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加分”莫要沦为“腐败加分”

2014-07-03胡印斌

民生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奥赛瘦身界定

胡印斌

据报道,去年9月开始,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其中,各地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多地奥赛获奖者被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

“品德加分”一经媒体披露,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尽管不乏支持的声音,但是,更多的是担忧和质疑,有声音甚至直指高考公平,担心此举会滋生腐败,成为“腐败加分”。

如果说,此前的加分设计属于教育评价改革的一种积极尝试,也曾在一些方面冲击了唯分数论的意识,那么,此刻的加分“大瘦身”,意味着教育主管部门已发现加分政策的弊端,并积极回应民意。

也因此,在体育、奥数等加分项目纷纷缩减甚至被取消的背景下,13个省份推行“品德加分”,未免有些“逆潮流而动”的意味,并不可取。“品德加分”能否像其他那些加分项目一样,也在金钱与权力的合谋之下,沦为特权侵袭高等教育的特殊管道,仅凭有关部门的表白,很难让人真正信服。

一方面,“品德加分”的标准往往偏于主观,流于模糊,难以界定,缺乏普遍认可的客观尺度。试问,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算得上是“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突出”如何理解?怎样才算得上是“较大社会影响”?这些都很难有一个清晰具体的认知,而一旦标准含糊,当然就很难避免人为的操弄。

人民网强国论坛在最近一项调查中,也有57.4%的网友认为“品德加分”不合理,“标准太难界定”,“操作起来很难,不可掌控,极易被钻空子”。若一味强推,或滋生新的腐败。

另一方面,尽管有关部门一再表示,“品德加分”要从严掌握。比如,北京市教育部门就表示,“品德加20分”具体程序为有关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这样的流程看上去倒是十分严格,层层把关,但若是缺乏公开透明,只是相关机构层层审批,公众并无从获得任何信息,又怎么可能保证不会出现暗箱操作?

退一步讲,即便这些程序均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则公众可参与的余地也不大:一是公众很难判断,获得加分的考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哪些突出之处;再就是公众即使有不同意见,又该由哪一级机构来评判、仲裁?若是“见义勇为”,而从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伦理人情来讲,又不鼓励、不提倡未成年人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其他人。

还有,德行也好,品德也罢,其实是对于一个国民的基本要求,属于不需要经过考试而天然应该具备的做人的基础素质。一味以加分为诱饵,诱惑学生的德行,未免太过于功利化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品德明码标价,很可能会诱发全民性的道德作伪行为。与其搞这样的“反教育”激励,还不如下大力气进行高考改革。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赛瘦身界定
给自己的课“适度瘦身”
我的瘦身计划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还说公立医院“瘦身”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年后瘦身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