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原因分析
2014-07-04刘晓飞
刘晓飞
近年来,随着各类英语考试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国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很多学生的译文无法切题,思路混乱,语言支离破碎,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走出中式思维模式造成的误区,经常出现类似“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样的中式英语,或者叫Chinglish。中式英语被称之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是一种汉语及英语混合而成的合体语言。国内学者一般认同的定义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我国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的标准应做到“信”、“达”、“雅”,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通顺流畅,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表达习惯。但是由于受到汉语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出现明显带有汉语痕迹而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式英语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任何一种语言都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为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熏陶,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个性了解不足,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信息差,很容易出现“中式英语”。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被描述成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动物,是权力、财富及祥和的象征是权力、财富、繁荣及祥和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认为成是一种类似巨型爬行动物,长着翅膀口中喷火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因此,如果把成语“望子成龙”翻译成:Eager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那么将会使西方人产生何种意象?若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将能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再如,“dog”这个单词由于拼写比较简单,也不涉及什么语法,大多数教师在处理这个单词的时候可能会一带而过。但是笔者认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dog”这个单词像学生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例如,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除了讲授英语词汇、语法,还要结合课文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中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知识,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
(二)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反映,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思维。一种语言的思维就是指存在于语言现象内的潜规则。很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想他自己的母语,让自己完全溶入在一个外语的环境里面! 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由于东亚和欧美的差异很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语系,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很难达成完全的一致, 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中式英语了。比如令人忍俊不禁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这句的正确说法应该是“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呢?这是我们中国人喜欢以事物的外部特点为依据展开联想。思维的顺序不是由具体到抽象,而是由具体到具体。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逻辑思维,热衷于建立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再比如,英语里表达“大雨”用“heavy rain”,“接电话”译成“answer the telephone”而不是“receive the telephone”,“拥挤的交通”译成“busy/heavy traffic”而不是“crowded traffic”等等。因此,能否用英语思维是衡量英语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英语的门外汉和真正步入英语殿堂的分水岭,也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
(三)双语知识的欠缺
翻译是语言活动中的一种,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要翻译出符合标准既通顺又流畅的译文就要求翻译者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也就是要有较深的英语和汉语造诣。英语和汉语达不到一定的功力,翻译时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从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来看,英语句子一般比较复杂,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试要求句子要有一定的难度,不然无法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二是英语可以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使许多层意思在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汉英双语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一方面要打好汉语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要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读英文原著,多听英语广播,如BBC和VOA等。多模仿,通过模仿可以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Chinglish是汉译英中最难克服而又最需要克服的问题。中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不得不面对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学生总是无意识地遵循汉语在词汇、句子结构等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逐词翻译成英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因此,就需要翻译者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和修养,不仅汉语要好,英语尤要精通,而且知识面要广,多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等等。一般说来,译者英语的造诣越深,其译文中的Chinglish就越少。只有切实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并能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式英语的问题,达到原文与译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M].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9
[2]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陈洁.浅析中式英语[J].文教资料,2006(14)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