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保健的要义与途径

2014-07-04刘平

企业文明 2014年6期
关键词:扁鹊保健管理

刘平

保健与保洁,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保健与保洁,既是文明社会之标志,也是现代生活所必须。但原本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保健和保洁,如何又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联系?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延伸思考。

对于生活中的保健,人们早已不再陌生。直译保健其义,就是保持或维护健康。对个人而言,生活中保健目标的实现,一是需要经常地体检和健康咨询;二是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体检咨询与生活方式调整,即外因与内因的能动结合,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维护水平。

通常的体检,由心电图、B超、查血和透视等项目构成。体检中,虽然需要抽血,更要承受放射线,但没有人回避。因为人们知道,这些健康指标重要又是自己无法感觉到、只有通过医疗手段才能获得的。体检后,大多数人会按照医生的要求,抓紧治疗疾患,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建立正确生活方式,维护健康于每一天。

生活中的保洁,人们同样十分熟悉。保洁是这些年来的新词,过去叫清洁,清洁的意思也很简单,即没有灰尘和污垢。保洁是清洁的拓展词。拓展后,保洁的词意更加丰富,场景也由静态变为动态。“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说的就是保洁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虽然保洁要付出时间和成本,有时还要请专业人员实施,但保洁的结果是个人和环境的改善,因此大多数人是愿意自己动手或配合他人进行保洁的。

保健和保洁,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并享受成果的内容,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生命质量才得以提高,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改善。

作为自然人,接受保健和保洁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企业是否也有这类需要呢?

企业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从企业构成看,企业是生产要素下人员的组合,是具有生命力的联合肌体,企业的生命力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能力和企业团队的凝聚力等方面。任何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会经历成长的过程,都会经历疾病侵害的阶段,都会拥有着对健康发展的渴望。可以说,企业在自身发展周期内,有着与人一样的生命特征,有着与人一样的生长烦恼,有着与人一样的健康期盼。

本文所说的企业保健,概要地说,是对企业发展过程的精心维护,或者说,是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时期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保持良好免疫的状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健康或亚健康问题,这些健康或亚健康问题,可能反映在治理结构上;可能出现在决策事项上;可能发生在经营财务资金上,也可能暴露在团队能力与凝聚力方面。针对影响这类健康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小问题向大问题转化,则是企业保健的主要目标。

企业保健通常可分为外部诊疗和内部诊疗两种方式。

委托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咨询就是通常的外部诊疗。管理咨询公司以管理咨询方式对企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综合梳理,对企业管理模式予以分析,协助企业查找内部机制弱项,提出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建议和解决方案。

企业内设的监督部门完成的是内部诊疗。内设的监督部门以审计、监察、巡视、风险排查等多种方式,及时检查企业运作中的问题,针对影响企业健康的风险隐患,提出管理建议或督办要求。

无论是外部诊疗还是内部诊疗,都是追求一个目标:使企业的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危机防范能力得到增强。当然,诊疗活动不可能开出包治百病的药方,更多的是通过诊疗活动,有针对性地推进企业调整状态,帮助企业建立健康的运行方式。

本文所说的企业保洁,不是保洁公司在企业开展的清洁工作,而是企业管理中有针对性的维护活动。其内容包括清理企业内部管理死角,改善制度盲区,修补管理漏洞。企业在运转中,总会由于管理行为的滞后,出现影响其安全的盲区或误区。而这类问题,是需要通过企业保洁来解决的。

与企业保健相类似,企业保洁也有外部处理和内部处理两种方式。

外部处理是上级监督部门或专业中介机构对企业制度规范和资产运作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深层次“跑冒滴漏”问题,指导企业做出及时的修正。

内部处理则是通过企业内设的监督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内控检查测试,发现并清洁管理死角。

不论外部处理还是内部处理,企业保洁都着眼于消除企业存在的污垢死角,防止隐患过度积累发生重大风险。此外,企业内设监督部门还承担着保护员工从业安全的任务。这样说来,企业保洁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规范洁净的管理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一张功能强大的从业安全网。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保健与保洁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是企业具有保健和保洁的意识,并在总体上健康和洁净有序。一个无视疾病缠身,习惯于杂乱无章的企业,其保健无从谈起,保洁也是无从下手的。

那么,企业总体健康和洁净有序的标准是怎样的呢?应该由清晰的战略、科学的决策、有效的组织、规范的管理、创新的团队等要素构成。尤为重要的是,企业要具有健康意识和习惯。有这样一句话给企业以启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企业保健与保洁,就是要播种健康行为,形成健康习惯,通过建立健康性格,收获健康的发展成果。

中国古代名医扁鹊,在行医中曾为后人留下一段故事,而这个故事恰与企业保健与保洁有关。

扁鹊在为魏文王诊病后,魏文王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扁鹊评价自家行医三兄弟谁的医术好。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面对魏文王的不解,扁鹊讲出以下情节,其长兄治病,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其中兄治病,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其本人治病,多施救于病情严重之时。

在扁鹊看来,对于疾病,预防重于治疗,治疗优于抢救。扁鹊所强调原则是,治病于抢救之时,不如诊治于疾病初起,诊病于疾病初起,不如预防于病患之前。

而企业保健与企业保洁,所追求也正是这样的目标。

企业保健与保洁所面对的,主要是经营管理环节活动中的事后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三个节点。

事后控制,相当于重病抢救阶段。事后控制的滞后特征,使得控制工作的重点只能放在总结经验与教训方面,只能定位于纠正已发生的问题上。事后控制方式决定了当不利情况发生时,控制活动有可能演变为抢救活动,而抢救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与治疗重症病人类似,虽然通过手术实现了起死回生,但也伤了元气。

事中控制,正如诊病于疾病初起。事中控制实现于企业内控体系运作的当前过程,通过实时的评估和协调过程,可以将管理活动置于控制体系之中。这也类似治病在初起之时,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事前控制,相当于疾病预防工作。事前控制所侧重的,是在管理活动开始前就进行调节控制,企业根据可能的各类因素做出预测和方案安排,建立并运行风险监控预警机制。这也很像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提高肌体免疫能力,实现防病于未然。

通过事前防范,使企业的免疫能力持续增强;通过事中处理,防止小病延误成大恙;在出现意外风险时,通过事后控制迅速应对得当。有了这样的企业保健与保洁措施,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会具备坚实的保障。

当管理者这样定位企业保健和企业保洁时,企业风险内控管理意识才会增强;当员工队伍这样定位企业保健和企业保洁时,企业的管理规范才会提升;当企业形成了健康的习惯与文化时,企业就能够成为抵抗力强、洁净有序、形象良好的运动健将,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郝幸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扁鹊保健管理
神医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