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两次现代化比较
2014-07-04杨光
杨光
【文章摘要】
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由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在不同时代的两次现代化尝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重温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洋务运动;改革开放;现代化
1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的比较
19世纪,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之梦,清朝统治者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受到外国侵略者和国内以太平天国起义为主的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第二次英法联军结束后不久,清政府用领土、主权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中外和好的和局。但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较清楚的当权者,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并没有因为和局的出现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感受到了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變局,他们痛定思痛,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强大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不断增强,国内局面安定团结。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政治上反右派扩大化、经济上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加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苏联的决裂等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了徘徊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由此看来,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洋务运动是在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下,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农民起义的反抗。而改革开放时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
2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根本目的的比较
洋务运动分为中央和地方两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派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不管中央派还是地方派,都代表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根本目的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人民的富强。
由此看来,洋务运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改革开放则是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的。同样,洋务运动试图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注定失败。改革开放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比较
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处,维护其专制统治。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从开始就不可能成功。同时,洋务派还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使原本就困难重重的洋务运动更加寸步难行,加上洋务派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经营者,也是近代工业的摧残者和破坏者。
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此看来,洋务运动没有一个长远有效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不触碰封建制度统治的根基,注定了洋务运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不断实现求强求富的目标。
4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内容的比较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兴办了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同时,洋务派还进行海防建设,于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以及福建海军。洋务运动从步骤上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发展民用工业不是洋务派的目的,而是为了发展军事的需要。因此,这样的民用工业对经济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中国依然没有摆脱对农业的依赖。而且,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受封建礼教和愚昧迷信的束缚阶段,思想受到禁锢,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了解很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和最有力地贯彻。改革开放的步骤是渐进稳定的。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先沿海后内陆的逐层实行,逐渐开放,有风险和错误及时修正。在试错、“干中学”过程中寻求适合各地发展的出路。
由此看来,洋务运动是仅限于工商业,不彻底的模仿西方的一次尝试,中国关键的农业和农民问题,洋务派没有顾及也无暇顾及,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与多数农民的生活关系不大。改革开放是一次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分步骤逐步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从农业到工业,从经济到文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都是普遍而又强烈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