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四百年独立路

2014-07-04

党建文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拉达苏俄基辅

乌克兰长期处于被东西方大国分裂的状态,一直是两个方向对峙与斗争的风口浪尖。

原是“文明发祥地”

乌克兰原本是整个东斯拉夫民族的文明发祥地,公元9世纪就出现了最早的斯拉夫国家之一——基辅罗斯,成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共同祖先,也奠定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

13世纪,向西扩张的蒙古大军势不可当,基辅罗斯公国只剩下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公国,为了躲避蒙古铁骑的威逼,小公国并入波兰,并在随后的数百年间逐步形成乌克兰民族。

17世纪中叶,乌克兰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发起独立运动,攻占基辅,迫使波兰承认乌克兰为独立行政区。但随后遭到波兰的反扑,他只能请求俄罗斯联合出兵抗击波兰。1654年1月,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签订合并条约。1月22日,第聂伯河两岸的东西乌克兰在名义上合并,这一天也成为现代乌克兰的统一日。

苏俄人出尔反尔

趁着1917年二月革命后的混乱,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基辅建立中央拉达。“拉达”在乌克兰语中的意思是“协商会议”,等同俄语的“苏维埃”。1917年11月20日,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人民共和国”。

布尔什维克为了加速当时主政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瓦解,鼓励乌克兰独立。当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又要求乌克兰创建与自己同心同德的苏维埃政权,在得不到基辅方面满意的答复后,12月24日,苏俄在乌克兰东部工业中心哈尔科夫建立与中央拉达分庭抗礼的“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两个“乌克兰”随即进入战争状态。

一次失败的政变

“两个乌克兰”的局势没有维持多久,新的势力又插了进来。1918年3月3日,苏俄代表团在《布列斯特和约》上签字,向德国割让波兰、乌克兰等地。之后,德军占领大半个乌克兰,强行驱散中央拉达,宣告短命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终结。此后,德军占领当局扶植起以旧沙俄军官为首的傀儡盖特曼政权。1918年11月,德国向协约国投降,苏俄闻讯后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苏维埃红军重返乌克兰。

恰在此时,乌克兰内部发生剧烈变化。1918年12月,前中央拉达军事部长彼得留拉趁盖特曼政权丧失德国主子支持之际,在基辅发动政变,建立新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执政内阁”。结果,彼得留拉的军队被打得灰头土脸,很快把首都基辅丢给苏联红军。无奈之下,彼得留拉被引见给新独立的波兰国家元首毕苏茨基,请其提供“乌克兰独立所必要的支持”。

半路杀出个波兰

1920年4月21日,毕苏茨基同彼得留拉集团签署《波乌联盟条约》,承诺帮助彼得留拉军队夺回基辅,但条件是兹布鲁奇河以西的乌克兰领土都归波兰所有。条约签署4天后,波军向乌克兰腹地发起闪电攻势,不到两周就前进至第聂伯河,5月7日拿下基辅。

失败的苏俄后与波兰签署《里加条约》,承认波兰拥有包括名城利沃夫市以及有约500万乌克兰人居住的土地,剩下的乌克兰土地则作为加盟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倒霉的彼得留拉则在《里加条约》签署后被波兰人软禁,他的几万人马也被解除武装。

重新回到“俄波分治”状态的乌克兰可谓命运坎坷,波兰总统毕苏茨基对乌克兰居民实行全面“波兰化”政策,统治残酷。而在苏联,为了铲除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斯大林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大肃反”运动加以清洗,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苏联充满仇视,也恰恰被别有用心的外国情报机构所利用。

被纳粹德国利用

20世纪30年代,流亡西欧的乌克兰军事组织、乌克兰民族主义同盟和民族主义青年联盟合并成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整个合并过程都是德国情报机关一手操持的,该组织领导人斯捷潘·班杰拉后来成为纳粹德国军事情报局的鹰犬。

1939年9月,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和德国共同瓜分波兰,苏联重新占领加利西亚(当时称西乌克兰)。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对苏联不宣而战,班杰拉分子率先行动,被德军收编为别动队。当时在整个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建众多“民族战斗队”,他们从德军手里获取武器,帮助德军巩固后方,甚至直接与苏军作战。

1943年,为了发掘战争潜力,希特勒安排班杰拉成为乌克兰起义军的领袖。甚至在纳粹德国覆灭之后,乌克兰起义军仍然与苏军对抗了10年。

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

1991年,乌克兰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之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发表公报,称已签署了由3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从而给戈尔巴乔夫沉重一击,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 (摘自《中国国防报》黄山伐/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达苏俄基辅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基辅:一座文学之城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拉达秀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乌反对派结束占领基辅市政厅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华侨与苏俄国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