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是研究人与人相博弈的科学

2014-07-03欧阳君山

金融博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注目经济学家学问

欧阳君山

经济学是当世显学,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年年颁,但经济学是什么,可能还没人能真正说清。据称,一个叫富兰克·耐特的经济学家无可奈何从历史的角度作了个定义,提出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研究之学问”,不过有人不买账,反讽道:“经济学家就是研究经济学的专家。”

如对经济学缺乏了解,通常会想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即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门学问。当然不错,但过于初级,似乎比“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研究之学问”强不到哪去。如对经济学有所了解,通常会提到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这个定义比较明确,包含了商品、生产、分配、价值和稀缺诸要素。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博弈论的流行尤其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兴起,经济学的边界大大拓展,越来越像最广义的社会学问。看一看以詹姆斯·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对“政治市场”的“经济人”分析,读一读曼瑟尔·奥尔森对国家兴衰和集体行动的经济学解读,再了解了解加里·贝克尔等人对习俗与传统乃至时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毫无疑问,经济学已大大超越人类的经济活动层面,越来越切近于人与人的关系。

而这早有人讲过,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时曾表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究其根本的,经济学原本就是不能够脱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按马克思的看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威廉·配第。配第提出要建立一门称之为“政治算术”的新学问,他解释,“所谓政治算术意指运用数字,对于政府有关的事务进行推理的技巧”。约瑟夫·熊彼特也指出,“政治算术”是近代经济学的最初命名和起源。

如追溯到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经济学就不只是政治经济学了,更原始也更基本,而属于伦理学的分支。事实上,斯密的身份原本就是伦理学教授,作为《国富论》之前奏的《道德情操论》更是一部鲜明的伦理学著作。人类经济活动的背后是什么?《道德情操论》曾昭然揭示:“遍及所有地位不同的人的那个竞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按照我们所说的人生的伟大目标,即改善我们的条件而谋求的利益又是什么呢?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都是我们根据这个目的所能谋求的利益。吸引我们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

何谓经济学?注目礼概念一语破的,就是研究人与人相博弈的科学。注目礼的意思极其简单:不能够循环自证。由于不能循环自证,“我”天生必须及于人,“我”的存在必须通过别人来揭示,所以“我”需要别人的“注目”,如果别人都不能注目到“我”,“我”的存在怎么展现?“我”需要别人的“礼”(肯定、认同和尊重),如果别人都不礼“我”,“我”的价值怎么体现?。《资本论》提到,一种商品不可能自己度量自己,而必须通过交换、借助于别的商品来进行。比如一个南瓜价值多少,肯定不能用南瓜来度量,因为一个南瓜就是一个南瓜,但一个南瓜价值两个西瓜,逻辑上完全说得过去。自己注目自己,自己致礼自己,一个人自成一个意义世界,难以行得通。

这进而就导致了人与人对意义或价值的博弈——注目礼争夺战!实际上,注目礼概念不只是对何谓经济学一语道破,也站在“不能够循环自证”的逻辑点上进行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统一。有段子为此一点作了注解:“热闹不过人看人,着急不过人等人,难受不过人想人,温暖不过人帮人,感动不过人疼人,残酷不过人害人,阴险不过人算人,郁闷不过人气人,耻辱不过人戏人,为难不过人求人,生气不过人比人——人生就是人与人。”哲学社会科学上有什么能超出人与人即注目礼的范畴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注目经济学家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年愿,深许之
“一”的学问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世界が注目した「中国の処方箋」
強まる世界経済との関係性 注目の的だった株安対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