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4-07-04王英
王英
将心理学融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使工作更加尊重员工个体的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激发员工最大限度的潜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高效发展。
心理学的融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科学
发展观的体现
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突显在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经调研发现,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长期的心理压抑和对人性需求的忽视往往导致负性情绪的暴发,引发不良个体及群体事件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不良心理状态则会直接带来出勤率、工作效率下降,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低下,人际冲突、安全事故频发。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心理规则,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运用,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帮助员工解决自己的问题,使员工能够从内心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敏锐地发现员工思想波动,尽快因势利导,消除顾虑,化解矛盾;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关心员工的情绪体验,能够预测评估员工的工作适应性和胜任程度,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长期目标。
心理学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突破的几种思想认识
对工作场所问题影响因素的认识需要突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影响员工工作场所和谐、稳定、效率等的心理因素,决不能抛开员工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责任。因此,工作场所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来自家庭的,包括与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等;二是来自职场的,包括工作能力不足、职业倦怠、攀比等;三是来自个人的,包括虚荣、嫉妒、自卑、侥幸等心理弱点。充分关注这些心理因素,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眼光跳出工作场所又围绕工作场所而展开。
对自我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需要突破。一些员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多采取回避态度,害怕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而受到误解和歧视。其实心理与身体一样,也会“感冒发烧”。当人具备一定的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或者经过专业人士的系统救助,就会很快走上正常生活轨道。只有员工真正了解并真心接受这些观点,才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随时可能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从而冷静地面对,积极的应对,而不是讳疾忌医,又无路可逃。
对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主体的认识需要突破。一般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才能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实,只要经过一定的学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甚至员工自己完全可以进行初步的个体的心理干预,达到一定的控制和疏导效果。例如处于高度紧张时的放松、及时的认知辩论、合理情绪的调整等等。这些积极干预会让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个体尽快恢复理智,合理调配精力,恰当选择行为、积极选择求助。
心理学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探索
设置一定的岗位和机构。把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解决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的和长期的心理帮助问题,需要建立相关的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比如设置心理培训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承担起员工系统、全面、持续、专业的心理帮助责任,对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和谐高效。从心理上做工作应该“提前干预、重在预防”。可采用网站、短信等多种信息平台传播心理学知识,促进交流和心理能量的流动。可开通包括短信、邮箱、QQ等多样的咨询通道,对需要的员工进行个体咨询。还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员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等。
创造产生良好心境的环境。心境是指比较长久、微妙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创造产生良好心境的环境,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通过举办心理培训提高员工心理调控能力,学会把握心理平衡;通过学习气质类型、人格类型等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了解员工的原生家庭、成长历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工作的包容性。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关注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是难以预设的多种多样。心理学的融入,使思想政治工作即关注宏观的控制,又注重心理微观世界的调整,更加人性化,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