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思维境界
2014-07-04李桂荣
李桂荣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人的脑子的活动方式。人的思维的规律性、主导性活动方式就是人的思维模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外部表现就是别人所感到的这个人的思维特征。思维特征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综合而言就是思维境界。不同的思维境界显示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及其思维结果,进而体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
一个人常规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个人的思维模式,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就是这个人的思维境界。如果一个人的常规思维方式是无序性思维方式,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就是无序性思维模式;如果一个人的常规思维方式是推理性思维方式,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就是推理性思维模式;如果一个人的常规思维方式是推理性思维方式和拓展性思维方式综合作用的方式,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就是推理性思维方式和拓展性思维方式综合作用的思维模式。他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境界:无序性思维主导的思维境界、推理性思维主导的思维境界、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
不同思维境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从长远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中的人才,是企业中人才队伍的思维境界。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思维境界是企业需要培养和增强的思维境界;不利于推动企业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思维境界是企业需要改变的思维境界。考察企业人才队伍思维境界对企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企业创新力和企业感召力。也就是说,哪种思维境界能够增加企业的创新力和感召力,那种思维境界就是需要培育和实现的思维境界。考察国内外众多企业和企业人才队伍的实例发现,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是杰出企业领导人才的共同特征,领导人才的思维境界极大地影响着企业中其他人才的思维境界。
观察和描述人的思维方式,用科学性语言说是“纵向思维”(Vertical thinking)和“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纵向思维,就是一步一步沿纵深方向走,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这样的思维是沿着一个方向走的,是逻辑上比较严密的思维。论证性思维显然是纵向思维。从主流上看,学校教育所培养的思维主要是纵向思维。纵向思维之所以被称为纵向思维主要是以其形式特征而言。以其功能而言,纵向思维就是推理性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以推理为依据进行分析、判断、裁决等,是评判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境界以这种思维为主导,其思维效率和效果会很高,即使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产生新思想新做法,也会产生现有条件下最为或较为合理的思想和做法。这也是纯粹市场条件下能够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企业中最基本的思维境界。
横向思维,就是思维链条没有沿着对于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人们通常会走的方向纵向深入,而是侧向或者多向延展,是探寻性思维,是拓展性思维,是创新的源头。横向思维之所以被称为横向思维主要是以其形式特征而言。以其功能而言,横向思维就是拓展性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横向思维技术开阔视野,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式,探寻和发现常规条件下忽略的东西、纵向思维中无法发现的东西。这些新发现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前提,是企业潜在的未来。尽管新发现的东西是否能在企业中成为现实,首先需要决策层以推理性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分析判断其合理性、可行性和潜在价值,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开发和变现。新发现中被采用的就是有效的新发现,没有被采用的就是被放弃的无效的新发现。如果企业中没有这种思维和这种思维所产生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或者根本就不出现,甚至连优化和改进都是难事。
无序性思维在众多论述思维的文献中涉及较少(这些文献主要以分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为主要论述目标)。但是,观察现实发现,这种思维的存在很普遍。无序性思维是形式上(如果不求其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来看)像是逻辑性思维,而实际上(如果按思维材料中的核心概念的通用性来看)思维中不具备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逻辑性。大家能够接受的逻辑性主要以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常识(即专业理论)和相关行业中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即效率和效果好)的做法为依据。无序性思维与拓展性思维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不具备拓展性思维的“越界”和“丰富”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境界以无序性思维为主导,通常来说,其思维效率和效果就会很低,在沟通中其说服力就会很弱,在工作中产生合理思想、合理做法和新思想、新做法的机会就会很少。
推理性思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保障,拓展性思维是企业攻城略地的侦察兵,二者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竞争力强的企业总是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新世纪的前夜,预感到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通用电器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1999年1月对公司各个部门的高层作了要求大家做好应对电子商务挑战的讲话,讲话的标题就是:“destroy your business.com(“自己摧毁自己的生意.com”)。”威尔奇号召大家说:“与其等待竞争者来与你竞争,不如你自己摧毁自己目前还在赚钱的产品代之以新的会赚钱的产品。”讲话的标题以及讲话中的思想都透着推理性思维和开拓型思维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且拓展性思维的比重很大。万科董事长王石说:“登山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谈判时我往那儿一坐就有优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个月,你能吗?无论从意志上还是体力上你都磨不过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有桥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了一架飞机过来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说:“突破自我,突破思维定式,突破昨天。”话语是思维的直接表现。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说明这些中国商界精英的思维境界也都是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交织的境界。
企业人的思维境界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创新力,也决定着企业的感召力。没有感召力的企业也同样没有未来。感召力强的企业能召唤和聚合优秀人才。反之,即使碰巧拥有了优秀人才也会因企业没有感召力而失去这些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失望莫过于对企业领导群体思维境界的失望。在目前纷纷叙说找“好”工作难的情况下,被国内外优秀大学毕业生拒绝(走完了招聘程序最后拒绝签合同)或放弃(进了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又离开这家企业)的企业,显然是缺乏真正感召力的企业,而这些被拒绝或放弃的企业不乏大中型国有企业。拒绝或放弃的原因(放弃者或拒绝者说)是这些企业中重若泰山般的无序性思维境界及其产生的企业中的行为。这些放弃者或拒绝者有的重返国外,有的进入国内的跨国企业,有的进入私人企业。如此的“好”企业被青年们放弃,虽然还不是普遍现象,但毕竟已经有了这样的现象。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endprint
查阅近15年(从2000年至2014年)来《哈佛商业评论》中与中国相关的文章发现,总体上来说,国际性企业认为在中国市场上自己没有把握的是市场环境,有很大把握的是自己对中国土生土长企业的管理能力上的绝对优势,因此,他们认为在世界贸易协议的框架下,他们在中国有很好的机会,他们不仅要在中国市场上争取最大的利润,还要以中国市场上的资源为依托争取在全球市场上赢取最大的利润;他们认为,由于思维境界的局限,这些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该做的“交易”不会做,不该做的“交易”到处都在做。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
对企业人思维境界的影响
思维方式产生的直接途径是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孩子的主要教育不是在家里完成的,家庭的影响就不起主要作用。从整体上说,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对培养竞争性社会所要求的人才而言不健全。健全的教育体系教育的结果是具有很强的脑力和能够自由切换视角看事物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目标很强;即使是纯知识类的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把知识作为磨练脑力、开阔视野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具体的知识仅仅是(就像工厂制造产品的)原材料而已。这样的教育造就的是能够科学地创造性地工作的人;即使是为知识的缘故,也是能够创造知识的人,而不是“郁闷地”“被迫地”“以失去快乐生活”甚至“失去内心价值取向”地“囫囵吞枣”知识。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始终以考试为轴心。即使到了大学,到了研究生,甚至是到了博士生,还是不能摆脱考试的魔咒。尽管几乎所有相关的人都能振振有词地讲出这样做的理由,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说还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教育体系善于“扫盲”,善于培养“一般人”,从概率上说,很难造就“不平凡”的人,甚至连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使被教育的人能够独立地系统性地进行思维——都困难。考试本来是教育活动的副产品,我们却拿来当主要产品生产。其结果就是众多学生多年的“苦苦奋斗”的价值大打折扣。在我们目前的考试体系中,大多数考试只要平均成绩不低于80%就算是好成绩,只要不低于90%就是非常好的成绩。但是,80%甚至是90%的最终学习效果对未来优秀人才的实际需要来说显然不够好,优秀人才对知识的掌握应该是100%。80%和100%之间的20%,特别是90%和100%之间的10%,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按目前以考试为轴心进行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对学习的知识要做到100%地掌握会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因为这样的学习违背了科学规律、教育规律。100%的掌握是以“后视角”来看问题,是先走过再回头看,而不是僵硬地困在当时的环境中靠“死记硬背”无数次地重复获得的。就像我们走到了六年级再回头看四年级时的知识一样,就像成为了硕士再回头看本科时的知识一样。如果学生的学习不以考试为中心,而是以真正学会为中心,他们的学习至少在培养脑力方面会有更好的结果。脑力的强弱可以从多方面考察,但逻辑思维能力,坚实科学的推理能力,应该是核心能力之一。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是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结果之一,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在这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具有科学严密的推理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折扣。
健全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是健全的人才,仅仅从脑力上来说,健全的人才不仅有很强的推理性思维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由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以考试为轴心,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帮助开发和增强开拓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在总课程量中占比例太少,需要经过磨练才能形成的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机会得以磨练,当然不会形成相应的能力。在正常的学校学习时间以外,本不该用于知识性学习活动的机会,也都在以家长为首的朋友团、亲友团的引导下或决策下大多数被用于知识性学习活动。一般而言,仅就人的思维载体来说,就有以语言形式进行的思维、以画面形式进行的思维和以音乐形式进行的思维。一个人所使用的思维载体越多,思维的速度、成果和质量也越高。知识性学习活动主要磨练以语言形式进行思维的能力。拓展性思维能力的磨练除了需要以语言形式进行磨练以外,还需要以画面形式和音乐形式进行磨练,而后两者更加重要。在非正常的学校学习时间以外,把书法类活动、绘画类活动和音乐类活动让位给知识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智力成长实质上是“丢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健全的培养体系是对学生心、脑、体的集成开发和提高。为此,不仅需要固定场所中所进行的各种思维磨练活动,还需要与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思维磨练活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家喻户晓的道理。按照这个道理,为了孩子,也应该让孩子换环境、换视野,但是,孩子们应该享受的心智磨练机会,却被众多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剥夺了。
在不健全的教育体系中,在“考试控”的影响下,本该形成的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考试控”的影响越大,健全思维境界形成的困难就越大。在学生用功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考试控”的影响越弱,健全思维境界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实现思维境界跨越的途径
在市场条件下,思维境界直接结果的组织就是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是提高企业人的竞争力;要提高企业人的竞争力,最根本的是实现企业人能够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维境界。在目前我国总体教育环境对生产企业需要的一流人才还不够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直接做的就是自己培养人才。德鲁克说“再造自己”,对我们来说,就是再造思维,实现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境界。国际性企业对思维方式的培育,由于其几乎不存在无序性思维主导的思维境界,基本上都是以磨练拓展性思维为主,目标是实现企业人以推理性思维主导的思维境界,向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的飞跃。
国际一流企业中常用的磨练拓展性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多的是头脑风暴、冥想、白日梦、角色表演、极限运动、逆向思维、追问游戏、画思路图、拆解论点句。头脑风暴就是在约定的时间里在固定的场所针对一个主题或者要解决的问题让在场的人放开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有专门的记录员同步记录大家的心声,目的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冥想就是闭目静坐,尽力让思想向外延展,借助意念的力量使思想发挥最大作用,目的是追寻正常情况下难以捕捉到的东西。冥想一般是独自进行。白日梦是在主导人的提示下尽力让思维进入某种梦乡,在梦乡中游历,约定的时间结束时,主导人把大家唤回到现实的世界,请大家尽快记录下刚才在梦乡中看到的东西甚至是听到的和闻到的东西。角色表演是让大家按照某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角色扮演,目的是给大家“洗脑”,使大家全身心地体验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同的体验,以求在新体验中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极限运动是挑战人的体、心、脑的极限的活动,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甚至是野外,包括攀岩、蹦极、极限游泳、野外求生、登野山等。逆向思维是以“后视角”的方式看问题,从已有的结果向源头一步一步追索已发生的事情,目的是发现更好的途径和处理问题的办法。追问游戏是参加游戏的人互相问“为什么”,无论被问的人如何回答,追问的人都一直问下去,直到约定的时间结束,双方互换角色,继续发问。画思路图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或者涂鸦成一个图画,将其置于一张白纸的中央,然后从这一图画出发向其周围各个方向延伸干、枝、叉,干上面延伸枝,枝上面延伸叉,可以无限数地延伸,每条干、枝、叉上都只标识一个核心词语,每条干、枝、叉都蜿蜒曲折,所有的干、枝、叉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这样的图画法可以让思路尽可能的开阔和丰富,思维的成果会尽可能多。拆解论点句是把观点性的句子、论断性的句子中的功能性的词语去掉形成空白,让大家尽可能多地填入与原来去掉的词不同的词语,由于功能词不同,信息碎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同;更难一些的拆解是去掉句子中的描述性或者判断性词语,留下空白,再尽可能多地填入与去掉的词不同的词。拆解论点句的目的是试图颠覆大家思想中固有的观点和论断,以便产生新思想、新视角、新目标、新途径。
尽管企业人的思维境界是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思维境界,但是推理性思维能力是根基性的,是绝对重要的。一般而言,只有具有很强的推理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具有强而有效的拓展性思维能力,没有强而有力的推理性思维能力支撑的拓展性思维能力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正如德鲁克所说:从一流到杰出要比从无能到二流容易得多。因此,企业培养人才的任务不仅是把处于无序性思维境界的员工培养成处于推理性思维境界的员工,而且应该把处于推理性思维境界的员工培养成推理性思维和拓展性思维并用的员工。这就意味着像国际性大企业普遍做的那样,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把良好的推理能力作为目标员工核心素质之一进行考查,使不具备良好推理能力的员工无法进入企业。
主动也好,被动也好,即使在中国,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也得把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人的核心能力就是思维能力。一个企业中人才的思维境界是否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其影响时常会立竿见影;即使不立竿见影,10年之内也会表现无疑——10年,对于任何组织都会有明显的证明。因此,企业对于员工素质的把握要有双重保障: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员工招聘时把握不好,必然导致培训工作负担的加大。如果员工招聘工作没有做好,员工培训也没有做好,企业所面临的结果就只有一个——从市场上消失。
企业招聘工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国的教育体系进行优化,朝着以真正培养学生健全的脑力、心力和丰富的视角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和漂亮的成绩单,更是生成知识的机制和创造智慧的能力。
(责任编辑:罗志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