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通讯员培训系统研究

2014-07-04黄德义

企业文明 2014年6期
关键词:通讯员基层单位新闻宣传

黄德义

企业报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而方兴未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支力量,企业报刊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统一员工思想意识、反映员工工作现状、展示员工精神风貌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怎样把新闻宣传阵地筑实、筑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根据系统思维方法,我们把企业报刊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大系统,而它的分支系统则包括新闻策划系统、编辑系统、出版系统和新闻来源系统。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新闻来源系统,无它,企业报刊则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新闻来源系统由记者采写、通讯员来稿、社会自由来稿三个要素组成。其中,通讯员来稿是企业报刊最大的稿源。因此,加强通讯员队伍培训、提高他们新闻采写素质是企业报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相对的空间范围内,我们把通讯员队伍培训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他的分支系统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三个方面。本文为此作一些研究尝试。

培训计划

第一个分系统: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计划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步骤,它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对象、授课老师等要素。如何优化这几个要素的结构,使之发挥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第一个要素的培训目的,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方向,一切要素的运转都以它为指针。培训目的大致可以确定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采写素质、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基层通讯员采写素质。基层通讯员是为报纸提供稿源的基本人力因素。他们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便利条件,提供了许多连记者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但是,由于受自身新闻素养先天不足的影响,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所以,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采写水平。

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以铁路建设为例,各个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业主要求的影响,其特点千差万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培训中应该帮助通讯员认识这些特殊性,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重要新闻。

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基层通讯员由于受到环境限制,视野相对狭窄,新闻意识不强,往往把重要新闻当成一般新闻。培训期间,就要有意识地让通讯员把所写的新闻亮出来,由授课老师当场修改,当面指教,通讯员很快就会认识到什么是重要新闻,应该怎么采访,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运用材料。

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基层单位由于事务繁杂,工作繁重,对新闻宣传认识不够或无暇顾及,培训期间应该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帮助基层单位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为基层单位搞好新闻策划;其三要帮助基层单位发现好苗子,重点培养,督促其成长。

作为第二个要素的培训形式是达成培训目的的手段。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不同企业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以铁路局为例,可大致分为局级培训、公司级培训、项目级培训和个别指导、以老带新五种形式。

局级培训由铁路局层面举办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其目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全局宣传工作储备后继力量。公司级培训由子(分)公司组织培训,帮助子(分)公司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壮大基层通讯员队伍。项目级培训由项目部组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收效也较大。个别指导就是一对一帮教。这种形式是针对有任务在身的通讯员,或者是新闻写作爱好者,或者是可进一步培养的通讯员,或者是宣传工作负责人,由于是言传身教,培训效果最佳。以老带新是指一个单位的老通讯员帮带新通讯员,让他们去帮助指导基层通讯员,使其快速成长。

作为第三个要素的培训对象大致有四类:文字工作的爱好者、老通讯员、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

文字工作的爱好者是基层通讯员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爱好写作,有事业心,历经磨炼仍矢志不渝,一经培训就会很快上路,成为骨干通讯员。老通讯员是指那些曾经很活跃而现在由于工作变动很少写作的通讯员,通过培训可以重新点燃他们的写作欲望。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指的是政工干部以外的生产经营、技术型干部。这类学员参加培训后有可能成为通讯员,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熟悉,随时可以写专业对口的新闻。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文字功底较扎实、工作热情高,通过培训大都能够走上新闻写作之路。

作为第四个要素的授课老师大致有三种: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局级宣传部人员、基层宣传工作者。

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具有较强的新闻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采写经验,对于培养骨干通讯员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的情况不甚了解,仅限于传授新闻理论。局级宣传部人员长期跑基层,对工程建设较熟悉,又具有一定的新闻采写经验和新闻理论知识,传授的知识比较贴近工作实际,通讯员容易接受。因此,通讯员培训大都采用宣传部人员授课。基层宣传工作者最熟悉基层工作,熟悉基层通讯员素质和脾性,也有一定的新闻写作经验,传授知识通俗易懂。不足之处是视野不开阔,对全局宣传工作把握不住,新闻理论也不多,教不到点子上。

培训计划这个分支系统中的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对象、授课老师等要素,如果能够科学组合,实现结构优化,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培训内容

第二个分系统: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内涵,它主要包括新闻采写、摄影和摄像知识三个要素。

作为第一个要素的新闻采写,包括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知识、采写经验三个方面。

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一是通讯员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报道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三原则。二是通讯员必须具备五种素质。其一是具备新闻敏感性。基层通讯员对本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比较熟悉,只要时时有心、处处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其二是具备时间观念。就是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突出新闻时效性,不失时机地快速抢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其三是具备诚实心态。通讯员要利用接近新闻信息源的便利条件,把握“发言权”,以真实可靠取信于读者。其四是要具备真性情。基层通讯员往往与被采写对象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对他们有更深刻的观察、更透彻的了解、更真切的感悟、更亲切的感情,也最容易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其五是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做到腿勤(多跑一线捕捉新闻)、口勤(多问知情人了解情况)、眼勤(多观察现场增加感性认识)、手勤(多记录收集新闻素材)、脑勤(多思考发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一是把握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六个要素都必须真实无误。二是了解常用的新闻体裁。常用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特写、新闻故事、评论等。各类体裁又有几种常用的结构。授课时要让通讯员对这些体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作时可灵活运用。

采写经验。传授采访和写作经验。这是授课老师培训通讯员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它贴近职工、贴近工作、贴近生活,最具有实际操作价值,也最受通讯员的欢迎。比如,可向通讯员讲讲人物报道要突出个性特点、事件报道要突出过程重点、新闻评论要突出评析热点,等等。同时,还可传授各种写作技巧,如:善用背景材料、注重细节、巧用数字、多用短笔、设置悬念,等等。

作为第二和第三个结构要素的摄影和摄像知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这里就略而不论。

培训效果

第三个分系统:培训效果。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收到成效。其基本评价要素是:是否做到上情下传、是否做到下情上达、是否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情下传的评价指数。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渠道是否得以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形势和成绩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等等。这是赢得上级信任和支持的关键。

下情上达的评价指数。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现状和职工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是否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渠道得以较为全面、真实可信的反映,是否能让企业领导层知晓民情;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内参形式来表达民意,作为领导层制订应对方略的参考。这是赢得广大员工拥护和信赖的条件。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评价指数。以正面报道为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真人真事真情感染人,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愉悦人。这是企业报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值。

以上是我们对基层通讯员培训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的一个简单疏理和认知。不管怎样,我们只有把通讯员培训工作这个系统放到更大的企业报刊系统、再放到更大的企业发展系统来进行逐级梳理和认知,相信就能够得出更加深邃的研究结果。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通讯员基层单位新闻宣传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