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十一学校的非常教育

2014-07-04

党建文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分短信社团

一个学生一张课表

在北京十一学校,全校有4174名学生,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生们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说:“给学生安排课程和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有选择,每个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在学校影院看电影能拿学分

除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那些传统课程,学校里还有许多“非典型性课程”。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影院里看电影,或听“名家大师进校园”讲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

参加学生社团也是一项课程。学校规定,如果学生自己组织一个社团,并且能够持续一个年度,可以获得4个学分。

在十一学校里,有学生自己管理的校服中心,有学生自己经营的文化用品商店和格子铺,有学生自己办的杂志、报纸、电视台、广播台,每个月还有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的各种外国文化日活动。各年级还有自主管理学院,学生可以自主申报各个管理服务岗位。这些,都是“课程”的一部分。

两个星期没有老师没有作业

学校把每学期20周划分为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每个大学段为9周,小学段为2周,学期结构为大学段/小学段/大学段。在小学段的两个星期里,没有老师,没有作业,由学生自主安排。

周志英老师说:“设置小学段就是想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课时压缩了,活动这么多,会不会影响成绩?张之俊老师给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成绩反而更好了,因为学生们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所以效率更高。”

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

学生徐子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自己:“爱咖啡,爱奶昔,不爱柚子茶;爱品读经典,爱享受生活,不爱枷锁的束缚;爱16点11分的自由,不爱7点29分的慌张;成不了学霸,也不期待大神;我只是特立独行与非主流的代表;我和你一样,都是世界的奇葩。”

没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

校长李希贵过生日时,他手机里有400多条祝贺短信,绝大多数是学生发来的。回复这些短信,李校长花了5个多小时,一直忙到深夜。“绝不能漏了一个学生。”他这样说。

毕业生梁清馨说:“十一学校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让我知道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梦想。”

(摘自《解放日报》徐 蓓/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短信社团
缤纷社团
道歉短信
学分美食
代发短信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