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花绽放在英语课堂
2014-07-04王亚萍
王亚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伴随而来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利用我们的主阵地——课堂,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 英语课堂 融合
生命教育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升温,伴随而来也产生了各种问题。“上大学”成了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孩子的唯一目标,“本科录取率”成了家长、学校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也把“上大学”看作了自己唯一的追求和出路,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不断报道着中学生轻生或伤害他人的事件。2013年1月,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龙校区,发生一起学生从教学楼5楼跳楼自杀事件。南京两中学生不堪作业压力自杀1人跳楼1人上吊。金陵晚报报道:江苏省中学生消极情绪的发生率为38.3%。面对这种情况的频频发生,且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到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引导和教育学生珍惜、热爱生命。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并且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一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全球迅速发展。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更应该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生命教育就应该成为英语课堂的教育内容之一。生命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創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感受生命气息
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与老师争吵过”,“感觉老师讨厌自己” 都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学生的情绪往往受老师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就成为了教师必须关注的对象,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适时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英语课堂成为生命教育的课堂。我们以往的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的地位高高在上,老师的话说一不二;学生往往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氛围就很死板,没有活力,师生之间也就缺少民主、和谐的气氛。如今,面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学生,如果教师依然以传统的姿态去对待学生,那么,师生之间就无法达到良好沟通、交流的目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用正面形象引导学生,要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平等、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沟通顺畅,学生才敢问、敢说,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这样才有利于活跃英语课堂气氛,使学习氛围变得浓厚。也只有让学生置身在积极、乐观、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让他们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乐学、好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觉学习枯燥、生活乏味,学生才能够热爱生命、热爱学习。
二、利用教材作为生命教育素材,体验生命意义
当今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乐于探索,喜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手中的素材进行生命教育。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生命教育的材料。如:牛津教材模块六UNIT2《What Is Happiness》的reading部分,介绍了我国运动员桑兰的事迹:当桑兰在跳马练习,摔下器械导致残疾时,大家都以为她会消极沉沦。出乎意料,桑兰积极面对现状,用自身的顽强告诉我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精神、意志绝不可以“残疾”。还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患了癌症的老太太,由于长期的化疗,头发掉得所剩无几。当只剩三根头发时,老太太说:“我来编个辫子!”;当剩下两根头发时,老太太说,“我喜欢中分!”;当只剩最后一根头发时,老太太笑着说:“马尾辫也不错哦!”当头发一根不剩的时候,老太太说:“终于没有头发了,我可以不用每天考虑做什么发型了。”……这样的素材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当这样的素材出现在我们手中,我们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内涵,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向学生诠释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让学生诵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搜集这类文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实施生命教育
为了补充更多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生命教育。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更加形象、生动地将生命教育呈现给学生。比如,在教模块十UNIT3 ( Protecting Ourselves ) 的reading部分(Aids Today)之前,我们可以将一些艾滋病患者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吸食、注射毒品带来的危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再对课文的篇章架构、语言点等作分析。学生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以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讨论过后,推派代表上台发言。这一做法,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热爱生命。由于本单元内容是围绕“保护”的,老师还可以播放其他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素材给学生看,如遇到地震时如何逃生?如何自救?在保护自身生命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日益遭到破环的自然环境?……这些话题都可以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四、利用评语、格言等,体味生命哲理
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批改、点评学生的作业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英语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几句鼓励性的话语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知道有人关心他,有人重视他,这样,学生就不感到孤单,就愿意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准备作业时,在试卷上印上格言警句;也可以每天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摘抄积极向上的谚语,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名人名言;每隔几天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名人轶事,或者让学生朗诵经典美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练习了书法和听力,不知不觉中学生又在接受着“润物细无声”的生命教育。
当然,生命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在有限的课堂塑造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的个体,我们还要依赖于家长、社会,共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我们需要家、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懂得体会生命的乐与苦,体验生命的价值,并最终影响其一生,让学生能幸福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明宪,张显国,毛伟.高中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0(03).
[2]李晓华.论关注生命价值与教育[J].教育科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