] 谢 坚,聂 军,廖育林,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1(1):37-39.
[10] 程耀明,朱林耀,马幼菊.关于洪山菜薹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蔬菜,2007(3):1-3.
氨基酸是蔬菜的重要营养成分,各种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并与人类味觉密切相关[6,7]。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蔬菜中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膳食纤维在人们饮食中占有重要地
位[8],因此,可溶性糖、维生素C、纤维素等都是红菜薹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可溶性糖、维生素C均高于其他处理。粗纤维含量越高,品质越差,口感粗糙[9],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纤维素显著低于其余处理。综上所述,土壤F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最佳,而土壤A生产的红菜薹主薹品质相对较差。
2.2 第二批红菜薹侧薹品质测定结果
2.2.1 形态 A、B、C、E、F分别表示红菜薹的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所有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均同于第一批红菜薹主薹的测定和分析。形态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5种不同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在横径上无显著差异;土壤E生产的红菜薹侧薹薹长显著高于土壤A、B、F的红菜薹侧薹薹长;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与其他土壤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含水量显著高于土壤A、C、E。
2.2.2 5种土壤栽培下红菜薹侧薹品质比较 A、B、C、E、F 5种不同的栽培土壤生产的红菜薹侧薹的 6个关键品质指标检测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土壤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土壤B和土壤C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土壤栽培的,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栽植于土壤A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栽植于其余4种土壤的,且土壤B、C、E、F栽植的红菜薹侧薹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和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栽植于土壤C、E、F的红菜薹侧薹。土壤B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余4种土壤栽培的,且土壤A、C、E、F栽培的红菜薹侧薹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栽培的,土壤B、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土壤E、F栽培的。
从以上品质分析的结果来看,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而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处理,表明土壤A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最佳,而土壤C栽培的红菜薹侧薹品质相对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原产地种植的红菜薹(洪山菜薹)主薹品质(前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主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公司乙黄土E、公司甲黄土A。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中期质量)最好,其他土壤种植的红菜薹侧薹品质高低依次为公司甲红土B、洪山菜薹原产地土F、公司乙黄土E、公司乙引入洪山乡原土C。由两次供试红菜薹样品综合品质分析得出,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种植的红菜薹综合品质最好。
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F)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镁、有效钙、有效硼等7项指标上都较高,为洪山菜薹主薹品质最好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础。公司甲黄土A种植的洪山菜薹侧薹品质最好,与公司甲黄土A底肥、追肥全部施用自有猪场的腐熟猪粪、沼液有关,从而印证了在土质适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尤其是科学的施肥技术等后天管理能够确保洪山菜薹特有的品质和风味。这为在江夏区或具有相似土壤成分、相同其他栽培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洪山菜薹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可在江夏区搞好洪山菜薹示范生产,延伸产业链,加快洪山菜薹产业健康发展[10]。将洪山乡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种植的洪山菜薹品质相对较差,这与移至的土壤本身养分含量低(土样C)有关;同时也可证明,在江夏区种植洪山菜薹无需将洪山区域内的土壤移至江夏区,移土栽培是一件成本很高但效果不一定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何 丹,徐跃进.影响红菜薹产量和品质因素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48-351.
[2] 汪李平.红菜薹栽培与育种研究进展(上)[J].长江蔬菜,2005(4):37-40.
[3] 朱伯华,张丽琴. 洪山菜薹丰产技术及原种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05(4):13-16.
[4] 程耀明,朱林耀.菜薹标准化生产与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蒋 滢,徐 颖,朱庚伯.人类味觉与氨基酸味道[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4):1-3.
[7] 肖 辉,何 丹,徐跃进.红菜薹6个品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比较[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30(4):59-62.
[8] 李英丽,果秀敏,方 正,等.15种蔬菜营养成分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98-100.
[9] 谢 坚,聂 军,廖育林,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红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1(1):37-39.
[10] 程耀明,朱林耀,马幼菊.关于洪山菜薹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蔬菜,200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