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2014-07-03朱继先李延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体外循环自由基

朱继先+李延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1.5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治首次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试验组(E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各加入依达拉奉0.25mg/kg,对照组(C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用光镜、电镜观察右心房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脏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48小时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清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48小时多巴胺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加入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由基 依达拉奉

Research of myo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in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Zhu Jixian,Li Yanju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xiang City,Henan 45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on myocardium in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ethods:32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with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PB) firstl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6 cases in each.The experimental group(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daravone 0.25mg/kg joined in Thomas cardioplegic solution containing blood and priming solution.The control group(C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joined in Thomas cardioplegic solution containing blood.After the perfusion at aortic root,radial artery blood was drawn respectively before skin incision(T1),5 minutes after opening aorta(T2),4 hours after opening aorta(T3),12 hours after opening aorta(T4),24 hours after opening aorta(T5)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serum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cardiac troponin I(cTnI),plasma superoxide dismutase(SOD).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right atrial myocardial tissu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recorde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aortic blocking time,assisted ventilation time,the time of heart beat again,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inotropic drugs at 48 hours.Results:Before surgery,the differences of serum SOD,cTnI,CK-MB,LDH,myocardial mitochondria integra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of automatic rebeating rate and consumption of dopamine at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fter operation,serum SOD,cTnI,CK-MB, LDH,myocardial mitochondria integra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P<0.01).Conclusion:Edaravone joined in Thomas cardioplegic solution containing blood and priming solution has good effects on myocardial protection.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Free radical;Edaravone

本研究在二尖瓣置换术中使用依达拉奉作为心肌保护剂,观察其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54.00±8.97)岁;体重4~80kg,平均(60.78±10.45)kg。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E组)16例,对照组(C组)16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舒张期末左室内径、收缩期末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麻醉及术中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均痊愈出院。

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采用3mg/kg的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中度低温30℃,中度血液稀释(Hct 0.20~0.30),预充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血定安,使用He-mochronACT监测仪监测ACT,体外循环中ACT>600秒。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或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阻断主动脉之后,通过主动脉根部进行灌注,或者还可以切开直接进行灌注,诱导停搏,初次灌注停搏液的量为20ml/kg,将0.25mg/kg的依达拉奉加入试验组的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对照组中将等量生理盐水加入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将冰泥放置于心表以心肌保护,每隔30分钟左右进行1次灌注。经右房、房间隔探查二尖瓣,置换进口机械瓣,缝合房间隔切口。转流复温,开放主动脉,后并行循环,当鼻咽温恢复37℃及肛温恢复至35℃时,说明循环稳定,可以脱离体外循环机。

生化检测指标: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 果

临床观察指标:两组之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1)、术后48小时多巴胺使用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见表1。

生化检测指标:两组术前血清SOD、cTnI、CK-MB、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基代谢产物: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SOD水平最高,主动脉开放后持续下降,12小时后逐渐恢复,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手术前水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下降幅度低(P<0.01)。血清cTnI术后较术前亦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于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最高,对照组于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T3、T4时间点低(P<0.05),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K-MB术后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血清CK-MB水平在术后T3、T4、T5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LDH升高(P<0.05或P<0.01);术后T3、T4、T5时间点试验组LDH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心肌形态结构观察:切开右心房时,可见两组排列整齐的心肌细胞,清晰的心肌纤维结构,均匀的细胞间隙。对右心房进行缝合时,试验组的心肌纤维结构十分清晰,可以看到小部分肌原纤维溶解,出现少量空泡,细胞间隙较均匀。在对照组可以观察到多灶性心肌纤维肌浆模糊,部分肌纤维肌浆溶解,出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与空泡变性,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间质水肿。

心肌超微结构观察: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两组缝合右心房时与切开右心房时相比线粒体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切开右心房时线粒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右心房时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切开右心房时,两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板层嵴密集,结构清楚,并与肌丝纵形排列,肌质网及三体管结构正常。缝合右心房时,对照组心肌纤维灶性紊乱,部分肌浆溶解,胞核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畸形,嵴断裂、溶解及空泡形成,线粒体大小不等,可见较大线粒体,肌质网及三体管高度扩张;试验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嵴溶解伴小空泡形成,肌质网及三体管轻度扩张。

讨 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提供电子,发挥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1]。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升高SOD活性,使心肌细胞直径和线粒体保持良好结构。依达拉奉能够通过BCL-2的高表达抑制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循环能够导致血清SOD下降,这可能由于被增多的氧自由基所消耗,试验组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均加入了依达拉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OD的下降程度不明显,说明依达拉奉能增加SOD的活性,提升氧自由基清除力,并且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LDH是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心肌组织中LDH的含量较高,活性也远远高于血清LDH,当心肌组织出现少量坏死时,血清LDH水平就会明显增加。CK-MB也是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酶,属于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在心肌细胞以外含量非常少。当检测到CK-MB浓度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心肌损伤,诊断阳性率97.5%,特异性100%[2],因此心肌酶漏出的程度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LDH和CK-MB的含量来判断,还可以间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特异性标志,近年来关于这一心肌收缩调节蛋白的研究很多。证实cTnI可用来辅助评价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果,与CK-MB、LDH一样都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CK-MB、LDH和cTnI均升高,在SOD有所上升后cTnI仍然继续上升,表明氧自由基可以对心肌产生持续性的损伤。但是在多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能快速恢复。在切开右心房和缝合右心房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试验组心肌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肌。

总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等,减少冠脉的缺血缺氧,减少心肌酶的漏出,维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保持心肌超微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提高心肌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Wang LF,Zhang HY.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DPPH radical-scavenging mechanism of edaravone[J].Bioorg Med Chem Lett,2003,13(21):3789-3792.

2 Hayashi T,Mori T,Sohmiya K,et al.Efficacy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diabetes mellitu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3,41(6):923-929.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Free radical;Edaravone

本研究在二尖瓣置换术中使用依达拉奉作为心肌保护剂,观察其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54.00±8.97)岁;体重4~80kg,平均(60.78±10.45)kg。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E组)16例,对照组(C组)16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舒张期末左室内径、收缩期末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麻醉及术中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均痊愈出院。

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采用3mg/kg的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中度低温30℃,中度血液稀释(Hct 0.20~0.30),预充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血定安,使用He-mochronACT监测仪监测ACT,体外循环中ACT>600秒。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或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阻断主动脉之后,通过主动脉根部进行灌注,或者还可以切开直接进行灌注,诱导停搏,初次灌注停搏液的量为20ml/kg,将0.25mg/kg的依达拉奉加入试验组的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对照组中将等量生理盐水加入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将冰泥放置于心表以心肌保护,每隔30分钟左右进行1次灌注。经右房、房间隔探查二尖瓣,置换进口机械瓣,缝合房间隔切口。转流复温,开放主动脉,后并行循环,当鼻咽温恢复37℃及肛温恢复至35℃时,说明循环稳定,可以脱离体外循环机。

生化检测指标: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 果

临床观察指标:两组之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1)、术后48小时多巴胺使用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见表1。

生化检测指标:两组术前血清SOD、cTnI、CK-MB、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基代谢产物: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SOD水平最高,主动脉开放后持续下降,12小时后逐渐恢复,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手术前水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下降幅度低(P<0.01)。血清cTnI术后较术前亦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于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最高,对照组于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T3、T4时间点低(P<0.05),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K-MB术后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血清CK-MB水平在术后T3、T4、T5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LDH升高(P<0.05或P<0.01);术后T3、T4、T5时间点试验组LDH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心肌形态结构观察:切开右心房时,可见两组排列整齐的心肌细胞,清晰的心肌纤维结构,均匀的细胞间隙。对右心房进行缝合时,试验组的心肌纤维结构十分清晰,可以看到小部分肌原纤维溶解,出现少量空泡,细胞间隙较均匀。在对照组可以观察到多灶性心肌纤维肌浆模糊,部分肌纤维肌浆溶解,出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与空泡变性,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间质水肿。

心肌超微结构观察: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两组缝合右心房时与切开右心房时相比线粒体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切开右心房时线粒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右心房时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切开右心房时,两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板层嵴密集,结构清楚,并与肌丝纵形排列,肌质网及三体管结构正常。缝合右心房时,对照组心肌纤维灶性紊乱,部分肌浆溶解,胞核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畸形,嵴断裂、溶解及空泡形成,线粒体大小不等,可见较大线粒体,肌质网及三体管高度扩张;试验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嵴溶解伴小空泡形成,肌质网及三体管轻度扩张。

讨 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提供电子,发挥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1]。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升高SOD活性,使心肌细胞直径和线粒体保持良好结构。依达拉奉能够通过BCL-2的高表达抑制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循环能够导致血清SOD下降,这可能由于被增多的氧自由基所消耗,试验组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均加入了依达拉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OD的下降程度不明显,说明依达拉奉能增加SOD的活性,提升氧自由基清除力,并且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LDH是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心肌组织中LDH的含量较高,活性也远远高于血清LDH,当心肌组织出现少量坏死时,血清LDH水平就会明显增加。CK-MB也是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酶,属于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在心肌细胞以外含量非常少。当检测到CK-MB浓度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心肌损伤,诊断阳性率97.5%,特异性100%[2],因此心肌酶漏出的程度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LDH和CK-MB的含量来判断,还可以间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特异性标志,近年来关于这一心肌收缩调节蛋白的研究很多。证实cTnI可用来辅助评价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果,与CK-MB、LDH一样都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CK-MB、LDH和cTnI均升高,在SOD有所上升后cTnI仍然继续上升,表明氧自由基可以对心肌产生持续性的损伤。但是在多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能快速恢复。在切开右心房和缝合右心房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试验组心肌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肌。

总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等,减少冠脉的缺血缺氧,减少心肌酶的漏出,维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保持心肌超微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提高心肌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Wang LF,Zhang HY.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DPPH radical-scavenging mechanism of edaravone[J].Bioorg Med Chem Lett,2003,13(21):3789-3792.

2 Hayashi T,Mori T,Sohmiya K,et al.Efficacy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diabetes mellitu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3,41(6):923-929.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Free radical;Edaravone

本研究在二尖瓣置换术中使用依达拉奉作为心肌保护剂,观察其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54.00±8.97)岁;体重4~80kg,平均(60.78±10.45)kg。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E组)16例,对照组(C组)16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舒张期末左室内径、收缩期末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麻醉及术中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均痊愈出院。

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采用3mg/kg的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中度低温30℃,中度血液稀释(Hct 0.20~0.30),预充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血定安,使用He-mochronACT监测仪监测ACT,体外循环中ACT>600秒。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或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阻断主动脉之后,通过主动脉根部进行灌注,或者还可以切开直接进行灌注,诱导停搏,初次灌注停搏液的量为20ml/kg,将0.25mg/kg的依达拉奉加入试验组的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对照组中将等量生理盐水加入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将冰泥放置于心表以心肌保护,每隔30分钟左右进行1次灌注。经右房、房间隔探查二尖瓣,置换进口机械瓣,缝合房间隔切口。转流复温,开放主动脉,后并行循环,当鼻咽温恢复37℃及肛温恢复至35℃时,说明循环稳定,可以脱离体外循环机。

生化检测指标: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结 果

临床观察指标:两组之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P<0.01)、术后48小时多巴胺使用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见表1。

生化检测指标:两组术前血清SOD、cTnI、CK-MB、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基代谢产物: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SOD水平最高,主动脉开放后持续下降,12小时后逐渐恢复,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手术前水平(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下降幅度低(P<0.01)。血清cTnI术后较术前亦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于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最高,对照组于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T3、T4时间点低(P<0.05),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K-MB术后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血清CK-MB水平在术后T3、T4、T5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LDH升高(P<0.05或P<0.01);术后T3、T4、T5时间点试验组LDH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心肌形态结构观察:切开右心房时,可见两组排列整齐的心肌细胞,清晰的心肌纤维结构,均匀的细胞间隙。对右心房进行缝合时,试验组的心肌纤维结构十分清晰,可以看到小部分肌原纤维溶解,出现少量空泡,细胞间隙较均匀。在对照组可以观察到多灶性心肌纤维肌浆模糊,部分肌纤维肌浆溶解,出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与空泡变性,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间质水肿。

心肌超微结构观察: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两组缝合右心房时与切开右心房时相比线粒体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切开右心房时线粒体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右心房时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切开右心房时,两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板层嵴密集,结构清楚,并与肌丝纵形排列,肌质网及三体管结构正常。缝合右心房时,对照组心肌纤维灶性紊乱,部分肌浆溶解,胞核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畸形,嵴断裂、溶解及空泡形成,线粒体大小不等,可见较大线粒体,肌质网及三体管高度扩张;试验组心肌纤维结构清晰,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嵴溶解伴小空泡形成,肌质网及三体管轻度扩张。

讨 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提供电子,发挥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1]。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升高SOD活性,使心肌细胞直径和线粒体保持良好结构。依达拉奉能够通过BCL-2的高表达抑制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循环能够导致血清SOD下降,这可能由于被增多的氧自由基所消耗,试验组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均加入了依达拉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OD的下降程度不明显,说明依达拉奉能增加SOD的活性,提升氧自由基清除力,并且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LDH是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心肌组织中LDH的含量较高,活性也远远高于血清LDH,当心肌组织出现少量坏死时,血清LDH水平就会明显增加。CK-MB也是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酶,属于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在心肌细胞以外含量非常少。当检测到CK-MB浓度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心肌损伤,诊断阳性率97.5%,特异性100%[2],因此心肌酶漏出的程度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LDH和CK-MB的含量来判断,还可以间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cTnI是一种理想的心肌特异性标志,近年来关于这一心肌收缩调节蛋白的研究很多。证实cTnI可用来辅助评价围手术期心肌保护效果,与CK-MB、LDH一样都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CK-MB、LDH和cTnI均升高,在SOD有所上升后cTnI仍然继续上升,表明氧自由基可以对心肌产生持续性的损伤。但是在多个时间点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能快速恢复。在切开右心房和缝合右心房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试验组心肌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据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试验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肌。

总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加入依达拉奉,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等,减少冠脉的缺血缺氧,减少心肌酶的漏出,维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保持心肌超微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提高心肌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Wang LF,Zhang HY.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DPPH radical-scavenging mechanism of edaravone[J].Bioorg Med Chem Lett,2003,13(21):3789-3792.

2 Hayashi T,Mori T,Sohmiya K,et al.Efficacy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diabetes mellitu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3,41(6):923-929.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体外循环自由基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