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

2014-07-03齐中兴

科技与创新 2014年7期
关键词:图形土地用户

齐中兴

摘 要:针对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建立过程,其中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对系统功能的设计。

关键词: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7-0146-0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在40多年前,计算机就已经被应用于地籍信息管理中。世界上的第一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就被应用于对城市土地信息的管理中,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查阅相关的土地信息。就地籍管理的具体工作而言,其中包括:采集、建立地籍图的初始数据,采集、变更数据,进行地籍图的编辑和解析,并对其属性进行编辑,登记土地权利,等等。

1 GIS平台的特点分析

新一代的GIS具有很多特点,包括:①GIS技术的不断增强,空间及其分布的属性数据可以与图形数据实现连接。这样一来,查询属性数据和图形拓扑时将十分方便。②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比如地理、教育、文化和军事等。同时,GIS的应用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制图和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还包括对地图的再次分类和叠加,建立简单的缓冲区,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等。③对GIS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由于GIS用户的数量在迅速增长,GIS应用的普及使得它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很多GIS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在线服务。

2 基于GIS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先对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进行分析。它作为一种空间系统,最终目标是基于各种技术建立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库,并且实现对相应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维护,为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有:①实用性。用户需要是系统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设计的子系统和子模块都应该发挥作用。②可靠性。一个系统是否成功,可靠性是重要的检验标志,同时,它也是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怎样合理安排模块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得更加流畅,如何编写程序才能使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这都是保持系统可靠性需要做的。③规范性。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采用标准的符号、图形、接口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熟悉系统界面,而且还有利于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④可扩展性。一个可扩展的系统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于不败之地,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之后,对地籍管理信息的内容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地籍查询和管理模块、变更管理的相关部分、对土地的利用和规划的管理内容、决策支持和综合维护等。图1给出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2.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2.1 数据准备

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先进行数据准备工作。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防止进行重复性工作,在数据录入上,采用高效、方便的方法录入。

2.2.1.1 空间数据

它包括一系列的地物图形数据,比如图斑、零星地物、现状地物等。空间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地物要素,其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土地详查工作。设计人员应该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输入方法,比如扫描矢量化输入、数字化输入、外部数据转换输入等。

2.2.1.2 属性数据

该数据包括图斑属性、线状地物属性和零星地物属性等,并对地物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常见的属性录入法有:根据文件输入属性、手工输入属性、外部数据库法等。

2.2.2 进行查询设计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功能使用的频率最高。查询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功能决定了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常见的查询方法有:①定义范围查询。在该方式下,用户可以对查询范围进行自定义,比如查询长度、面积和所属范围等。②缓冲区查询。就缓冲区查询功能来说,其主要作用是为图形数据和相应的线进行Bufer成区。③交互查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形、区域和现状地物等进行相关属性信息的查询。④历史查询。对历史查询功能进行设计,使系统可以对某一图斑或整个图幅进行历史查询。

2.2.3 统计和输出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矩形范围统计法,它可以对任意矩形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统计;条形统计法,它可以对表格属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区统计法。

就输出来说,统计方法是系统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系统的最终成果。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输出方法有:①图幅输出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输出方法,以标准的图幅出现。对用户而言,只需输出相应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生出图廓和接图表等。②辖区输出法。在特殊情况下,出图范围不是标准的图幅,此时,可以应用辖区输出法,只输出辖区内的图形。③裁减输出法。当出图的范围随意性较强时,可以使用裁减输出法,用户可以借助键盘和鼠标确定范围。④属性输出法。系统不仅需要提供图形输出,同时还应该提供属性输出。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可以设计多种输出的文件格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经济使得土地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等都在扩大。过去的手工管理和图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所以,基于GIS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土地管理的高效性需要,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本文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系统功能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而言,高速和快捷的地籍管理将会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纪远,庄大方,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9):13-15.

〔编辑:白洁〕

摘 要:针对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建立过程,其中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对系统功能的设计。

关键词: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7-0146-0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在40多年前,计算机就已经被应用于地籍信息管理中。世界上的第一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就被应用于对城市土地信息的管理中,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查阅相关的土地信息。就地籍管理的具体工作而言,其中包括:采集、建立地籍图的初始数据,采集、变更数据,进行地籍图的编辑和解析,并对其属性进行编辑,登记土地权利,等等。

1 GIS平台的特点分析

新一代的GIS具有很多特点,包括:①GIS技术的不断增强,空间及其分布的属性数据可以与图形数据实现连接。这样一来,查询属性数据和图形拓扑时将十分方便。②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比如地理、教育、文化和军事等。同时,GIS的应用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制图和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还包括对地图的再次分类和叠加,建立简单的缓冲区,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等。③对GIS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由于GIS用户的数量在迅速增长,GIS应用的普及使得它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很多GIS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在线服务。

2 基于GIS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先对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进行分析。它作为一种空间系统,最终目标是基于各种技术建立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库,并且实现对相应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维护,为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有:①实用性。用户需要是系统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设计的子系统和子模块都应该发挥作用。②可靠性。一个系统是否成功,可靠性是重要的检验标志,同时,它也是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怎样合理安排模块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得更加流畅,如何编写程序才能使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这都是保持系统可靠性需要做的。③规范性。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采用标准的符号、图形、接口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熟悉系统界面,而且还有利于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④可扩展性。一个可扩展的系统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于不败之地,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之后,对地籍管理信息的内容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地籍查询和管理模块、变更管理的相关部分、对土地的利用和规划的管理内容、决策支持和综合维护等。图1给出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2.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2.1 数据准备

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先进行数据准备工作。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防止进行重复性工作,在数据录入上,采用高效、方便的方法录入。

2.2.1.1 空间数据

它包括一系列的地物图形数据,比如图斑、零星地物、现状地物等。空间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地物要素,其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土地详查工作。设计人员应该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输入方法,比如扫描矢量化输入、数字化输入、外部数据转换输入等。

2.2.1.2 属性数据

该数据包括图斑属性、线状地物属性和零星地物属性等,并对地物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常见的属性录入法有:根据文件输入属性、手工输入属性、外部数据库法等。

2.2.2 进行查询设计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功能使用的频率最高。查询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功能决定了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常见的查询方法有:①定义范围查询。在该方式下,用户可以对查询范围进行自定义,比如查询长度、面积和所属范围等。②缓冲区查询。就缓冲区查询功能来说,其主要作用是为图形数据和相应的线进行Bufer成区。③交互查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形、区域和现状地物等进行相关属性信息的查询。④历史查询。对历史查询功能进行设计,使系统可以对某一图斑或整个图幅进行历史查询。

2.2.3 统计和输出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矩形范围统计法,它可以对任意矩形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统计;条形统计法,它可以对表格属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区统计法。

就输出来说,统计方法是系统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系统的最终成果。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输出方法有:①图幅输出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输出方法,以标准的图幅出现。对用户而言,只需输出相应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生出图廓和接图表等。②辖区输出法。在特殊情况下,出图范围不是标准的图幅,此时,可以应用辖区输出法,只输出辖区内的图形。③裁减输出法。当出图的范围随意性较强时,可以使用裁减输出法,用户可以借助键盘和鼠标确定范围。④属性输出法。系统不仅需要提供图形输出,同时还应该提供属性输出。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可以设计多种输出的文件格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经济使得土地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等都在扩大。过去的手工管理和图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所以,基于GIS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土地管理的高效性需要,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本文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系统功能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而言,高速和快捷的地籍管理将会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纪远,庄大方,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9):13-15.

〔编辑:白洁〕

摘 要:针对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建立过程,其中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对系统功能的设计。

关键词: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7-0146-0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在40多年前,计算机就已经被应用于地籍信息管理中。世界上的第一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就被应用于对城市土地信息的管理中,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查阅相关的土地信息。就地籍管理的具体工作而言,其中包括:采集、建立地籍图的初始数据,采集、变更数据,进行地籍图的编辑和解析,并对其属性进行编辑,登记土地权利,等等。

1 GIS平台的特点分析

新一代的GIS具有很多特点,包括:①GIS技术的不断增强,空间及其分布的属性数据可以与图形数据实现连接。这样一来,查询属性数据和图形拓扑时将十分方便。②GI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比如地理、教育、文化和军事等。同时,GIS的应用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制图和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还包括对地图的再次分类和叠加,建立简单的缓冲区,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等。③对GIS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由于GIS用户的数量在迅速增长,GIS应用的普及使得它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很多GIS网站都为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在线服务。

2 基于GIS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先对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进行分析。它作为一种空间系统,最终目标是基于各种技术建立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库,并且实现对相应信息的管理、查询和维护,为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有:①实用性。用户需要是系统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设计的子系统和子模块都应该发挥作用。②可靠性。一个系统是否成功,可靠性是重要的检验标志,同时,它也是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怎样合理安排模块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得更加流畅,如何编写程序才能使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这都是保持系统可靠性需要做的。③规范性。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采用标准的符号、图形、接口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熟悉系统界面,而且还有利于系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④可扩展性。一个可扩展的系统能够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于不败之地,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之后,对地籍管理信息的内容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地籍查询和管理模块、变更管理的相关部分、对土地的利用和规划的管理内容、决策支持和综合维护等。图1给出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2.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2.2.1 数据准备

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先进行数据准备工作。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防止进行重复性工作,在数据录入上,采用高效、方便的方法录入。

2.2.1.1 空间数据

它包括一系列的地物图形数据,比如图斑、零星地物、现状地物等。空间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地物要素,其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土地详查工作。设计人员应该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输入方法,比如扫描矢量化输入、数字化输入、外部数据转换输入等。

2.2.1.2 属性数据

该数据包括图斑属性、线状地物属性和零星地物属性等,并对地物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常见的属性录入法有:根据文件输入属性、手工输入属性、外部数据库法等。

2.2.2 进行查询设计

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功能使用的频率最高。查询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功能决定了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常见的查询方法有:①定义范围查询。在该方式下,用户可以对查询范围进行自定义,比如查询长度、面积和所属范围等。②缓冲区查询。就缓冲区查询功能来说,其主要作用是为图形数据和相应的线进行Bufer成区。③交互查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形、区域和现状地物等进行相关属性信息的查询。④历史查询。对历史查询功能进行设计,使系统可以对某一图斑或整个图幅进行历史查询。

2.2.3 统计和输出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矩形范围统计法,它可以对任意矩形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统计;条形统计法,它可以对表格属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区统计法。

就输出来说,统计方法是系统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系统的最终成果。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输出方法有:①图幅输出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输出方法,以标准的图幅出现。对用户而言,只需输出相应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生出图廓和接图表等。②辖区输出法。在特殊情况下,出图范围不是标准的图幅,此时,可以应用辖区输出法,只输出辖区内的图形。③裁减输出法。当出图的范围随意性较强时,可以使用裁减输出法,用户可以借助键盘和鼠标确定范围。④属性输出法。系统不仅需要提供图形输出,同时还应该提供属性输出。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可以设计多种输出的文件格式。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经济使得土地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等都在扩大。过去的手工管理和图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所以,基于GIS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土地管理的高效性需要,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本文探讨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对系统的分析和系统功能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而言,高速和快捷的地籍管理将会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纪远,庄大方,张增祥,等.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9):13-15.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图形土地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图形配对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