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原理发展现代农业
2014-07-0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吃饭的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化肥、农药、兽药和农膜的过量使用,造成了严重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为此,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关系问题,成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科学发展现代农业也是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本刊记者就该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
路明认为,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现代农业,要以生态原理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推广行之有效的生态模式,推进产业升级。事实上,国家对于生态农业早有“布局”。在2013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成为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提出,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农业讲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从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个体至生物圈各层次为对象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生态农业应从以下五个层次安排和设计。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环境资源对生物的分布与生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同时,生物也通过其形态、生理和生化机制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首先,环境对生物有制约作用,应倡导资源节约型农业。一是对资源使用进行制度约束,如我国实行的土地、草原和林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二是对农作物生产所缺营养物质进行补齐,如我国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和配合饲料技术。
其次,生物会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环境中会发生变异。根据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原理,农业部在“十五”期间编制了作物优势生产区的规划,为全国作物生产布局提供了依据。
再次,生物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生物对环境有利的影响很多,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农业上的作物生产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如甘肃省双垄全膜玉米栽培对防治沙尘暴有一定作用。
种群结构与种群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不同种群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即互不影响、竞争和互利共生。人类利用生物种群间相互关系原理设计并推行了多种类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如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作套种,不同物种的共养模式,例如蔗田种菇、鱼类分层放养等等。
生物群落理论与生态自然修复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复杂生物体系。农业生产中间作套种就是人类模拟天然植物群落的层性,将高矮作物或根系深度不同作物合理搭配而创造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例如: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玉米间作,华北平原棉花小麦间作。
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一个地段上的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群落代替的过程叫演替。演替符合当地生态环境时可以进行环境修复,例如:利用植物对重金属镉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以生态措施治理官厅水库水质恢复。群落受到干扰破坏,会出现逆行演替。如过度放牧下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裸露退化,引起沙尘暴。
生态系统与循环农业
自然界依照食物链的流向,形成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循环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类在农业上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循环系统。
(1)农田内的循环模式。农田内由植物生产和微生物还原组成循环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农田保护性耕作,即实行免耕措施,把秸秆留在农田内,实行秸秆还田。
(2)种养业的循环。根据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全食物链循环,各地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生态模式。
(3)农业与加工业的循环。种植业或畜牧业产品经过加工业深加工。其中,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处理(厌氧或好氧)作为饲料或肥料利用,再回到农田。
(4)城乡间的循环。我国城镇产生的餐厨垃圾、泔水猪、地沟油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BGB为生物处理餐饮垃圾,生产肥料和饲料,实现了城乡间的物质循环。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城镇化
我国现在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出现很多环境问题。如何破解城镇化遇到的生态问题,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是一个重要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和德国的城市分散配置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在实现工业文明中以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可承载为前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社会。
路明强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新世纪农业科学、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他认为,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有三个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应对绿色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生产健康安全农产品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保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四个环节,建立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五个体系。即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中,要保证最佳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达到安全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产品的加工、储存、包装达到安全标准四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监督检测、质量安全执法、质量安全认证、质量安全市场五个体系。
第二,提高资源特别是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三,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做到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平衡开发,采取与环境友好的作物生产方式。
第四,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开发能源农业和化工农业。
人物介绍:
路明,出生于1939年10月,辽宁省盘锦市人。1961年9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1982年西北农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3年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84年12月至1994年5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在任副省长期间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12月当选为民建中央副主席,1997年3月至2000年3月任农业部副部长。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