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4-07-03徐晓红
徐晓红
摘 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输出地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课堂时间、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和探索。文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高职数学课堂存在时间减少,学生数学基础差且参差不齐的特点,就拓展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数学 主体性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53-02
1 主体性教学的目标
进入21世纪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逐渐以培养管理、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主体性教学目标就是围绕院校各专业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课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适应专业应用的需要,应注重应用性的知识介绍。例如在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只需了解其理论的推导证明,重点是要结合实际介绍它们的应用。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对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不同认知度,数学课时被大大压缩的特点,数学教学应定位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大力拓展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动手中学、在实践中学、在集体活动中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动手及创新能力。
2 主体性教学的实施
2.1 营造主体性教学氛围
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不如意的学生,大部分自尊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再是“一堂言”,而是将主导权交与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不论基础差学生还是基础好的学生,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于差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动手实践,对于女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大胆发言或动手实践,人格上尊重学生、言语上不伤害学生、对学生的发言或动手实践多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例如在实践教学法中,分组实验,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发言时间上有的会超时,教师不应打断,可以在课后提醒,另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有时一次实践课时间不够,下次实践课可安排未发言的同学发言,这样可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课堂和谐,学生就会亲近老师,喜欢数学课,参与主体性教学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2.2 优化主体性教学内容
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主体性教学方法,高职高专的数学内容应该与专业类型紧密结合,针对不同专业,优化组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法,突出操作实践和团队协作。譬如,针对医学院的学生,讲解高等数学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知识时,可以到有联系的医院组织流行病学数据或临床数据提供给学生分组进行分析研讨;针对建工专业的学生,可以联系当前房产市场,提供一些投资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优化比选等等,学生分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还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果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3 选择主体性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倡导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如对于操作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实践教学法,在实验室、或室外进行;对于黑板上无法直观表述、不好画图显示、空间难以想象的,可选用多媒体教学法;对于推理性较强、论证过程复杂的内容,可选择设疑式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提问、归纳,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主体性教学模式
3.1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是指师生通过实践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如在给机电班或机械制造专业讲授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时,可采取实践式教学法。第一,明确实践内容,即函数增量近似值、误差估计;第二,实践活动的实施,即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实验室通过加热、锻压使铜棒或圆片长度增加或面积增大,产生增量,并求出增量近似值;另一组学生可以对一正方体进行边长测量,取得一组数据,指导学生求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第三,进行数据收集。以上步骤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到安全保障、技术保障、服务指导作用;第四,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函数的近似值,证明近似公示及误差的估算。第五,总结归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思维、创新的操作,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实践教学法是以实践运用为目标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专业情境和项目中将书本知识与专业实践、工作背景联系起来, 主要侧重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技能。
3.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用更为突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现在高职院校都由微机室、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数学生都配有电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软件,辅导学生对传统模式下难以想象、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去制作PPT课件,并提供展示的机会。例如,对极限的想象,对微元法的想象,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形象直观的在黑板上演示,利用多媒体结合音响、动画、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制作三维几何图形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可以反复进行动漫演示,给学生以观察、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区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发现问题,利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
3.3 设疑式引导教学法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疑问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拟好问题,提供素材供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分析结论。如讲解高等数学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知识时,对于医学院的学生,可以提供某医院近10年糖尿病患者及产生并发症等情况的统计,老师可以设问“按现在的情况,未来10~20年该区域糖尿病患者发展趋势怎样?”对于建工专业的学生,在计算工程估价核算征地或建筑面积时,教师可以提问“如何最准确计算不规则土地或不规则外墙面面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切割、移动、旋转等特点,利用积分、极限等知识最准确的求出不规则形状面积。设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潜能,得出的结论或数据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解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主体性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全体参与,教师是个别引导。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围绕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广大教师探索了很多适用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设疑引导法等,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潜能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邓通德.关于高职数学素质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34.
[2] 李宝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1):139.
[3] 姜翠萍,陈红燕,占飞.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等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21.
[4] 刘福国.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昌吉学院学报,2007(3):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