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晚的工地和悲悯的诗篇

2014-07-03剑男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头晚饭民工

剑男

我所居住的地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块工地,左边是南国家装——一个正在建设的建材市场;右边是菩提金街——一条未来的商业步行街。南国家装已经初具规模,菩提金街则正在掘地十米。每到夜晚,打桩声,机器轰鸣声,渣土车碾压地面的沉闷声无不充斥着我的耳膜。与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的是一群群操着鄂东方言的民工,他们被围在高大的围墙里,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从窗户望远远过去就像乡村黄昏里一只只挂在树梢的蝙蝠。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来自大冶的诗人田禾和他的乡音,想起他的诗歌《夜晚的工地》。

工地的灯光抚摸着这群民工

朴实的脸。吃过晚饭

他们就往工地上赶

田禾在诗歌开始这样写道。其实这个黄昏时的景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这座遍布工地的城市,这几乎是一种景观。当我们吃完晚饭悠闲地在小区周围或僻静的街巷散步,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一群民工,他们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城市并没有结束一天火热的生活,而是在晚饭过后还要继续往工地赶。他们头戴安全帽,身上沾满泥灰,还要和这座城市一起忙碌到深夜。

也许我也是来自乡村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工地的灯光抚摸着这群民工/朴实的脸。吃过晚饭/他们就往工地上赶”这样的句子,我喜欢他用“抚摸”代替了“照耀”,也喜欢诗人用一个“赶”字写出民工的紧张生活状态。对城市而言,这是一群寂寞的异乡人。在这样的黄昏,也许只有灯光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故乡和亲人的慰藉,也许只有用“抚摸”才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悲悯,平实朴素的语言透出的是生活的酸楚和不易。

老板早站在灯光下

民工们不敢打招呼,默默上了脚手架

在一堆水泥包旁边,老板指手画脚

一转眼,老板不见了,这一晚

再没见过他。接着工头对民工

大喊大叫。随后也不见了

有人说,又泡妞去了

他们吃完晚饭就往工地赶,工地的老板、那些工头们是不是对这群民工的艰辛劳动给予过真正的理解和关心?与让人感到心酸的紧张的工地劳动相比,更让人心酸的是民工和老板工头们的紧张关系。“老板早站在灯光下/民工们不敢打招呼,默默上了脚手架”,老板指手画脚一番,走了,接着工头喊叫一番,也不见了。为什么不敢打招呼?为什么一个工头也对他们大喊大叫?他们是胆怯还是畏惧?我无法对这种现象作深入的解读,当一群民工卷缩在生活的底层,我想最无言的莫过于人心的残忍和冷漠。我想基于最基本的道义,在这样一个夜晚的工地,即使老板工头们不对民工们嘘寒问暖,过问一下诸如安全之类的事情,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大喊大叫。

但诗人是无力的,他不能改变什么,他只能将真相呈现出来。因此,这一节诗人几乎用的是完全的白描的手法。描绘的是民工们在这个社会的真实地位,他们真的就像乡村黄昏里一只只挂在树梢的蝙蝠,没有关爱,得不到同情,默默地悬挂在这座城市工地的脚手架上。

深夜零点,民工们把水泥包

搬完了,把墙刷白了。另一些人

打了三个桩。这中间,他们

就抽了一根烟,撒了一泡尿

晚上他们睡在半成品的楼道里

在这种备受冷漠的城市中,他们要劳动到深夜零点。而且他们的劳动强度之大让人震惊;他们“把水泥包搬完了,把墙刷白了,打了三个桩”,这中间只“抽了一根烟,撒了一泡尿”。——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一包水泥的重量,不明了“三个桩”是什么意思,一包水泥一般重达100斤,建筑业口语中的“打桩”就是制作桩基础,也就是制作桩和桩顶承台构成的深基础,劳动量非常大。——从吃完晚饭到深夜零点,他们干着这么重的体力活,中间只抽了一根烟,上一次厕所,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表现的却是劳动的无以复加的艰辛。

而与这座城市文明形成巨大反讽的是,建设这座城市的民工晚上就“睡在半成品的楼道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也许诗人并非讽刺社会现实和控诉了社会不公,只是想告诉我们民工生活的真实境况,但不知怎的,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其实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和民工们一样呢,我们都在建设我们内心的工地,都浸透血汗和泪水,只不过我们劳动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希伯来民族有一句诗歌说,共同的劳动使大地充满荣光,但愿我们不再看到被命运所驱赶的人又被权势和冷漠所驱赶。

工地的灯光抚摸着这群民工

朴实的脸。吃过晚饭

他们就往工地上赶

老板早站在灯光下

民工们不敢打招呼,默默上了脚手架

在一堆水泥包旁边,老板指手画脚

一转眼,老板不见了,这一晚

再没见过他。接着工头对民工

大喊大叫。随后也不见了

有人说,又泡妞去了

深夜零点,民工们把水泥包

搬完了,把墙刷白了。另一些人

打了三个桩。这中间,他们

就抽了一根烟,撒了一泡尿

晚上他们睡在半成品的楼道里

——田禾《夜晚的工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头晚饭民工
晚饭后健走锻炼有什么好处?
后来改名字啦
后来改名字啦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晚饭以后
谁更老实?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工头和狗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